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态、空间、光》:基于能力本位和职业素质养成的课程开发

2017-07-09王金瑞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7年10期
关键词:素质职业课程

王金瑞

[摘 要] 在借鉴最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建设理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以能力本位与职业素质养成为出发点进行《形态、空间、光》课程开发与实践的一系列缘由和操作方法,为以职业素质教育和能力本位为基准进行的课程开发提供应用案例,为同类专业的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关 键 词] 课程开发;能力本位;职业素质;养成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0-0048-03

《形态、空间、光》课程是我校近些年来自主开发的一门创新课程。它是前些年被环艺专业在毕业设计及答辩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毕业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或短板所倒逼,而催生出来的一门交叉性、基础性学科。在学习阶段上,基本上处于通识性专业基础课(如三大构成)和综合性专业课(如专题设计类课程)之间,是一门针对环艺及相近专业的过渡性、交叉性课程,意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形态”“空间”和“光”这些至关重要、本专业独特的设计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并且努力把知识往能力上进行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直接着眼于职业素质的养成;在训练方法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创新和尝试。这些,对其他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来说,我个人认为,可能会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可借鉴之处。同时,整个课程的开发和教学实践,始终都在强调能力本位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把它们当做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的最高准则,其原因下文也会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一、什么是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

综合各家言论来说,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基本上就是培养学生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不管是职业岗位,还是劳动组织发生任何改变,个体不会因为原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而是能在变化了的环境里积极寻求自己新的坐标起点,进而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岗位和新环境的能力,是一种善于在发展与变革中主动应对的定位能力和综合素质。一般而言,它主要受三个方面的要素影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门技能及专业知识。要注重掌握技能、掌握知识,以获得合理的知能结构。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要注重学会学习、学会工作,以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注重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以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三个能力要素的整合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常被称为关键能力!所以,所谓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实际上就是关于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培养,完全不同于过往以知识和经验传授为主的职业教育。

二、为什么要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

关于这一点,前人也早就有了很好的论述,目前也已得到了人们的共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被动的“知识存储器”与“技能机器人”,而是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但又不仅仅是纯粹的职业人,而是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在现代社会,人生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态势更加明显,人们不可能通过一次性学习掌握一生所需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为此,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引导者姜大源先生多次提到“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其团队在世界范围内对职业教育的调查和研究结果也表明,以能力为本位构建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和课程建設已是一种常态,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2]。这已成为世界职业教育的共识。所以,在课程开发之初,以能力为本位进行本课程的开发,就被当做了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个开发原则。

三、如何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的开发和实践,即能力本位课堂设计在《形态、空间、光》课程中的应用

前面已经论述过,个体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要素整合的状态。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开发,也就是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时刻围绕这三个职业能力的培养而展开。在《形态、空间、光》课程开发和实践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这三个能力的培养。

1.专业能力的培养是本课程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核心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前文已经提到过,专业能力主要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在本课程中,理论讲解部分重点体现专业的知识性内容,如什么是形态和形态设计,空间的概念和特点,光设计要素和处理方法,“形态”“空间”“光”设计要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等;软件教学和设计实操部分,训练和让学生实践重要的专业技能,如常用软件的操作和创新应用等。目前,社会上是以计算机制作为主要的设计工具和表现手段的,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操作技术,是学生一出校门进行谋职和生存就要依存的基本技能。虽然很基础,但是很重要,尤其是对高职生这种社会定位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也很容易喜欢技术和技能方面的教学,被其吸引,乐于专研,而比较讨厌理论讲授方面的课。

2.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本课程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如老师会依照典型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顺序与进度,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法的引导,以企业标准进行设计评价和反馈;会要求学生配合老师的讲解和任务安排,搜集现场和网上最新的设计案例和作品,会要求学生按照企业的工作标准和一般流程进行方案构思、设计制作与设计汇报模拟,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从事本专业职业活动所需要的一般工作方法及学习方法,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3.本课程对社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实现:(1)角色扮演。教学的时候,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师生分别扮演甲方、老板或员工,体验其角色的内心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再进行角色互换,反思设计应该关注些什么,以及面对不同对象以何种方式进行沟通会更有效,更能感动或者打动对方,以何种态度面对何种问题最合适,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共事。(2)以职业人标准要求学生的一言一行和思维模式,注意从细节上塑造他们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规范及价值观念,培养他们潜在的职业能力和素质。(3)注重利用榜样的力量塑造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设计界有很多很励志的设计牛人,他们精彩的人生履历和设计作品,是学生喜闻乐见又受益良多的心灵鸡汤,我们会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穿插渗入这些人物的事迹和设计的作品,不断激励和鼓舞学生。(4)布置一定量的小组任务,让学生自行结成互助小组,学习和体会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体验什么样的性格脾气更容易被人接纳和受到欢迎,什么样的表现会被人排斥,合作中如何形成合力使一加一大于二……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主体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而有机联系的本领:(1)学会独立地制订计划,这是一种预测性、诊断性的工作训练;(2)学会独立地实施计划,这是一种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3)学会独立地评估计划,这是一种总结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我们在本课程的第三个教学环节项目实操上,会由老师布置一个合适的小项目作为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前期讲授的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独立完成方案的构思、设计和制作,就比较好地锻炼了学生独立制定、实施和评估计划的这三个本领。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特别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内化,经由“获取”“反思”“內化”“实践”的反思性实践过程形成本领,转化为能力。在我们这门课的教学设计上,有一个亮点:“知识和技能同步走,理论引导和实操消化紧相随”。在教学程序上,本课大致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是技能传授,教学生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形态设计和空间建模,如何制作各类灯光物体并提高照明效果,准备好设计工具和技术手段;第二步是理论讲授和优秀案例分析,让学生从心里明白设计是怎么回事,这些设计元素是什么、为什么、要怎么做,掌握基本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武装好头脑;最后一步是项目实操,老师布置一个合适的小项目任务,要求学生按照老师前期讲授的设计方法和工作流程,完成全部方案的构思、设计和制作,进行设计实践和知识消化,尽量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初转化。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解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等问题,使学生具备一个初步的、合理的知能结构,有能力进行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设计创作尝试,给学生设计思想的成熟和设计能力的提高争取到更多更长的消化时间和更大的成长机会,以弥补我国现有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基础比本科生差反而学习时间比本科生短造成的一些弊病。否则,高职生如何完成其社会使命,即成为生产和劳动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本科生和高职生同样具备良好的社会竞争能力,拥有长远发展的机会,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才真正算得上是类型之别而不是层次之别。这些有赖于我们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

