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评估:基于区位熵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2017-07-09周凌云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区位关联度灰色

刘 怡 周凌云 耿 纯

一、引言

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问题受到各方广泛关注。“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①非首都功能主要指一些相对低端、低效益、低附加值和低辐射的经济部门,以及非市场因素决定的公共部门。”在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被确定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此外,该《纲要》还对协同发展过程中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角色承担和产业布局等问题进行了具体规划。因此,研究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方案,不仅有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内产业结构布局,也有助于推动三地发展的公平和协调②“公平”主要是指河北省与北京、天津两市的发展机会公平和要素分配公平;“协调”主要指三省市在城市发展、人口分布、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协调。,保证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顶层战略的顺利实现。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京津冀一体化问题就屡被提及,国家将京津冀地区作为实施国土整治战略的四大试点地区之一③其余三个试点地区为沪苏浙、珠江三角洲和“三西”煤炭能源基地。,在环渤海和京津冀地区开展全面的国土整治工作。此次试点在跨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保护、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协调区域分工、优化产业和人口布局等目标未能实现。2004年2月,为配合北京市新的功能定位和天津滨海新区大规模建设,由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组织,在廊坊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达成了加强区域合作的“廊坊共识”,提出在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产业布局、城镇体系等方面加速一体化,推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同年11月,《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开始起草,并于2010年8月正式上报国务院。该规划细致地阐述了三省市的交通定位、产业定位和城市定位,但是,由于三地在经济状况、产业政策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难以在短期内协调的因素,京津冀协同发展一直未能在实质上有所推进。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组织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习近平总书记“2·26”重要讲话的推动下,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④“一核”即指北京,“双城”即指北京、天津,“三轴”指京津、京保石、京唐秦三个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四区”是中部核心功能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和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等。的网状发展格局。《纲要》的核心内容包括:明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⑤2014年2月,习近平考察北京时曾对北京的核心功能明确定位如下: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三省市要将环保和交通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突破口;加快要素市场一体化改革步伐,中关村企业、高校要先行对接津冀,打造若干先行先试平台;将山东德州纳入京津冀规划,确立了“一区四基地”⑥德州“一区四基地”内容包括:“一区”是指德州作为京津冀地区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四大基地”是指德州作为产业承接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劳动力输送基地。的战略地位。《纲要》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经济稳中向好,民生持续改善,疏解对接有序推进,交通建设、环境保护、产业升级三大重点领域取得明显成效。2016年,北京企业对津冀投资为2 039亿元,比2014年增长3.4倍;截至2016年年底,中关村的企业到津冀建立分支机构5 849家。2014年以来,京冀企业在天津投资项目达4 871个,累计到位资金5 229亿元,占天津市引进内资的42.9%。河北省先后从京津引进项目4 100个,涉及资金3 825亿元。⑦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携手共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立新姿——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十一》,详见网址: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1707/t20170728_1517868.html。

伴随着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一道正成为以首都为核心,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两翼”。然而,三省市协同发展推进过程中也暴露出合作意识不足、配套政策难以落地、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京津冀协同发展究竟面临何种困境?作为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各地在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分别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和不足?近年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进展如何,又面临着怎样的困难与挑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背后的经济动因,评估目前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成效,也能够为未来政策的延续和调整提供参考建议。全文其余部分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对已有文献的总结和归纳;第三部分是对京津冀产业结构发展现状的述评;第四部分介绍本文分析所使用的区位熵和灰色关联度模型;第五部分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通过建立具有不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制度环境,促进资源、要素的集聚和产业集中。Krugman(1993)[1]指出,影响产业结构空间调整的因素包括第一本性(first nature)和第二本性(second nature)两大类,第一本性是指自然资源禀赋等初始不可移动要素,第二本性是指各经济主体由于历史机遇(historical accident)和自我实现预期(self-fulfilling expectations)等因素而进行的相互连接活动。显然,制度环境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为Krugman所提出的第二本性,提升迁入地对人的吸引力,是落实好产业协同发展的关键。Glaeser(2007)[2]指出,只有保证个人对地域选择无差异,即个人收入在扣除住房成本、生活开销等支出后,在地区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才能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局部均衡。这意味着,迁入地吸引人才的因素既包括工资水平、生活成本、城市通达性等显性因素,亦包括当地工资制度、住房制度等潜在的制度环境因素。

