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家庭对中职学生人格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7-09蔡晓菊王丹
蔡晓菊 王丹
[摘 要] 在调查中发现来自于贫困家庭的中职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较高,其中经济因素对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因为贫困,不少学生在心理上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例如自卑、自闭,甚至出现不平衡感,这些人格上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地干预和改善,将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在新时期下,需要进一步重视贫困家庭对中职学生人格的影响,从而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达到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 键 词] 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人格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227-01
贫困家庭对中职学生的人格具有一系列的影响,这些影响往往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使学生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好奇心比较强,而且处于青春期,比较敏感,情感比较激烈,特别是在外在的不良刺激下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通过分析贫困家庭对中职学生人格的影响,能够直面学生在成长中客观存在的心理问题,并且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对健全学生的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贫困家庭对中职学生人格的影响分析
(一)缺少自信
在研究中发现,不少来自于贫困家庭的中职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在进入中职学校时需要接受城市社会化的过程,陌生的环境会给这些学生带来消极影响,导致他们缺少自信。很多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捉襟见肘,面对个人经济上的不足而感到不自然,甚至担心因为家庭贫困而害怕别人看不起,导致他们难以积极地面对新的学校和新的环境,也同样难以有效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挫折和不如意。
(二)自我封闭
贫困家庭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在心理问题上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存在比较严重的自我封闭问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将自己封闭起来,刻意地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在学习的过程也存在比较严重的封闭问题,担心别人認识和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不完美之处。例如,在调查中发现,个别贫困学生在上课遇到不懂的知识时,就坐到教师的后面,这样教师和学生就不会发现自己的短处,但是他们又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就会通过做一些小动作来引起注意。
二、改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人格的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
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长期处于社会生活和学习的弱势状态下,如果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不能在逆境中磨炼自己的意志,不能提高自己的个人适应能力,那么也难以满足学习和就业的需要,导致他们长期处于生活中的被动地位,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营造积极向上的教育氛围,鼓励贫困家庭的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给予学生切实的帮助,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教育环境的温暖,在教师不断的积极暗示下,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教师的暗示转化为内在的行为,最终促使学生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形成健康的人格。教师要多理解和关心这些来自于贫困家庭的中职学生,多一点关注和信任,在班级中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从而改变学生敏感、封闭的人格特点。
(二)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面对人生的不足和挫折,正确地理解自己的处境,对个人的现状具有客观的认识,使学生能够不过分自卑。对中职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在面对自己人生的困境甚至不足时,往往难以做到恰当的评价,容易在自我封闭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是应用相应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知识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重新发现自我,突破家庭环境的阻碍,使学生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不足,从而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改变自己甚至战胜自己,找到符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不断改善自己的不足,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个人成长和进步上,从而不断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人格的培养离不开外在的环境,也离不开专业的心理辅导,因此,在完善贫困家庭中职学生人格的过程中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心理知识,能够善于应用心理理论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等,这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心理问题在中职学生中比较普遍,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中,存在心理障碍的概率比较高,例如常见的自卑、孤僻等性格,长久发展下去必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开展心理教育是一件十分有益和有意义的措施,能够给学生提供发现自我和认识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主动地接受心理咨询,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知识水平,完善学生的内在调节机制,从而达到健全人格的目的。
目前,在中职学校中,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占据了大的比例,这些学生由于家庭贫困,会对其人格发展产生消极和负面的影响。对教师来说,要客观地认识到这些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人格特质,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特殊的关注。通过营造宽松、宽容的教学环境,主动地接纳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使学生在被接纳和自我接纳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廖伟芳,严征,庹安写,等.贵州省贫困医学生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征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188-1191.
[2]杨怀甫.对中职贫困学生心理扶持的若干思考[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11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