四、什么是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自身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工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一般说来,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会就越多。职业素质包含的内容有很多,如政治素质、身体素质、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业务素质、管理能力素质等。不同的行业或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求不同。比较通用的职业素质(能力)有责任心、进取心、服从性、抗压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为什么要以职业素质养成引领课程开发与实践

既然前文已经强调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开发与建设,为什么还要再提出以职业素质养成引领课程开发与实践,职业素质跟职业能力有什么不同的问题呢?一般来说,素质重在存储与积淀,当外因发生作用时,素质才能释放能量,故外因是素质得以体现的前提,它更多地以“势能”的形式存在,具有静态特征。而能力重在内化与运用,反思过程的快慢表明能量聚集和加速度的大小,内因发挥主要作用,当主体行动时就释放能量,故它更多地具有动态特征,或者说是以“动能”的形式存在的。素质与能力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势能与动能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素质是能力的内隐,能力则是素质的外显。在校学习阶段,让学生直接展示和锻炼其职业能力的机会很少,却可以通过潜移默化、逐步养成的方式,给学生打好职业素质方面的基础,进行原始的素质积累,量变引起质变,促成学生将来职业能力的提高。

同时,素质具有的一些特点,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职业素质养成计划非常可行,而且很有必要:(1)素质本身就是教化的结果。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素质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一个人的素质高低,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获得一定知识并把它变成自觉行为的结果。(3)素质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这种品质一旦形成,就相对比较稳定,能够带来长期的利好。塑造不好,自然也会有长久的弊端。

职业教育的发展,体现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已成为实现“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的重要支撑力量,关乎国计民生。高职教育历经近20年的发展,高职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已占据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其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当前大学生普遍就业难的状态下,一些高职毕业生甚至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如何改善这一现状,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我认为,以企业用人标准倒逼学校教育,以职业素质要求贯穿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职业素质养成做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是一条必经之路。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来说,其各个环节自然也应该以职业素质要求作为引领。

此外,以职业素质养成引领课堂教学,还有诸多好处,比如(1)以职业素质要求引领课堂教学,更容易使教师明白应该教什么、怎么教,能够更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2)以职业素质要求为重要的教学评价标准,更便于学生适应将来的职场生涯,实现在校培养与社会就业零接轨。(3)以职业素质要求引领课堂教学有利于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教师完全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因势利导,帮其遴选合适的目标岗位,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质养成。(4)以职业素质要求引领课堂教学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如穿插一些优秀的行业精英的业绩、事迹和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体会该岗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等。(5)以职业素质要求引领课堂教学,因为直接面向就业,事关个人前途,又能满足学生对将来职场生活的好奇心,所以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6)以职业素质要求引领课堂教学,要求老师首先要有一定的职场经验和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够逼迫、促进教师成长……

六、《形态、空间、光》课程实现职业素质养成的路径

1.师资方面,尽量遴选职业素质良好、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密切接触,言传身教,其一言一行会自热而然地感染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的职场示范与职场榜样。具备良好职业素质的老师,即使不刻意宣讲什么是行业规范、什么是职业素质,其自身的言行一样会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正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这个道理。

2.教学中善于应用一些优秀的行业精英的业绩、事迹和故事作为教学案例,利用榜样的力量,号召学生学习其优良品质和职业素质。

3.对行业规范进行直接宣讲,并于教学评价上严格要求。借助成绩杠杆,使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职业素质的内涵和其各自所占权重,如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占多少,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所占的比重。

以能力本位和职业素质养成为原则进行课程开发,能够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对师生双方都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是一种可行的、良好的课程开发原则和模式。

参考文献:

[1]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2]姜大源.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8).

猜你喜欢

素质职业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爱的职业
五花八门的职业
关于马术职业
盯紧!这些将是5年内最赚钱的平民职业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