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教学初探
2017-07-09黄雅琼
黄雅琼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完善和发展,计算机和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完善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教学,使学生更加适合市场的发展,应该完善教学理念,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特征,提升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149-01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要融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环节,这一课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类软件的使用方法,还应该学会分析软件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特征
(一)专业性
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功能有很大的差别,它们的专业性非常强。每一个软件在应用的环节中都要结合计算机基础知识。
(二)发展性
计算机应用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软件的款式越来越多。
(三)操作性
应用软件的功能非常完善,为用户提供了完善的操作界面。在软件开发的环节中,应该对界面进行优化,才能为用户的使用提供更多的便利。应用软件中功能和类型不同,所以操作的按钮也不同。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教材和实际需要脱节
高职院校在教学的环节中,教学内容和教材的内容不相符,教材主要分成两类,其一是理论教材,其二是实践教材。理论教材的内容比较翔实,但是在学生实践的环节中,学生会感到理论教材非常枯燥无味。在实践教材中有很多案例,但是理论基础知识缺乏,学生在看教材中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而且计算机软件更新的速度非常快,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如果不能及时更换教材,那么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
(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水平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环节中,他们使生动有趣的实践教学变得索然无味,这导致教学计划不能按照计划进行,而且学生也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老师的专业水平非常有限,所以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不能对操作的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导致学生不能对相关的软件有更好的理解。
(三)教学实践环节不足
在软件开发的教学环节中,应该坚持理论和实践结合的方式,但是高职院校在传授理论知识后,应该重点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不能合理地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导致他们不能深入实践教学。在教学环节中,教学的设备和环境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教学效果不好。
三、完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软件教学的措施
(一)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在教学工作中,教学观念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教师的教學观念非常陈旧,那么其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在高职院校软件开发教学中,教师应该完善相关的教学观念,指导学生完成软件的开发项目,使学生在软件开发中头脑更加灵活,提高了他们随机应变的能力。还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软件开发教学中,学生才能了解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二)选用先进、科学的教材
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中,教材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合理地选择教材,选择那些适合市场上应用的教材。教材中不仅仅要包含大量的理论知识,还应该结合实际,有大量的生动案例,从而使老师在教学的环节中可以合理地安排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实践,提高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在进行应用软件开发中,应该结合社会的主流形势,从而确保学生在课程完成后,可以深入社会实践中,防止教学与实际脱节。
(三)传统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会非常感兴趣,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软件开发教学中,老师要分章节进行讲解,在讲解完成后,应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从而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
(四)完善实践教学的比例
在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重点,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环节中应该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对软件有基本的了解后,就可以转化成实践教学,确保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老师可以结合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计算机软件开发教学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学生在了解软件开发本质的基础上,采用创新的理念,才能使软件的功能多元化,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满满.互动式教学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开发课程中的有效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16(23):92.
[2]栗兵.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应用教学实践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16):161.
[3]陈晓男.探讨CMMI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课程教学过程管理的加强[J].软件导刊,2010,9(5):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