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星星的孩子架起语言的桥梁
2017-07-09周海云
周海云
[摘 要] 随着自闭症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自闭症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其中语言障碍作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一直是特殊教育者重点攻克的课题之一,重点根据自闭症患儿的语言障碍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语言康复的方法。
[关 键 词] 自闭症;语言障碍;语言特征;语言康复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60-02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看似美丽的名字,背后却隐藏着无数家庭的辛酸,因为他们就像在遥远和漆黑的夜空独自闪烁的星星一样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虽然不聋,却对外界充耳不闻,虽然不哑,却少有开口交流能力,他们如星星一样纯洁、漂亮,也如星星一样冷漠、孤独。活在自我封闭的社会里,这些孩子也许是“幸福”的,但对他们的父母来说,却饱含着长久无法愈合的心伤和无力摆脱的噩梦。如何让这些孩子克服语言障碍,在融入社会上迈出关键的一步,一直是社会各机构努力的重点课题。
一、自闭症患儿语言障碍现状及其研究的重要性
自閉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引起的严重长期发展障碍的综合症。这种病通常在三岁前就会显现,主要表现在沟通、交流、社会交往、情绪行为异常等方面。目前,自闭症在全世界的平均发病率已经达到了4.8/10000人,相当于每250个人当中就有一个是自闭症患者。这一群体一直以几何状增长,到如今已经有一二百万人之多,以每个患儿影响到三个家庭6~8人计,其影响到的人群已达一千多万,其中语言障碍是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几乎所有自闭症患者都存在语言障碍问题。
语言能力是人类智能结构中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是人的沟通、社交等许多能力得以发展、成熟的先决条件,更是人类思维活动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由于自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缺失,导致他们几乎丧失了思维能力,也就无法拥有独立的社交能力,不会去主动地和他人进行语言交流。部分严重的自闭症患儿,甚至根本没有语言功能,无法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也无法理解他人语言表达的意图,这一方面会在他们和社会之间竖起了一道无形之墙,使他们无法融入社会,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患儿在受到某些刺激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严重者甚至存在自残行为,直接威胁到自身生存。目前,对自闭症患儿的语言进行深入研究探讨,也成了破解自闭症之谜的重要内容。而自闭症儿童早期语言康复课程管理水平是决定着自闭症儿童早期语言康复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
二、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类型的研究
要对自闭症患儿的语言障碍进行深入研究,逐步引导孩子自发地产生沟通动机,从而帮助从无到有,逐步构建语言社交能力。总体来说,自闭症患者的语言障碍细分起来有许多种,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完全无语言类
这类儿童发音器官并没有受到损伤,可以正常叫喊、哭泣、发出怪声,但是却不会说话,甚至连简单的单词都不会,在比较小的时候,通常会被误认为听力有问题或是失语症。由于他们无法表达出自己的需要,也无法理解他人话语、只能用哭喊或手势或僵硬的肢体动作等来表达意愿,一旦得不到正确理解就会哭闹、尖叫,甚至出现危险刻板的自伤行为,所以尖叫和哭喊会是这类群体的常态。
(二)有部分语言类
有部分语言类在自闭症儿童人群中所占据的比例最高、也最为常见。他们共分为两种,一种是接受性语言障碍,一种是表达性语言障碍,或者二者兼有。这类患儿的语言中以仿说为主,但说话往往不带感情,也无法掌握音调、音量,无法通过语音的音调、节奏、抑扬顿挫来表现情绪或是感受,不管情境如何变化,总会重复念着某句话,这类语言障碍需要逐一分析,对症下药。
(三)有语言但无交际意图类
这类自闭症患儿存在语言能力甚至语言能力非常发达,但是他们却没有与人交际的意图,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言自语、不知所云。这类患者在交流中只会机械性地说出自己想要说出的语言,说出的话也不是为了和他人正常交流,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说话的需求,或者说像是在寻找自己说话的快乐,毫无说话的目的和意图可言。
三、自闭症儿童语言训练方法的研究
(一)把爱传起来
在与自闭症儿童沟通的过程中,双方的互相接纳是前提。一定要用“爱”唤醒自闭症儿童,使其接纳、沟通。要想从切入口着手进行训练,要让自闭症儿童在内心里接纳老师、信任老师,只有老师用爱去唤醒他们,要求双眼正视老师,表现好了及时用他喜欢的强化物表扬他们,才会在以后的训练中顺利听从指令,接受训练。当然,老师要了解与真心接纳他们,只有这样,才会在训练中做到用心观察,用心体会,用心沟通,用心训练。自闭症儿童虽然表达能力差,但想说话时大人要有耐心地听他说话。
(二)让嘴部动起来
自闭症儿童有许多存在嘴部活动障碍,特别是完全无语类自闭症,基本不会用嘴呼气,更无法精细控制嘴巴的动作,会有嘴唇合不拢、漏口水等现象,加强嘴部的活动是对其进行语言发音康复的第一步。这类训练简单但需要的是长久坚持。可通过简单而有趣的闻一闻、吹一吹等游戏进行嘴部的活动训练。使孩子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流。如,让孩子闻花香,比谁吹的蜡烛多,比谁吹的气球大,比谁吹的喇叭声音高,用吸管吸水,吸乒乓球,用力吹纸等,使儿童掌握控制呼吸的变换,增加发音技能的基础。与此同时用压声法(让儿童平躺在床上,用双手交叉压在腹腔上,微用力下压)、搔痒法(用手或轻软物体搔儿童的手心、脚心、颈部、掖下等部位,使其发出“咯咯”的笑声。)等迫使其发音。
在这些常规训练的同时,语言训练操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让配上好玩的音乐,让孩子集体做撅起嘴、咧开嘴、鼓起腮、咂咂唇等口部活动,伸收舌、舔嘴唇、弹响舌等舌部运动,张口闭口、左右移动、前后移动、上下扣齿等下颌运动等,通过训练让参与发音的各部分肌肉的运动功能得到提高,也让患儿对这些部位更加熟知并增强应用它们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