APP下载

论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2017-07-09宋丽平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
关键词:娃娃小班玩具

宋丽平

[摘 要]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特点,教师要结合其特点进行指导。教师要不断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优质物质条件,注意游戏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方法,注重游戏后的评价和总结。

[关 键 词]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128-02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特有的最典型的游戏,产生于两三岁时,贯穿于整个幼儿期。它是幼儿通过角色扮演,运用想象和模仿,创造性地反应个人生活体验的一种游戏,对幼儿认知、意志品质和社会性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幼儿园都很注重角色游戏的开展,然而,角色游戏内容的不断扩展和丰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能力、使用材料和玩具的能力、社会能力、思维能力等的提高迫切需要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导。小班幼儿由于生活体验、各方面能力发展的不足,角色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幼儿教师如何指导小班幼儿顺利开展角色游戏,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一、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帕登(Parten)对幼儿游戏发展阶段的划分,小班幼儿游戏处于平行游戏阶段。该时期,幼儿仍然是单独玩游戏,但能与经常在一起的幼儿建立起初步的玩伴关系,当有同伴在场时,幼儿能觉察其他幼儿的存在,并会产生相互模仿的游戏行为,但他们不会设法去影响或改变其他幼儿。

(一)角色扮演水平低,角色意识不明确

小班幼儿角色扮演水平较低,对自身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确,这是由于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个人生活体验不丰富所造成的。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经常能看到扮演“妈妈”的小朋友在抱“宝宝”(布娃娃)的时候,不能以正确的姿势抱“寶宝”,有的幼儿甚至是用手直接拎住“宝宝”的脚,走来走去。该案例中,幼儿未能意识到自己是“妈妈”,要以正确姿势环抱“宝宝”,以保证“宝宝”的安全,而仅仅只满足于摆弄操作材料。

另外,小班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容易变换角色。“大多数幼儿对同一个角色难以保持长时间的兴趣,当他们刚扮演一个角色不久,又会很快被同伴的游戏或玩具吸引到另一个角色活动中去。”如一名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妈妈”的角色,正在给“宝宝”喂牛奶,看到旁边小朋友在玩“开火车”的游戏,觉得很有趣,于是丢下手中的“宝宝”,直接去玩“开火车”了。很明显,该时期,幼儿角色意识不强,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和注意力不稳定,较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以致很容易凭借自己的兴趣随意转换角色。

(二)游戏内容简单,动作重复、零散

幼儿游戏的内容包括主题和情节两个方面。幼儿生活经验少,且刚刚接触游戏,所以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内容往往比较简单,情节单一、零散。如“娃娃家”“小医生”“开车”等游戏是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游戏,各游戏中所反映出来的内容也比较简单,如“娃娃家”游戏中,“妈妈”喂娃娃、给娃娃穿衣、打电话、扫地、拖地等反反复复出现在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中,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接触的内容,且游戏中各游戏情节是零散的片段,相互间缺乏联系。

另外,由于小班幼儿小手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喜欢做重复动作。所以小班幼儿在游戏时,多是简单的重复动作,如反复地切菜、炒菜,反复地做接水、饮水动作,这些动作均为某类活动的典型动作,各个动作之间缺乏联系,不连贯,比较零散。

(三)游戏对材料、玩具的依赖性较强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觉行动性很强,其活动离不开具体的事物,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受到环境中具体事物的制约”,这使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接依赖玩具,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了玩具,游戏也就停止了。且对于玩具,小班幼儿会要求要实物或是具体形象的材料。另外,小班幼儿处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喜欢跟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所以通常看到别人玩什么,自己也要玩什么,若玩具不够,幼儿之间会出现争抢。

(四)游戏同伴间缺乏一定的交流

小班幼儿处于具体思维阶段,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游戏中,大多幼儿喜欢独自操作材料。有同伴在旁边一起玩时,也是各说各话,自己玩自己手中的玩具,专心于自己的游戏,尽管偶尔会有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几乎没有实质性的交流。如轩轩在玩切水果的游戏,他切开一个苹果,拿起一片放入嘴边,说“吃苹果”,晨晨在一旁,也在玩切水果的游戏,她也学着拿起一片苹果放入嘴边,说“好甜啊”,然后都各自去玩自己的游戏了。

二、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综合以上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分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有效的指导。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开展角色游戏的基础。角色游戏是幼儿对自身生活经验的一种创造性反映。幼儿若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则没法进行相应的角色游戏,如幼儿未曾有去过银行的经历,他就没办法参与“小银行”的角色游戏,且生活经验不丰富,会直接影响角色游戏的内容、情节的发展,以致只是简单地重复。为此,教师可以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帮助幼儿丰富生活经验。