第二类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研究是区域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可以选择特定地区作为增长极,通过溢出效应逐步传导到其他地区,进而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Perroux(1950)[3]指出,经济空间内部各经济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区域增长的核心因素。一个地区增长极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涓滴效应”和负向的“极化效应”。其中,“涓滴效应”指增长极的各优势要素向周边地区外溢,拉动周边地区人均收入、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等的提高;“极化效应”指增长极的比较优势使得整个区域内的所有优质要素向增长极聚集,进一步拉大经济发展差距。从各国增长极发展的实际状况来看,增长极在发展的初期阶段多表现为极化效应大于涓滴效应,造成地理空间的进一步分割和经济发展差距的扩大。京津冀地区在很长时间内所呈现出的北京过度集聚、周边城市发育不足正是“极化效应”的体现。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产业内部,发现无论是京津冀还是中原地区,都存在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的问题,缺乏良好的产业地域分工,导致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程度低,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因此,学者们提出有必要通过细化产业类别、点轴①“点”代表着京津冀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及次级城市,具体而言为“2+8+4”模式,即两个核心城市、八大次中心城市及滨海新区、通州、顺义、唐山曹妃甸四个新兴区域。“轴”代表着京津冀城市群内外主要交通走廊和产业带的发展,如“京廊津塘”高科技产业带。共同驱动等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联动发展(刘廷兰等,2014[4];李学鑫和苗长虹,2006[5];王海涛等,2013[6];沈映春和闫佳琪,2015[7])。此外,也有少数文献关注三次产业间的结构问题,如薄文广和陈飞(2015)[8]发现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明显,但由于产业间的相互依赖性和上下游关联性均较小,难以形成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因而无法通过产业关联实现三方互惠;加之京津冀三地由于历史因素导致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差异较大,三地协同发展困难重重。

在研究方法上,许多文献采用了区位熵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蔡磊和李广明,2012[9];张明艳等,2015[10];李爱真,2013[11];文淑惠和黄丽芳,2012[12];沈映春和闫佳琪,2015[7])。区位熵(Location Quotient,LQ)理论最早由Cliff等人(1996)[13]提出,主要用于判断某一地区的优势产业、某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以及该区域产业集聚存在的可能性。某一产业的区位熵值越大,该区域这一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灰色系统理论(Grey System Theory),由Deng(1988)[14]提出,用以研究部分信息明确、部分信息不明确的“贫信息”不确定性系统。这一方法早期主要被应用于工程控制、农业系统、未来学研究等方面,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对不同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性来测度不同序列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林国钧(1986)[15]最早将灰色系统分析法运用于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此后,灰色关联分析被广泛应用于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毕其格等,2007)[16]、区域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孙建卫等,2007)[17]、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李贞等,2016)[18]等多个领域。然而,以上文献或者直接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原始公式,或者仅对公式中的因素进行简单加权来分析计算,没有考虑各因素主体的异质性信息,因此,本文对原始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公式进行修正,以便更为准确地描述不同城市和行业内部的结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的产业协同发展状况进行评估。

三、京津冀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本节从三次产业结构、要素流动、技术市场规模三个方面梳理京津冀产业结构的现状,为后文分析提供现实背景。

(一)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①本节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2017年2月22日访问。

京津冀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区域,2015年三省(市)GDP产值共6.9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0.07%。然而,京津冀三地内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河北与京津差距较大。2015年北京、天津的人均GDP分别为10.65和10.80万元,而河北仅为4.03万元,不仅远低于京津两市,甚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5.03万元的80%。

图1 2015年京津冀三次产业增加值及构成

此外,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明显。图1显示了2015年京津冀三地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从图中可以直观地看出三地在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北京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接近80%,表明已经进入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处于工业化进程的较高级阶段,其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二、三产业共同拉动,第三产业增长潜力尚未完全释放;而河北仍处在“促二育三”的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主要由第二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较为滞后,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仅为40.2%,同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0.2%十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差异大,要素单向流动现象突出

从产业发展链条来看,北京的产业优势主要集中在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2014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②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官网,http://www.zgc.gov.cn/dt/gwhdt/97384.htm,2017年3月2日访问。;天津市产业发展优势正在由石化、钢铁等传统制造业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渡;而河北的经济结构以处于产业链条低端的大型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其能耗高、污染重、附加值低。因此,京津冀三省市之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产业上下游关联性不高,很难通过产业协作实现共赢。值得注意的是,河北与京津两市在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领域及资源投入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各种优质生产要素向京津特别是北京集聚,使得三地的协同发展更加艰难。

