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2017-07-09潘华
潘华
[摘 要] 近几年来,多媒体教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为了迎合当下我国中职教育的模式,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开始出现。而在现阶段的中职学校课程教学中,数学作为比较重要的学科,和信息技术一起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对其充满吸引力。这种模式构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职业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数学;中职;课程整合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2-0038-02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不断改革和扩大,当下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老师、资金和多媒体设施。以互联网应用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而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研究成为当下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对象。
一、课程整合的需要
(一)硬件设施多媒体化的需要
硬件设施的多媒体化主要是状态化、建模化、动态化和简单化,多媒体化的教材不同于传统的纸质教材,不仅包括纸质教材上的图像和汉字,还可以展现声音和动画模拟等功能,所以,多媒体教材包含更多的知识,表达更具形象化。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要有教育指导要求,依靠云技术和多媒体信息技术,促进中职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多媒体化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经过重新组合,互相填补,在整合统一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纸质教育的方式,来培养中等职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自主学习的需求
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各种方式的学习一直是学习者的梦想,在家里、学校、路途等一切的地点能够获取知识就显得很重要。自主学习不是我们坐在教室里被动去学习知识,而是需要我们有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感受乐趣,主动去探索的过程。
(三)课程整合的研究意义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会让传统的纸质教育发生“质”的改变。目前,普通中等教育在课程整合和多媒体化方面得到教育部的重视,但是,中等职业教育虽然是现代教育组成的一部分,但是在资金和硬件设施上仍然不足,就它的发展而言,仍然受到忽视,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课程的整合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为中职学生自主学习和多媒体学习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建立新的中职教育理论基础,引导更多的教育机构和社会教育人士关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信息技术与中职课程整合在中职教育上有着重要意义。
二、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设计的要求
(一)课程整合的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与教学应有机结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否者没有人会喜欢,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时既要追求效率,又要追求效果,以减少课程时间,增加课程信息量,来达到学生学习的事半功倍。因此,重点应放在传统教学的整合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更不能生搬硬套,应遵循实效性原则。信息技术的大力应用相比传统教育,在资金和物力方面投入更多,因此,在整合过程中,不能为了课程而整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解决实际的问题,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遵循学科优先原则。在信息技术与中等职业数学课程的整合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都应在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具有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要一味追求外表的效果,而忽略了数学本身的特性。
遵循参与性原则和必要性原则。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是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活动与学生一起,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二)课程整合的设计特点
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与普通中等教育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入学压力,专业对口,有的还与企业签订了工作协议。所以,拥有较多的课余时间,为他们的课余学习提供了条件。
信息技术的应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不是越多越好,中职数学有其独特的特点,一些知识适合于文字表达,一些则适合用动画模拟来表达,灵活应用,適时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领导力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教育的整合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教师需要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指导等方面,中职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基础较差,不知道如何学好数学,因此,教师的指导是极为重要的。
(三)课程整合的设计基础和模式
支持软件和硬件设施。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教学需要网络教室或多媒体教室才能完成,软件应用也不复杂,通用软件如Excel、Flash等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函数教学中,复杂的功能可以在几何画板上完成,而且几何画板图像显示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简单。
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模式也多种多样,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辅导模式、学习模式、视频教学模式等模式的出现促进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其中,示范性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最为广泛。不同教学模式的出现,对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
(一)中职教学的特点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中知识的接受者和传递者。因此,教学要遵循科学性和实践性。在中职教学教育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背景,有针对性地教学。教学的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职校学生大多是企业事业单位的专业对口者,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应注重教学中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数学思维是理性思维,中职教学应加强对中职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二)教师示范教学模式的实践
以函数单调性过程为例,学生有必要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单调性的方法,了解函数单调区间的概念。教课过程中,应用幻灯片投影与传统的信息结合,表达这节课要学的大概内容。
教学过程中,课前通过提问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各种函数图像的记忆,为接下来教课做准备。在投影上给出函数单调性的图形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总结出函数的概念,继续展现不同的函数图像,提问学生,加强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然后,给出函数上升、下降的图像,引导学生怎么判断函数的单调,待学生都基本掌握后,加大难度,改变k的取值,让学生讨论函数单调性怎样变化。然后进一步分析什么是增区间、闭区间,后面难度相对较大,因此老师要先详细讲解,和学生一起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出概念。在教学函数单调区间时,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有必要时,在多媒体上引导学生,通过让他们自己参与进来,主动学习知识,才能让他们对知识更加深刻。
在这门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起着幻灯片的作用,使“教学型”成为“图像型”,学生从传统的看、写到现在的多方面学习。学生从新的角度学习知识,探究问题,不仅培养了思维能力,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讨论能力。
加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教学的整合,可以改变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思维能力和数学教学效率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职业教育还在发展阶段,有诸多的不足,只有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才能体现职业教育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牛佳.基于优质课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量化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1(5).
[2]张轶炳,李芒.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性与多样性[J].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3]刘成新,李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文化解析[J].电化教育研究,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