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模式研究

2017-07-09王晓东周光弟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技能型顶岗校企

王晓东 周光弟

[摘 要] 2014年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大胆探索实践,着力构建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但是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处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当中。对机械类现代学徒制以切身经历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机械类;高职;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264-01

一、现代学徒制是一种新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学徒制以传授经验和操作技能为主,师傅的理论水平有限。培养出来的徒弟是具有单一技能的操作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因理论基础的限制,徒弟必须经过多年的摸索,才能成为一个技术较为全面、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

现在,新的加工技术和加工设备推陈出新,耗时长、成本高的学徒制已难以适应现代制造的发展。高职毕业生虽然学习了新的技术和方法,但因缺少实际的操作技能,难以适应高强度和高要求的工作需要。为解决这个矛盾,我院在机械类专业增设了顶岗实习环节,但收效不大;后来采用了订单培养,只满足了个别企业培养的需要。为实践现代学徒制,我们依托我院和企业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构建了校企合作培养的动态平台,实现招生、教学、校内实训、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和就业的高度联合。

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现代学徒制的师资队伍构建

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合格技能型人才,构建一支强大的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构建教师团队时选择“双师型”教师六名分别负责机械制造工艺、数控编程、三维实体建模(UG)、液压与传动技术、机械设备维护与维修、可编程控制技术。选择五名工人技师负责机械装配、机械加工、数控加工、液压系统控制和设备维修。为培养具有综合素质能力、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过程设计

在对学徒制的利弊进行了充分的分析之后,我们认为搞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于快速地实现理论和实际的快速融合。在教学设计时采用了“理论→实训→生产实习→理论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以数控加工为例,首先在校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边教学,边实训,以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认知。当学员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之后,到对口生产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在生产实习期间,由工人技师和值班教师负责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理论指导,帮助学生适应不同零件的工艺过程分析、走刀路线设计、工艺参数确定、零件编程和数控机床操作。生产实习之后,学员要回到学校,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提高,主要为学生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堂,从理论的角度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把学生不解的难点用课题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解决。在强化了理论之后,学员进行顶岗实习。在此期间,学员为主,教师和师傅为辅,力争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其他专业方向也是按此模式进行教学。经过多次理论和实际的融合,学员基本能够勝任岗位的需要。

(三)实训和实习资源建设

现代学徒制能否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实训和实习资源的建设尤为重要。实训实习环节既要解决学什么,还要解决和现代技术及方法融合,踏上时代的节拍。

我们充分挖掘和拓展校内现有的实训资源,挖掘社会资源的潜力。校内的实训资源如柔性制造单元、控制技术实训室、三维建模实训室等全方位对学员开放。学员也可以到工厂考察学习,带来实际的生产问题。在挖掘社会资源方面,充分利用职业教育集团的平台,共享合作企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以弥补实训资源不足的问题。通过实训资源的有效组合和高效利用来保证学员迅速掌握较为先进的技术和制造手段。

三、逐步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检验现代学徒制培养的高职技能人才是否合格的标尺,对毕业学员的评价是否客观,是体系建立的关键。我们由校企共同建立了严格公正的考核体系,在每一个项目培训结束都有一个考评。考评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校内学习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40%;实习考核理论占20%,实操占80%。顶岗实习根据实际工作的难度和工作效率及相关操作规范和技术资料来进行综合考评。

四、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反思

经过培训,各方面收效都很大。得益最大的是学员,在学习和工作中,学到了知识和相应的技能;教师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对教学有实际应用的素材,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企业的技师通过培训对前沿的技术和方法有了了解和掌握;企业得到了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合作更加深入和良性。

另一方面,在培训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教材与师徒制教学不匹配,即使现在的项目制教材也不能满足实训和实习的要求,重点不突出。其次是在校教师与工人技师在理论传授时有冲突,需要大家讨论分析后达成一致。最后就是评价体系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在项目内指标上还应该继续细化和强化。

参考文献:

[1]邵庆龙,姜家吉,赵伟强.高职高专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6(9):63-66.

[2]邹二勇,刘济慧,刘若竹.基于校企合作下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的实施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3):114-116.

猜你喜欢

技能型顶岗校企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三问”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监管体系研究
四川省技能型人才现状及政策建议
教育部要求保障顶岗学生实习安全
工会参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内涵、角色定位及其路径
高职煤炭类顶岗实习“421”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