(三)技术市场规模悬殊

表1反映了2015年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交易及规模以上③从2011年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统计范围从年主营业务收入为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 0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工业企业。工业企业创新情况,北京的技术市场交易额分别约为天津、河北的6.86和87.3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是天津、河北的1.36和3.07倍。以上数据反映出大量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活动都在北京集聚,这与北京的总部经济表现一致;天津与河北的技术市场仍有待拓展。然而,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投入产出比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投入产出比=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来看,情况略有变化:天津市该比值最高,分别为北京、河北的1.83和1.51倍。这样的结果与当地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行业布局、企业类型等诸多因素相关,因而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天津的技术转化能力显著强于北京和河北,但显然,上述数据反映出三地在技术市场规模和科技创新能力方面的显著差异。

表1 2015年京津冀技术市场规模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表

四、模型构建

(一)区位熵

区位熵,又称专业化率,指某地区某一行业的区域值在该地区上一级产业区域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行业区域值在全国其上一级产业区域值中所占比重的比值。区位熵常用于分析不同地区产业内部的具体结构,其值越高,则该行业在该地区的集聚水平越高、专业化生产能力越强。区位熵定义中的区域值是指能够反映行业或产业规模的变量,如从业人员数(沈映春和闫佳琪,2015[7];张明艳等,2015[10])、工业总产值(王海涛等,2013)[6]等。为了多维度地考查行业发展水平,本文同时计算了产业增加值、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企业法人个数这三个维度的区位熵,以便全面反映京津冀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

为了考查京津冀区域内各细分行业的集聚情况,研究京津冀各自在地区内部的行业发展优势,与已有文献不同,本文在计算三地分行业的区位熵时,使用京津冀总体(而非全国)某一行业区域值在其上一级产业区域值中所占比重作为分母,从而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京津冀三地各自的比较优势。假定京津冀整体某一大产业下共包含n个行业,m个地区,则区位熵的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二)灰色关联度

灰色关联度,是在区位熵值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方法计算出的,用于测度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总体相似程度的指标,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计算比较序列和参考序列的绝对差Δj。以京津冀总体产业结构数据为参考数列y0(i)①由于缺少地市层面分行业的产业增加值数据,我们基于法人企业数目和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区位熵,分别计算了其灰色关联系数,两者结果大致相同。受篇幅所限,后文中仅汇报基于法人企业数目的区位熵所计算的灰色关联度,读者如有兴趣,可向作者索要其余计算结果。,各城市相应行业的产业结构数据为比较数列yj(i),则各城市分行业与京津冀总体水平差的绝对值表示为:

第三步:计算区位熵灰色关联系数ξj(i),得到灰色关联系数矩阵:

其中,σ为分辨系数,且σ∈[0,1],通常依照经验取σ=0.5(张明艳等,2015)[10]。

第四步,计算得到各行业的灰色关联度R(i),以及各城市的灰色关联度Rj:

从上述计算过程可知,灰色关联度的取值范围在0到1之间,一个行业的灰色关联度越大,则从所考查范围内的城市整体来看,该行业的总体结构与全国越相近;反之,若一个行业的灰色关联度越小,则从所考查范围内的城市整体来看,该行业的总体结构与全国差异越大。同理,一个城市的灰色关联度越大,表明该城市总体产业结构与全国整体差异越小;反之,则意味着该地区总体产业结构与全国整体差异较大。

五、计算结果及分析

本文计算了京津冀三地共计13个主要城市(两个直辖市,1个省会城市及10个地级市)的相关指标。在行业的选取上,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有关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规定,以及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数据情况,本文选取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多个行业进行统计分析。①受数据可得性所限,本文按照产业增加值计算的区位熵选取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三大产业内的8个行业;按照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企业法人数量计算的区位熵选取了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三大产业内的11个行业。

(一)基于三维度区位熵的分析

表2~表4展示了不同维度下区位熵的计算结果,以下分产业具体分析。

1.第一产业。

从表2~表4的最后两列来看,京津冀农林牧渔业的整体发展程度低于全国水平,特别是在就业人数方面,京津冀整体的区位熵值仅在0.3上下,远低于全国水平。从京津冀内部来看,无论按照何种指标计算,北京和天津的区位熵值均不超过1,而河北均在1以上,表明河北在农林牧渔业方面具有较强的集聚优势。这一结论与图1所示的三地产业结构特征相一致。显然,相对于京津地区,河北省有更广袤的农地和林地,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农林牧渔业生产,因此,对于河北而言,需要提高传统农林牧渔业的机械化程度,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建立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模式。

