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服务创新
2017-07-09谭莹
谭莹
[摘 要]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需要满足读者大量信息的需求,提供读者知识增值和阅读体验等全方位服务。剖析了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的现存问题,图书馆服务要从完善搜索功能、创新服务内容、与实体图书馆相结合三个方面进行创新,还列举了图书馆创新的实践。
[关 键 词] 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 C28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286-01
在互联网时代下,图书的信息传递已经从书之间转为网络信息之间的交流,服务场所也迁移到虚拟空间中,图书馆服务也从简单的文献、搜索服务转型到知识服务。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馆服务需要满足读者大量信息的需求,提供读者知识增值和阅读体验等全方位服务。
一、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服务现存问题
1.在互联网时代下,读者减少了采取纸质图书的方式获取信息资源,更多地从网络渠道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但由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储存量的庞大,易让读者浪费精力和有效时间。特别是互联网共享资源下,图书馆的网络平台起步晚,造成了读者获取资源的不便。
2.在互联网环境下很多图书馆服务和管理由馆员完成,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要求更高,对图书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图书馆管理知识带来了挑战,现今仍然缺乏专业性和全面性的图书馆人才。
3.互联网下的图书馆资源还易受外部网络资源的攻击,造成图书资源丢失或者盗用,图书馆资源的安全性受到困扰。
二、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图书馆服务
现代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下要不断创新管理和优化服务,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一)搜索功能的完善
在互联网环境和知识社会下,更加注重信息服务的搜索功能,根据读者的环境和问题,提供有效的知识创新和应用。运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改变人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方式,图书馆管理也要改变自身的信息资源收集、知识获取的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及时更新思维模式。图书馆服务要结合读者需求进行业务创新,改变传统的搜索方式和信息检索,不再依靠书名检索,而将读者的专业背景、从事工作等实际情况,通过知识的不同属性,针对性地提供读者相似教育背景和读者需求的搜索结果。
(二)创新图书馆服务内容
在互联网时代,实体图书馆受到很大冲击,再加上图书馆地理位置较远,图书馆的利用率小。一种解决方式是建立社区图书馆,但因有些社区图书馆不能针对读者提供相应书籍,用户在社区图书馆无法搜索到自己心仪的参考资料,针对此现象,社区应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对社区的阅读习惯进行剖析,有针对性地配置图书资源,及时更新书籍信息,提高图书馆利用率。
在互联网时代下,为了满足读者个性化阅读和信息获取的需求,应有效整合读者阅读喜好、迎合用户上网习惯,有针对性地建立每个读者的特色数据库,利用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网络服务,充分挖掘读者自身需求,针对用户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系统分析用户的书籍借阅情况、搜索量和出版量,将相关联点以推送的方式针对读者进行阅读推广,方便读者信息获取和图书馆针对性推广。
(三)互联网图书服务与实体图书的结合
实体图书馆受互联网冲击影响,优势无法显现,但是可以将实体图书馆与网络图书相结合,实体图书馆作为图书阅读的线下体验,营造实体图书馆安静的阅读氛围,让线下体验成为客户灵魂升华、放松自己和吸引用户图书阅读的场所,同时利用互联网的数据,对图书馆的布局、图书摆放进行优化,利用分析线上图书之间的相关性和阅读习惯,从读者角度设计实体图书馆。
除此之外,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图书馆,还可将用户的终端信息通过图书馆平台进行共享和资源分享,紧跟时代发展,建立社交平台,举办线下读书会、阅读分享等多种形式,增强读者的用户黏性,形成读者的线上社区,帮助读者解决问题,建立更多的书籍和社交的共享资源。
三、互联网时代下图书服务创新实践
(一)服务模式的个性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的图书馆不再是传统的数字图书馆服务,而是整合了移动服务、互联网服务和图书馆管理的多种服务,契合社会文化、科技发展和社会生活等多方面。一些图书馆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射频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深圳图书馆更是根据互联网和科学技术,建立每个顾客的个性化数据库,根据借阅习惯建立会员制度,会员之间能够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的平台,拉近了读者之间对书籍的体验和交流心得的距离,方便了读者之间分享图书评价和交换用户阅读体验。
(二)提高文献海量处理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图书館的资源不再局限于书籍,还包括视频、照片、课件、阅读记录、数据日志等多种媒体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复杂而储存量大,图书馆为了满足各行业读者的需求,应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平台优势,对各类数据进行抽取、定位、关联等,将各类数据进行归纳,对图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快捷访问。实现图书馆数据库统一有序,将图书资源与云计算相结合,实现读者需求的无缝链接和快捷访问。图书馆管理还要将海量文献资料进行加工和抽取,智能化管理图书馆资源,避免数据孤岛,确保读者通过检索获取所需信息和检索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幸格.论“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36.
[2]杨晓东.“图书馆+”: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服务模式[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3):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