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制”分层模式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7-07-09叶岚
叶岚
[摘 要] 分层模式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来进行教学,具有针对性。高职学生水平高低不一,统一的教学会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相对发散思维的专业,它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会根据不同人的审美与理解有不同的解读含义。如今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传统的教学课堂老师的教学手法与方式在转变,为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分层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建立有效的高职课堂。将学生进行分层,将知识目标任务化、具体化。
[关 键 词] 分层模式;艺术设计;设计素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168-01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有“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方法,每个学生之间的特性与水平不同,因此针对每个学生的教育方法也不应相同。除此之外,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与蔡元培也非常提倡从学生与课堂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并且艺术设计是一个充分发挥自我的专业,统一的规定与教学会限制学生的思路,丧失艺术教育的原本意义。“四进制”分层模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层,将知识目标任务化。
一、将学生进行科学分类
高职学生生源复杂,教学时间较短。在3年中需要学习的内容与本科学生有些不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生源有艺术与非艺术生,设计基础各有不同。分层模式即根据学生水平将其分成几个层次,为了能够统一调度,可以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类,即可以在开学之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将学生的素描基本功以及对理论知识学习程度纳入考试范围,根据最终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任务的安排,这样就能很清晰地分成两个层次,有利于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应该是开阔的,不应该是机械化的,艺术设计的教学在是对学生审美与创造的一种培养,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什么的表现形式,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学生的审美观念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一个有效的课堂能够帮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设计是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学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会画画,而是锻炼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
二、根据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高职学生的造型基础或者文化基础要差一些。但学生也喜欢动手,接受能力较强。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要有所变化。在摸底测试中综合表现较好的学生基本功较扎实,设计造型能力也强,同时对艺术的理解也深。因此对这种学生就要以强化能力为主,让学生多观摩一些好的作品,理解作者在每个作品中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愿望,学习他们的表现方式等。由于有了基本功的支持,这些学生会对一些更深层次的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能从中通过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一些好的作品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心灵的愉悦或抨击。对有一定基础但是并不扎实的学生最主要的是手头功夫,有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同理,好的创意与想法都是基于一个扎实的基础。设计素描课程中如果造型能力不强,就不能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在画面里,或者表达得并不精确,因此,对这这类学生,就要在练习基础的过程中稳步提高。所以教师应该设置不同的授课内容,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根据学生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教育方针。
三、将评价标准具体化
对一个学生最直观的评价就是成绩,然而对艺术专业来说,评价标准并不简单,首先不同人的审美对艺术的理解是不同的,艺术设计并没有错误和正确之分,也会随着社会状况的改变而改变,不能只根据教师个人的审美特点来进行评价划分。况且,学生的某些思路也可能会给教师带来一些灵感,教师与学生是共同进步的。其次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的評价要求也要有所差异,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评价基准,完成了动手能力的锻炼,也在最大限度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设计素描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提问能力,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新思路、促进学生掌握新方法,从多方面分析思考,在生活上也能培养善于发现的眼睛。在课堂中,设计的教育应抛弃以往“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讲台下记录”的教学模式,一个有着高效率的课堂不能缺少学生的参与,这样课堂虽然学生一直在记录,但是实质上学生并没有参与,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这种情况会导致学生并不能了解其中的韵味以及意义所在。
四、总结
“四进制”分层教育是一种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体现了因材施教。除此之外,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专业教师队伍的打造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新时期的学生,个性越来越强,设计出的作品也会更加个性,因此需要更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教育。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体,教师可以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运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只要是有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甚至自己创造自己的素材都是被允许的。最后,由于网络的发达,在某些新型事物面前,教师可能并不比学生知道得明白确切,因此教师也应该本着一种虚心求教的态度,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一些新颖甚至奇怪的想法不能急于批评,而是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找到这种想法的优点或是不足,有问题时帮助学生指出改正,在这种环境下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海.画中的人生与如画的人生[D].福建师范大学, 2015.
[2]伍健.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