2.第二产业。

由于不同来源数据的统计口径不一,按产业增加值计算的区位熵仅显示了工业的整体情况,京津冀三地状况差异不大,且从总体上看,与全国发展水平基本相当。按法人企业数量和城镇单位就业人数计算的区位熵显示了工业内部的不同行业之间的具体情况:采矿业由于受到地域和资源禀赋条件的限制,属于河北的优势产业,在京津相对较为弱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采矿业表现类似;三地的制造业发展状况相当,与全国水平差异不大。

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北京远高于天津和河北,这很可能与北京近十多年来持续上升的房价有密切关系;从时间维度上看,河北省根据三项指标计算的区位熵值都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照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显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河北受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建筑业及其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值得进一步关注。

3.第三产业。

京津冀三地在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差异较大,这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产业布局的关键所在。从产业增加值来看,河北省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表现出显著优势,但从法人企业数目和就业人数来看,反而是天津表现更加突出,这反映了该行业明显的外部效应。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许多大型电商企业选择在各地建设仓储中心,京津冀作为华北腹地,应当在产业布局过程中充分发挥交通和地理位置优势。

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情况类似,但格局完全相反的是金融业。金融业在北京地区的产业增加值远高于全国水平,但其企业数目和就业人数与京津冀整体相比并不突出。从京津冀总体与全国水平的比较来看,近年来有所提升。

从产业增加值来看,第三产业中的其他产业发展不均,北京甚至会处于弱势地位,这主要由北京市第三产业内部存在转型升级调整所致;但结合法人企业数目和就业人数来看,北京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的区位熵值大都在1以上,这主要得益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在北京集聚了大量人才,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行业由于本身的劳动密集型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

表2 京津冀按产业增加值计算区位熵

续前表

表3 京津冀按法人企业数量计算区位熵

表4 京津冀按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计算区位熵

(二)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分析

1.城市灰色关联度。

表5展示了基于法人企业数目计算的区位熵所得到的灰色关联度和根据公式(11)计算的调整后的灰色关联度。从排序来看,京津冀13个城市产业结构灰色关联度数值由高至低分别为:石家庄、天津、保定、邢台、邯郸、秦皇岛、沧州、北京、衡水、廊坊、唐山、张家口和承德;参考调整后的灰色关联度,上述排序变化不大,说明各城市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差异尚不至对整体灰色关联度的结果产生改变。

根据模型构建部分的解释,灰色关联度越大,表示该城市总体产业结构与全国整体差异越小。由此,承德、张家口、唐山、廊坊等城市的总体产业结构与全国差异较大,而石家庄、天津、保定等城市的行业发展综合性更强。这一结论也可通过图2中对于各城市分行业灰色关联系数的折线图得到佐证:承德、张家口、唐山的分行业灰色关联系数折线波动幅度较大,其第一二产业发展情况与京津冀整体差异较大;其他城市各行业的发展水平相对均衡。

表5 2015年京津冀13市基于法人企业数目的灰色关联度

图2 京津冀各城市分行业灰色关联系数图

2.行业灰色关联度。

表6是根据公式(8)和(10)计算的11个行业修正前后的灰色关联度。从数值上看,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制造业较大;而采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农林牧渔业相对较小。这表明从整体上看,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势比较突出,而一二产业与全国相比存在一定差距。对于这一结果,我们应当全面看待。首先,对于采矿业和农林牧渔业,由于资源分布的空间差异、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和自身发展定位的不同,北京、天津在这两个行业上的扩张空间不大,更倾向于以集约、绿色的发展方式为主。对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较低的灰色关联度表明京津冀三地在该行业的发展差异较大,且整体低于全国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在制造业及服务业方面,京津冀整体的优势较为突出,这一方面得益于京津冀地区传统的制造业基础,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和区位优势。此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服务业数量和质量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因此,京津冀三地应当合理分工,建立有序的产业协作关系,建设科学的产业结构体系。

表6 2015年京津冀11行业基于法人企业数目的灰色关联度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运用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京津冀地区各城市的产业结构及布局进行研究,发现:从三次产业来看,京津冀三地第一产业的整体发展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中河北省具有相对优势,有利于开展大规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三地制造业发展状况相当,河北省在具有地域和资源禀赋优势的采矿业表现出明显优势,其第二产业,特别是建筑业及其上下游行业,也呈现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方面,京津冀三地的发展状况差异较大,北京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等对人力资本质量有更高要求的行业表现出明显优势,而天津和河北则更多依赖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由法人企业数目计算的区位熵得到的城市和城市-行业层面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发现,河北省内部各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石家庄、保定等城市的行业发展综合性较强,而承德、张家口、唐山、廊坊等城市不同行业的发展差异较大。根据以上结论,本文从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协同机制、加强中央统筹三个方面对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出高效与环境友好并举

