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教育制度创新将带来的发展

2017-07-09杨芳芳

科学与财富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育制度抽样调查创新

摘 要:教育乃强国之本,教育制度的变革与发展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而教育的质量直接关乎我国在全球化发展中的竞争实力。面临世界飞速发展的浪潮,培养出优质人才成为我国当前乃至接下来长时期的任务。之所以进行创新是因为我们发现传统教育模式条件较严重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增长以及适应性人才的培养。这些现象的存在又会严重影响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因此,为加快实现民族复兴,教育制度创新迫在眉睫。本文简单阐述了传统的教育模式,结合我国国情从中等教学模式方面提出合理正确的建议,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在确定新型制度的过程中,我们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应用于实践,结合实际情况逐步改进完善我们的方案。

关键词:教育制度 传统教育模式 创新 抽样调查

一、关于传统教育制度

(一)传统教育制度

“教育习俗”, 是指人民群众在教育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具有一定程度强制性和权威性的教育生活模式, 它是一个教育共同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我国传统的教育制度在教育者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一般采用理论重于实践的方针,侧重于传授理论知识,而并非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面老师通常通过考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用测试成绩来代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是不准确、不全面的。而作为学生,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并依照自己的自身情况学习,大部分人更擅长盲目地跟从老师的步伐。老师与学生不协调的课堂进度难免使部分学生“囫囵吞枣”。课堂上学生习惯担当旁观者的角色,理解与否全盘接受,主动性、参与度太低。从而给老师造成一种状态良好的假象。这种教学现象的延续,就造成了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的不一致发展。

(二)传统教育制度的不足

首先,如今的教育制度更偏向“被动式教育”,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太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主动性和探索性的挖掘。这些都直接对我国人力资源建设的进程产生影响。

其次,在当今社会的种种压力下,很多人注重的仅仅是一张学位证,或者是资格证,很少有人是真正的在做学问,真正的达到与学历相符的知识水平,这种现象致使学历膨胀但综合型人才短缺,多数人不能适应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岗位技能变化的需要,缺乏综合与变迁能力,加剧人才供求上的结构性矛盾。

最后,教育投资的增长并没有带来相应的人力资源或者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在教育方面的投资,以促进教育经济的发展,但效果甚微。虽然我国的教育规模相较历史有很大的发展,但是教育质量并没有相应的飞跃。传统教育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导致人才配比严重失衡,存在部分劳动力市场人才多余,部分劳动力市场人才短缺的现象。

二、我国国情

自改革开放起,我国教育事业逐步繁荣,蒸蒸日上,各级政府投入巨大的精力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院校数量稳步增长,适龄失学儿童渐渐减少,社会平均学历水平持续加高……这些方面的变化无一不昭示着我国教育事业方面的巨大成就。

尽管,我国教育學界学者在教育制度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性工作,积累了较多的成功经验。然而,客观地说,我国教育制度创新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理论研究及其结论大多基于逻辑推演和经验观察,缺乏扎实的实证数据支撑。

此外,中国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显现出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人力资源的开发,最根本的是开发人的各种潜能,提高人的适应和创新能力。而教育是能力建设的基础,教育制度能否提高国民素质并培养出适应社会潮流发展的优秀人才十分关键。

然而,我国的国情是原有教育基础薄弱、人口素质整体水平偏低,能力建设落后于教育数量的增长,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学历的提高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能力提升的问题 ,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着学历膨胀而能力滑坡的问题。只有实现从学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才能造就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使教育发展对提高国家竞争力发挥更大作用。

新型的教育制度首先要解决以下几种矛盾:第一,理论与实践非同步发展的矛盾;第二,传统教育观念与新型教育观念的矛盾;第三,教育过程建设与人力资源建设的吻合程度的矛盾;第四,教育水平与国民素质水平的矛盾。

不可否认,传统教育制度是人类在过去岁月中积累起来的教育智慧;创新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而是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完善。教育制度创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摆脱教育传统的制约,而是为了改造教育传统,发展教育传统,实现教育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使其适应今天教育变革、教育制度创新的需要,帮助解决今天教育发展 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为促进我国各方面实力的增长,教育制度的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三、前期准备

