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017-07-09吴彩莲
吴彩莲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实践性学科,它主要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也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作为相关学科知识教学的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尤其是在教学方法上要进行相应地转变,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样也更有利于整个学科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就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 动手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21-01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除了要教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虽然从当前现状看,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相应地培养,但是依旧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对此也将进行分析,并为此提出更多有效的建议,旨在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事业的有效发展和进步。
1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价值
1.1 加深小学生对于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
理解型动手能力:即科学教学中的一些抽象的概念、规律。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科学知识的接受能力就会相对较差一些。因此作为科学教学课程的教师就要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进而让小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这样他们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动手能力也能得到加强。
比如小学科学教学中就涉及到这样一个概念:反冲力。为了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这时候往往会问他们一个能够引起注意力的问题:“气球能够推动玩具小车吗?”小学生对于这一问题,往往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为了使得这一问题得到科学的解释,在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下,教师让学生进行吹气球比赛,然后再让学生将气球放掉,这时候就会发现放掉的气球会在空中盘旋一段时间。由此可推理,如果将玩具小车和气球绑定在一起,气球飞起来的同时,必定也会带动玩具小车。
由于这是小学生经过亲自实践所得到的结论,因此他们将更加深刻的理解“反冲力”这一科学概念,进而也使得教师更好的完成了小学科学教学的任务。
1.2 促使小学生改变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
实际上,小学科学教学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小学生在科学教学中的动手能力,对改善他们自身不良的生活习惯也存在巨大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吃的学问》中,第一课《我们吃什么》教学中就涉及到这样的内容。为了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有序开展,教师往往会告知学生提前对市场上的相关食品的种类、价值、价格等进行一定的了解,进而通过情景教学的模式,引出合理均衡的饮食话题。对健康合理的饮食和不健康不合理的饮食进行分析之后,再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身体情况等制定一份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食谱。而这不仅能让学生明白,不健康的食谱会对自身的身体造成哪些不好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并进一步让他们明白,具有科学的素养对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2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办法
2.1 增加科学实验教学的有趣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上,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之所以长时间难以取得成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科学教学实践内容缺乏有趣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尤其要注重科学实验内容选择的有趣性。
比如,在苏教版科学教学《空气的性质》这一节内容中,教师可以事先给学生演示一个实验:把一团纸紧塞在玻璃杯底部,将玻璃杯立压入水底。然后通过问学生:“纸团会不会湿?”为了让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得到培养,这时教师不应该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趁他们兴趣盎然的时候让他们亲自动手做实验。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将会十分惊奇地发现:纸团并没有湿。接着,老师还可以继续提问:“杯中的纸为什么不会湿?”这一问题的提出无疑再次把学生的求知欲推向了高潮,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讲解,学生也将会明白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道理。
2.2 有效确保科学实验的规范化
科学实验和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在实际科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长时间无法得到培养,实际上也是受到科学实验不规范化的影响。
因此小学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实验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告知学生确保科学实验的规范化,这样不仅能让他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科学研究习惯,还能使得动手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高。首先第一步,要求学生做好相关的实验准备,尤其是相关的实验材料和实验器材。其次是第二步,即做好相应地实验观察,这样才能直观的发现实验中的现象和变化。最后一步是懂得把实验中的结果进行简单的信息整理,其中就包括:数据,图表等。
科学教学实验也多次证明,将科学实验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相结合,才能够取得更加良好的科学教学效果。
2.3 科学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小学生在科学知识学习中,动手能力的培養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只有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够帮助学生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
比如,在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课《科学是……》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不应该因为这课内容简单就一带而过,而是要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于科学知识学习的感受和打算,这样也才能有效引导他们培养一定的科学素养。
由此可见,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通过科学素养和精神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 结语
虽然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小学科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副科。由于不被纳入到升学考试中,更是长久被教师和家长所忽略。正因为学生以及家长对科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存在本质上的误区,进而使得学生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长期得不到培养,这实际上也是不符合我国对于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的。由此可见,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还需要不断强化社会各界对于小学科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罗吉伦.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09.
[2] 汪先平.试论科学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2012.03.
[3] 刘戎.科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科学教育,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