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过程中,应根据各自资源禀赋条件及产业发展基础的不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例如:农林牧渔业区位熵值较高的石家庄、沧州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及现代化水平;采矿业区位熵较高的邯郸、保定、邢台等矿产资源型城市,可加强对清洁高效能源的技术研发,以及“互联网+能源”模式的探索,以支撑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北京和天津,作为京津冀乃至全国的创新高地,应充分发挥其人才优势,加强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使京津冀地区的传统工业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

(二)强化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加强津冀承接平台建设

京津冀在协同发展过程中,须注重建立产业协作机制和互补性的产业发展格局,避免出现产业简单地由北京向天津、河北进行转移的情形,也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例如建立合理的税收分享机制,使各地有合作共赢的内在激励;通过共建产业园区的方式,在园区建设初期,由产业移出地委派专人入驻共建园区进行园区建设指导,提升园区的软服务水平。此外,为防止各产业承接地之间可能形成的同质化竞争,可在产业转移前期按园区所在地的传统优势行业划分产业集群,充分利用各地的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结构。

(三)加强中央政府统筹,建立基于平等互信关系的利益协调机制

作为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需由中央政府统筹三地的整体产业布局和利益协调机制,各地应在这个过程中做好政策的衔接与配合工作。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地方政府简单的讨价还价和博弈过程,其中的利益补偿机制需由中央政府统筹确立和决定(安虎森等;2013)[22]。根据本文的分析,京津冀三地无论省市之间还是省市内部各行业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发展差异,产业转移和承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地受益程度不均的情况,因此,有必要通过中央政府的统筹,建立平等互信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利益分配不均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负面影响。

[1]Krugman P.First Nature,Second Nature,and Metropolitan Location[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1993,2:129-144.

[2]Glaeser E L.The Economics Approach to Cities[J].NBER Working Papers 13696,2007.

[3]Perroux F.Economic Space:Theory and Applications[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0,1:89-104.

[4]刘廷兰,杨桢,张圩.京津冀城市圈产业结构发展现状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4(30):22-23.

[5]李学鑫,苗长虹.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人文地理,2006(4):25-28.

[6]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67-374.

[7]沈映春,闫佳琪.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与城镇空间模式协同状况研究——基于区位熵灰色关联度和城镇空间引力模型[J].产业经济评论,2015(6):23-34.

[8]薄文广,陈飞.京津冀协同发展:挑战与困境[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0-118.

[9]蔡磊,李广明.珠三角产业结构的区位熵灰色关联研究[J].产经评论,2012(3):65-75.

[10]张明艳,孙晓飞,贾巳梦.京津冀经济圈产业结构与分工测度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5(8):103-108.

[11]李爱真.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河南省产业集聚水平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36-39.

[12]文淑惠,黄丽芳.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云南省产业结构趋同性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51-56.

[13]Cliff A,Haggett P.The impact of GIS on epidemiological mapping and modelling[M]//Longley P,Batty M.Spatial Analysis:Modelling in a GIS Environment.Gambridge:Geo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1996.

[14]Deng J L.Properfies of Relational space for grey systems.[M]//Deng J L.Essenfial Topics on Grey System—Theory and Applications.Beijing:China Oceam Press,1988:1-13.

[15]林国钧.贵州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在社会经济研究中的应用[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4):250-252.

[16]毕其格,宝音,李百岁.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研究,2007(5):995-1004.

[17]孙建卫,黄贤金,马其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以南京市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3):508-512.

[18]李贞,郭建杰,张体勤.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关系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6(6):129-136.

[19]罗党,刘思峰.灰色关联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1):102-107.

[20]田民,刘思峰,卜志坤.灰色关联度算法模型的研究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8(1):24-27.

[21]张岐山,梁亚东,吕作良,邵琳琳.灰关联度计算的新方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9(4):63-65.

[22]安虎森,周亚雄,颜银根.新经济地理学视域下区际污染、生态治理及补偿[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5-23.

猜你喜欢

区位关联度灰色
浅灰色的小猪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蒙元京畿区位论
灰色时代
她、它的灰色时髦观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地理区位
感觉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