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与女性教育发展

2017-07-09罗海云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发展

罗海云

[摘 要]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女性是受禁锢的,她们没有受教育的机會。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女大学生应抓住发展机遇,发展自我,充实自我,参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大潮流中。

[关 键 词] 文化自信;女大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 D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63-01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及理论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一词,并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在2016年5月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将文化自信当成是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正式提出了“四个自信”。自此,“文化自信”成为各界备受瞩目的新亮点。

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对既有优良传统文化的坚持。“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已成为评价国家软实力的标志。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于对5000多年文明的传承,源于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的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

二、我国女性为民族自信作出杰出贡献

在我国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里,男性垄断了教育权,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社会地位凸显卑微。但仍有不少勇敢女性,表达追求男女平等的欲望,她们寻求解放,正如敢爱敢恨的才女卓文君写下的“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塞外才女蔡文姬笔下的《悲愤诗》,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心中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正是这些杰出的女性展现了自己的才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近代,在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女性开始觉醒并呼吁受教育的权利,“五四运动”时期提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女子岂能无责”的宣言,打破了以往重男轻女的思想。教育成就人,教育也改变了女性命运,在教育的影响下,这时期我国涌现了一批杰出的知识女性,如缪伯英、蔡畅、唐群英、秋瑾等,还出现了我国第一个女飞行员王灿芝。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明确规定女性有获得平等教育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受教育的程度迅猛提高,女性受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她们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正如2015年9月全球妇女峰会上所指出的,“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三、我国女性大学生的发展方式及途径

在全民族彰显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作为“顶半边天”的女性该怎样培养自信,增强自我发展呢?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改变,更在于发展,对女性尤其如此。作为当代的女大学生应有“胸怀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于抛弃“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旧思想,勇于追求“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新理念。推进女大学生教育发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学校的课堂、讲座、图书馆是向大学生传递理论知识的场所,有利于丰富自身涵养,汲取正能量,增强她们的自信。其次,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要向学生灌输“技可养身”的理念,督促她们学习技能,鼓励她们多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更好结合。再次,要增强她们的时代感。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物联网、大数据已成为新时代的象征,女大学生要有时代感,要充分利用校园APP、网络以及各大视频网站提供的信息,捕捉时代的最强音。最后,女大学生还应注重女性气韵的培养。内外兼修是现代社会对女性的更高要求,学校应开设形态礼仪课,使她们学会各种社交礼仪,学会化妆、着装和服饰搭配等基本技能,使她们能自如地在各种场合展现女性的风采与魅力。正是由于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女大学生才能以自信的姿态、优美的身形、儒雅的举止展现在世人面前。正因为有了这份自信,女大学生才能更好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越走越宽,增强她们参与社会竞争的实力。

总之,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女性参与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在“文化自信”的大时代背景下,女大学生更应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专业的社会技能,自信的姿态,坚守的从容,奋发进取的锐气,创新创造的活力,参与到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光辉事业中。

参考文献:

[1]王凤华.改革开放30年湖南女性教育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2).

[2]贺兴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2).

[3]安树芬.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大学生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区域发展篇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