1.引导观察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周边的生活环境。如“娃娃家”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家观察爸爸妈妈在家的日常生活、做了哪些事情,他们之间是怎样交流的等。幼儿回到幼儿园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谈话活动,让幼儿说说他们在家所观察到的爸爸妈妈的日常生活,然后引导幼儿将这些所见所闻以游戏的方式带入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如此经过多次反复的引导,幼儿就会明白在“娃娃家”游戏中,各个角色可以做哪些事情,以及如何做,这也能使该游戏的情节更加丰富。

2.引导家长配合,多带幼儿去不同的场景体验。家长可以一边引导幼儿观察,一边给幼儿讲解他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如家长带幼儿去超市购物,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超市都有哪些工作人员,他们都在做什么工作,超市物品的分类摆放,挑选商品时如何与导购人员沟通,挑好商品后如何去买单等。经过多次反复的引导,幼儿的生活经验变得越来越丰富,他们会通过模仿和想象,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角色游戏中,从而丰富角色游戏的内容、情节。

另外,教师与家长还可以通过引导幼儿阅读、观赏影视作品等方式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二)为幼儿创设材料丰富、固定且温馨的游戏场地

游戏材料和游戏场地是角色游戏顺利开展的物质保障。小班幼儿游戏处于平行游戏的高峰期,同伴之间会相互模仿,别人玩什么玩具,他也要玩什么玩具。教师要根据这一特点,在为小班幼儿准备游戏材料时,要提供种类少、数量多且形状相似的成型玩具,以保证每个幼儿都能拿到玩具,避免为玩具太少发生争抢,以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

小班是大部分幼儿进入幼儿园的一个过渡与适应期,他们要学会适应集体生活,要适应生活环境的改变,有时难免会出现入园焦虑、哭闹等现象,为此,教师在为幼儿设置游戏场地时,要考虑幼儿的情感需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温馨、安全、美观的游戏场地,同时要尽量为每个角色游戏开辟一个固定的场地。如“娃娃家”游戏,教师可以在教室单独划分出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作为该游戏场地,游戏中相关玩具材料的选择和摆放要美观,营造出一种温馨的家庭生活氛围,如色彩鲜艳的儿童床、仿真的电视机、迷你而大方的厨房用具等。通过游戏环境的营造,帮助幼儿产生游戏的愿望。

(三)教师适时介入,重视培养幼儿的角色意识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没有组织者,目的性较差,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但需要注意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方法。为此,教师首先要做好游戏观察,当幼儿游戏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游戏需要获得提升时,教师此时的介入是比较恰当的;另外,教师的介入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愿望和想象,不能将自己的意图强加给幼儿。

教师在介入游戏时,要以培养和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为目的。一方面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介入游戏,如在“小超市”游戏中,两名售货员只顾整理货品,超市购物的游戏变成了货品整理、摆放游戏,此时,教师可以扮演顾客参与到游戏中,买好商品后,还可以要求幼儿进行包装、送货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运用语言等从旁协助,以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身份介入游戏。如“娃娃家”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不断地在重复给宝宝做饭,给宝宝喂饭的动作,教师可以提示:“宝宝吃饱了,想出去玩了,怎么办呢?”当幼儿决定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老师还可进一步提示幼儿,想一想自己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的时候,都需要做哪些准备,玩的过程中爸爸妈妈是怎樣做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和介入,幼儿的游戏主题和情节得到了深化,也使得幼儿角色行为不断得到充实、完善,使幼儿的角色意识不断增强,同伴间的交流也得到实质性的促进。

(四)注重游戏后的总结、评价

游戏讲评对提高游戏质量、发展游戏情节等都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对于小班幼儿,一方面教师要注重游戏常规的培养,如游戏后玩具材料的收拾整理,不乱摆乱放等;另一方面以教师评讲为主,就游戏中发现的问题以及需要表扬的地方进行讲评,在讲评时要注意结合具体事例,表扬游戏中表现好的具体行为,指出游戏中出现的不恰当的行为和存在的具体问题,以帮助幼儿能更好地进行下一次角色游戏。

参考文献:

[1]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2.

[2]单文项,焦冬玲,袁爱玲.幼儿角色游戏的年龄特点及指导策略[J].福建教育,2017(29).

[3]齐建平.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2).

[4]林银晶.浅谈小班角色游戏的组织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4(6).

猜你喜欢

娃娃小班玩具
再去小班看看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小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平衡玩具
丢失的玩具
小小玩具,大大乐趣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粗和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