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构建的探索
2017-07-09雷必钢
雷必钢
[摘 要]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培养教育技术人才的形式,在全国的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已有好几年了。各个试点学校都取得了一些经验,介绍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及实际操作过程的经验学习活动等,从知识课程体系整合、改革“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来进行研究探讨。
[关 键 词] 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191-01
我國近年来加强对高职改革的力度、决心及政策导向,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怎样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我校2015年被教育部批准为云南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而我们机械学院又把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焊接自动化专业定为试点专业。我校实习教学改革就一直在探索教学改革的新路,希望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可以走出一条以行业为主要就业方向、社会行业为辅助就业方向的新路。而现在教育部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可能恰恰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和途径。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在这种趋势下学徒制一定会逐渐成为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而通过这种模式最后可以与企业形成合作共赢,职责共担,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明确学徒的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学生双重身份,形成学校和企业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机制,切实提高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和人才培养的针对性。推行现代学徒制能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现代学徒制学生实习企业就是毕业后的工作企业,实习岗位就是工作岗位。
二、机械类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模式构建
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修改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完善课程体系
(一)修改人才培养方案
1.把毕业顶岗实习改好毕业预就业顶岗实习。
2.课程分为:(1)文化基础课,高等数学、应用写作、应用英语等;(2)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公差配合、工程力学、金属材料;(3)专业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设备维修、通用机械。
(二)整合完善课程体系
1.把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整合为一门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与金属材料整合为一门课。
2.毕业论文与预就业顶岗实习结合,论文内容要写实习内容,毕业论文的课题就选择实习内容。
(三)教学模式
现代学徒制也是分阶段教学,不是把学生交给企业就不管了,要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规律制订学习计划。
第一学年:理论以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为主;实习是认识实习。
第二学年:理论以专业课为主;实习是专业实习。每周理论课2天,实习3天。
第三学年:理论以专业课为主;实习是顶岗实习。每周理论课2天,实习3天。
三、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现代学徒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只有在双方的支持下现代学徒制才能够开展实施。学校要与企业对接,因为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学校与企业都要做好教学及管理工作。
(一)学生管理工作,由学校方出一专职班主任,企业方也应有班主任,双方应根据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和企业的相关劳动纪律及生产安全规程,制定实习学生管理办法以便于学生管理。
(二)学校要与实习企业签定实习协议。要在教学、学生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明确双方的责任与权利。学生要与企业师傅签定师徒合同,明确师傅不仅要对学生传授实操技能,还要对学生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有教育监督的责任。学校要发给师傅相应的师徒费。
(三)为提高企业的积极性,学生顶岗实习为企业生产产品,企业提供实习学生的生活费,企业有权择优录取学生。在企业实习教学中应聘的企业教师学校要付课时费,带学生的师傅学校每月要付师徒费。
(四)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由于专业性较强,并且与现场结合较紧密,需要大量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我校机械类专业自2014年5月起就选派多批青年教师参加技术类国家级、省级培训,不但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机会,还能与其他院校教师交流、沟通学习其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参加生产实践、专业培训、技能竞赛等途径,教师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获取“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聘请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专业类能工巧匠到我校担任外聘教师,为学校师生提供较全面先进的教学资源,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总之,在主管部门领导、学校主办、企业参与的多方合作下,现代学徒制能够实现校企深度融合,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素养,服务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逐步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关注。
参考文献:
[1]武传宝,刘继东,张永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10):17.
[2]赵鹏飞,陈秀虎.“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2):38-44.
[3]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