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字化企业形象识别的分析与设计
2017-07-09张畅
张畅
[摘 要]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在不知不觉中,数字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社会进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自20世纪90年代起,计算机技术攻破了数字化的挑战,将人类文明的符号、影片、声音和图画等以更加鲜明的传播方式进行呈现和记录。数字技术也给企业形象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为企业形象设计带来了更好的发展前景和更先进的技术方法,扩大了企业形象设计的范畴,使企业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总之,数字化企业形象的分析与设计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 键 词] 数字化;企业形象;形象设计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282-01
一、数字化企业形象的概念
企业形象设计的英文简称是CIS,包括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三个部分。它们通过创新的设计,将企业要表达的理念和文化传递给外界或消费者,从而获得大众的认可。这种识别不仅限于对企业的识别,还包括各种组织的识别。数字化是在计算机发展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运用程序编码来传达信息的技术手段,就是通过计算机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媒体,它能够将文字、声音、视频等多媒体的信息统一用数字0和1来表示,并且用这种方式进行输出。而数字化企业形象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来进行企业形象的设计、制作、宣传和推广等。
二、数字化技术给企业形象设计带来的影响
(一)扩展了企业形象
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码媒体的兴起和普遍应用,使人们能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受纸质媒体和平面媒体的限制,这种变化使原有的CI构成系统发生了改变。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不仅包含原有的部分,还增加了听觉识别和网络识别。听觉识别是指通过声音、音乐或者语言等方式与外界获得一种联系,从而传递企业品牌的理念,例如某手机的开机铃声和画面,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让人们过目不忘。我们可以看出,在企业设计中不再是单一的二维世界,这种方式比单纯的文字更让人记忆深刻。
而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形象必定会以网络所提供的特有的方式进行传播,将文字、声音、形象等统一于一体,对世界空间和传播空间进行不断的开拓,有可能是三维、四维甚至是多维。这种以网络为载体,静态和动态可同时存在的识别方式,深深地利用了网络的便利化和宽广化,充分结合线上线下,使企业形象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具有数字化特制的视觉系统,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而得到了开拓。这些都表明,数字化的识别系统是一个现代企业必不可少的。
(二)产生了独特的企业形象设计语言
在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形象设计在很多方面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跨媒体的视觉结合
在多元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单一的媒体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而电脑技术的发展为跨媒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这种跨媒体视觉的结合使人们不再只能看到一种表现形式,而是包括图片、文字和声音甚至动作的多种媒体表现形式。
2.动态变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形象设计不再只限制于原来的平面广告设计,而更多地向多维动态形象设计发展,这种方式也越来越受到民众的欢迎,立体的广告形象设计更加使人印象深刻。
3.多变性
多变性的企业形象设计总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会发现一些惊喜,达到宣传的目的。例如最著名的搜索引擎谷歌,它的英文标志是“Google”,它会在不同的时间或者不同的功能里多次变化色彩和图案,但这几个标志性的字母总是不变的,在万圣节的时候,它会把“O”变成南瓜的形状,圣诞节的时候会把“L”变成雪橇的形状,如果你点击这些变化的标志,就会进入这个热点的话题或者相关的报道。这是谷歌公司在企业形象设计上的一个重大成功,值得很多企业去借鉴。
三、数字化企业形象识别的探讨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针对企业识别和数字媒体间的关系展开了积极的思考。
(一)将一致的企业形象在不同的媒体传播平台上进行传递
人们对企业的认知渠道有很多种态势,识别系统不再像以前一样只看中单一的媒体平台。由于应用环境不同,只能有针对性地根据不同的传播媒体制定出不同的规范。因此,企业识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在不同的平台上传递出相同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的一致性。
(二)多站点型企业识别系统建设
将由于某种需要而在互联网上建设多个网站的企业称为多站点型企业,企业需要建立多个站点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企业重组产品、宣传竞争、全球化、商业策略等。最重要的是企业要通过这些功能和目的各不相同的站點,给人们传达出一种比较准确的、统一的信息。应该将企业内部的所有站点统一规划和设计,并且归纳整理每个网站的目的、功能和目标受众,明确定义各个站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以这个为主,去展开站点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彭利娟.数字化企业形象识别的分析与设计[D].山东大学,2013.
[2]朱琪颖.数字化时代标志设计发展研究[D].江南大学,2015.
[3]罗军.数字媒体品牌形象推广[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