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三系杂交粳稻单季高产栽培技术探析

2017-07-08叶翠

新农村 2017年11期
关键词:粳稻亲本制种

叶翠

引言

我国是水稻种植大国,当前水稻种植的主要品种为常规粳稻,杂交粳稻所占的比重不高,三系杂交粳稻具有高产高质优势,与传统水稻相比而言,能够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系杂交粳稻在安徽省的种植面积广泛,该品种产量高,水稻颗粒饱满,深受广大农户喜爱。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蕊同花,而且花器较小,杂交水稻相对于传统水稻而言其品种通过改良,具有高产高质的优势。由于水稻无法通过人工去雄实现杂种优势利用,加上自花授粉作物的自交衰退轻微以及自交有利于品种纯度保持的特点,因此在水稻种植过程中一般都以纯系品种为主,随着水稻研究不断深入,并且发现雄性不育野生稻,对于水稻杂交优势的体现具有一定的帮助。

1 确保制种纯度

三系杂交粳稻是由不同的水稻品种杂交而成的,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杂交水稻的生产水平,必须要提高制种纯度,确保水稻制种纯度是杂交水稻得以生产的基础。

在制种过程中,首先要进行安全隔离,安全隔离是防止生物学混杂的重要措施。水稻制种过程中的隔离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增加距离,一种是设置隔离屏障,一种是错开时间进行栽种。杂交粳稻最初出现于山区和丘陵地带,江苏省农科院在进行杂交粳稻六优1号制种的时候发现,为了防止籼粳串花产生大青稞,通过实验得出制种的亲本与其他的品种之间至少要保持200以上的距离。其次,确保亲本纯正。亲本的质量是影响杂交水稻品种质量的重要因数,纯度较高的亲本种子可以生产出纯度较高的杂交品种,在三系杂交粳稻种植过程中为了严格控制世代亲本的纯度,有专家提出了“控制授粉株系循环”的杂交粳稻三系亲本原种生产方法,可以确保水稻亲本的纯度,从而减少杂交过程中的自交结实现象。

2 三系杂交粳稻单季高产栽培技术

为了不断提高三系杂交粳稻的产量与质量,通常采用大田进行规模化生产,其中诊断水稻生长是否健康的标准为:栽培之后五天开始返青,半个月之后秧苗变乌,拔节前退淡,孕穗前转绿,抽穗灌浆时变青绿。对于规模化生产而言,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質量。

2.1 壮秧指标

确定水稻苗是否健壮的指标是当秧苗生长到35-40天时叶龄7片左右,当出苗高度达到3.5cm时,三片叶以上的大粟为2-3个,当秧龄达到40-50天时,叶龄为8片左右。三系杂交粳稻的播种期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降雨条件等进行确定,安徽省三系杂交水稻的播种期一般为每年5月10日以前。

2.2 秧田制作和育秧。在栽培过程中,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可以选择土质肥沃、便于灌溉、没有病源、杂草少的田块,在栽种之前应该要进行整地,田面要求平整,高差不能超过3.3cm,为了给水稻提供充足的生长空间,可以采用扩行稀植的方式,畦宽1.5m为宜,从而改善水稻群体的空间结构,使得水稻在生长过程中可以充分发育,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对于三系杂交粳稻,在育苗之前应该要对种子进行处理,用温汤进行浸种,晒种的时候不能一味暴晒,应该要轻轻翻动种子。在育苗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大棚育苗栽培技术,大棚育苗过程中应该要对棚内温度进行有效控制,平衡好昼夜差距,并且对秧苗的间距进行控制,确保水稻稳定生长。在育苗之前应该要提前晾晒,而且要用百克乳油浸泡,然后催芽。在育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永久的育苗地,对秧苗进行永久培训,最好是选择整块田地或者水田地,加土50-60cm然后翻动,使得地面更加平坦,播种结束之后要进行施肥,并且用薄膜进行覆盖。

2.3 肥水管理

为了提高水稻的生长水平,必须要确保水分和养分充足,使用充足的基肥,提高土壤肥力,有助于水稻健康生长。在每亩土地中使用30担腐熟人畜粪、50kg菜籽饼、20kg过磷酸钙作为底肥,面肥为6-8kg尿素、7kg氯化钾。当水稻生长到二叶一心的时候进行追肥,追肥时以尿素为主,一般每亩秧田追施5kg尿素。当水稻生长到三叶期之前进行移稠补稀操作,使得秧苗的分布更加均匀,移栽秧苗之前的5-7天,还应该要在每亩土地上使用3kg尿素。灌溉是三系杂交粳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确保水稻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水源,可以在二叶期前进行沟灌,二叶期后进行浅水勤灌,直到移栽之前。

2.4 病虫害防治。在秧田期需要重点防治的病虫害有蓟马、叶蝉、白叶枯病。每亩秧田中使用200-250g杀虫双兑水50kg喷施,在移栽之前的5-7天需要再次预防白叶枯病。在水稻移栽之后也要定期做好田间管理,对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预防,从而减少病虫危害对水稻带来的影响。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从日常栽培管理着手,为水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和条件,减少环境变化引发的病虫危害。例如不灌深水,不过量施肥,不串灌等,都是水稻栽培过程中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法。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病虫害进行有针对性地防治,就安徽地区而言,在每年7-8月份很容易出现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等虫害,使用200-250g杀虫双兑水50kg喷施,8-10月期间常见虫害为稻飞虱,可在每亩土地上喷施25%的扑虱灵50g兑水50kg,每隔三十天继续喷施一次。在水稻抽穗期间如果正好遇到阴雨天气,则很容易感染稻曲病,对稻曲病进行防治,可以采用浓度为50%的多菌灵100g或25%粉锈宁60g兑水之后在水稻破口前至齐穗时喷施,一共使用1-2次即可。

3 结语

水稻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农作物,也是我国百姓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水稻栽培过程中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我国水稻产量和质量的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系杂交粳稻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很多地区都有栽种,栽培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对栽培技术的控制,从制种、种子处理、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个角度出发,提高三系杂交粳稻的产量与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集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粳稻亲本制种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亲本保护对策研究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几种苹果砧木实生后代与亲本性状的相关性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云瑞10系列生产性创新亲本2种方法评价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油用向日葵亲本繁殖及杂交制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