(一) 问卷调查

在实践活动开始之前设计问卷,对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方式、认为传统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教育模式的期望。根据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结合时代需求,设计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以弥补或者改善不能适应时代潮流的缺漏。

(二) 联系实践学校

在此过程中 ,需要征得学校,家长等各方面的认同。考虑到我们的方案不够纯熟,没有强有力的支撑,各方面都要承担起对社会各界的责任,因此需要很多时间与相关各方面进行深入沟通。

(三) 与老师、家长进行协调分工合作

将我们的方案给老师家长检查,共同改进不足,行程略微完整的方案,然后,让老师按照我们的新型模式进行教学,并对学生成绩的变动做好记录;学生家长则注意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是否有改善;我们团队成员定期联系各方进行统计汇总,公布我们的实践进度。

四、新型教育制度

为改变传统教育制度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并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特提出以下几种建议。

(一)课前一到两天发卷子或相关习题,做过后老师收作业进行批改,作为课前预习。

相比口号上的课前预习,将预习践行到学习上才是真理。此举能让学生真正的做到课前预习,并且老师可根据作业批改情况发现学生不懂之处,在课堂上着重讲解。而对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只需在课堂上稍做提点即可。这样不仅可以落实课前预习,也帮助老师节省课堂上的时间,有重点的上课。

(二)由学生掌控课堂,让理解透彻的学生进行讲课,学生们可以进行补充,老师只需最后的时候进行纠正与完善即可。

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深刻的理解记忆课堂知识。让学生讲课,也可以勾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主动去学习,同时可以收获多种解题方法。老师只需做到引导与完善即可,把课堂交给学生掌握。

(三)课后高难度习题进行检测。

学习主要就是“学”与“练”的结合。练习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进行学习与补充,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这里的高难度是指在课前预习卷子程度上稍作提高,加上几道拓展性的题目即可。

(四)每周一次或者至少一个月一次实践活动。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才能使学习更上一层楼。实践活动有很多类型,如物理、化学等科目可以让学生走进实验室,亲身体验其中的道理;数学英语方面可以是见面会或者座谈会,与学生切身交流,为学生解疑答惑。一方面,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活动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更印象深刻。

(五)保证每位同学都能得到恰当的鼓励。

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足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如果一个学生总是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或总是受到批评,那么长期下来,会对他们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因此,鼓励老师对每位同学给予适当的关爱,方式很多,例如,考试过后除了给成绩优异的同学发奖品,给其余同学一个本子或是一支笔都可能让他们觉得他们没有被放弃。

(六)期末成绩总评与平时表现挂钩,采用加权的形式计算。

期末成绩不单单指期末考试成绩,采用加权的算法,将平时表现,作业情况,月考,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各项指标按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总,得出期末成绩,以此来评定各项奖励。

五、实践成果

实践周期结束,根据学校、老师、家长、学生等各方面反馈信息,结合我们定期汇总的情况分析:第一,学生学习成绩相比原有基础有显著提升,其他方面的成绩(如体育等)也有所改善;第二,据家长反映,学生在家学习更主动,学习态度逐渐端正;第三,班级学习氛围呈积极向上之态,学生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且学习热情高涨;第四,据以上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新型教育制度可推行,且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 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2]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 《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3. 89

[3] 美国劳工部. 《要求学校做什么样的工作》 北京: 人民教 育出版社 , 1994. 148,149.

[4]教育学研究:《教育习俗与教育制度创新》,李江源,社会科学战线? 2006年第 4期

[5]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创新取决于教育制度创新》许 剑 ,湖北 武汉 430079

[6]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与培训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的调查与分析》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 2003.

[7]《国民能力建设与教育制度创新》谈松华,2003年第 5期 (總第 280期 )

[8]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教育传统与教育制度创新》,李江源,2003年,第23卷,第6期

基金项目:安徽省2016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610378583)(请排版编辑不要删掉)

作者简介:

杨芳芳(1997-),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安徽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级本科学生。

猜你喜欢

教育制度抽样调查创新
现代化管理——做个有责任感的园长
公民意识教育的发展创新:以制度分析为视角
对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结合使用的探究
计算机辅助的抽样调查应用框架探讨
《抽样调查》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及对策
评伊里奇“去学校化”观点
中美高校美术教学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