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谷子栽培关键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2017-07-08张继强

新农村 2017年11期
关键词:壤土定苗病株

张继强

引言

谷子是传统的杂粮种植品种。谷子经加工得到的小米是诸多地区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爱的杂粮,可开发、加工成一系列食用方便的食品。谷子营养丰富、价值高,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杂粮之一。而且谷子具有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只要科学种植,一般亩产可达500千克左右。现将其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总结如下:

1 选地整地、施足底肥

1.1 谷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应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质地松软的土壤,如:壤土、沙质壤土或粘质壤土等。谷子栽培要求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具有较高有机质含量的轻松的沙壤土最好。谷子籽粒细小,发芽顶土能力弱,必须在墒情充足、疏松细碎的土壤上才易出苗。因而前作收获后应及时秋深翻,充分接纳秋冬雨雪,積蓄底墒,开春解冻后及早浅耕耙耢,精细整地,保护土壤水分。

1.2 谷子不宜连作重茬,重茬谷病虫害严重,谷莠子增多,造成地力下降,品质降低。因此,谷地应轮作倒茬,在轮作作物中最好选择好茬口,比较好的茬口是豆类、马铃薯,这些都是养地作物;其次是玉米、小麦、菜地茬口,这些都是用地作物。

1.3 谷子的需肥量因品种、生育期、土壤、产量等而有差别。耕翻土地能清除杂草,减少虫卵和幼虫基数,有效减轻虫害发生。谷子喜肥,对施肥多少很敏感,应加强有机肥、无机肥以及氮、磷、钾配合施用,施足底肥,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谷子,需从土壤中吸取氮4.7kg、磷1.7kg、钾5.0kg。在当前中等地力的地块要想获得500kg左右的产量,一般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5000kg,碳铵50kg,过磷酸钙20-25kg,在耕地时一起翻入土中。播种时随种子每亩施磷酸二铵7-10kg,施用时要与种子分开,防止烧苗。谷子施肥少则生长不良,多则贪青不实,产量较低。

2 选择适宜品种

谷子的地域性较强,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用生育期长、抗病、稳产、高产的优良品种。一般适宜我市种植的品种有:吨谷一号、朝谷12号、朝谷7号、铁谷8号、晋谷36、晋谷42等抗病性强品种。但种子要求籽粒饱满,纯度和净度要达到98%,发芽率不低于85%。

3 播种与田间管理

3.1 在播种前,对种子做进一步的精选和处理是提高种子质量,保证苗全、苗壮的主要措施之一。选择晴天中午晾晒种子3-4h,3-5d杀灭种皮附着的病菌。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适播期在5月中下旬,当10cm地温达到12-15℃时即可播种。此时,地温高,出苗快,而且出苗后正值初夏旱季,有利于蹲苗,促进根系下扎和抗旱、抗倒伏。对种子处理一般采用“三洗一闷一拌”处理。“三洗”即:“一洗”,用清水漂去秕籽、秕粒;“二洗”,用10%-20%盐水(或泥水)漂洗去大粒籽;“三洗”,用清水洗去种子上的盐分;“一闷”是将洗选好的种子用种子量0.1%的内吸磷类农药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同时用种子量0.2%-0.3%的瑞毒霉拌种防治白发病和黑穗病;拌种后堆闷6-12h再播种。

3.2 播种最好采用机械条播,按27-30cm的行距进行机械条播,亩播量以0.75-1kg为宜,播种深度3-4cm。做到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水地宜密,旱地宜稀;早熟矮秆品种宜密,晚熟高秆品种宜稀。

3.3 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间苗、定苗,一般行距50cm,留苗株距5cm,苗眼宽10cm,交错留拐子苗2.5-3万株。结合间苗进行早中耕、除草要铲2遍,趟1遍,要作到“头遍浅,二遍深,三遍不伤根”。头遍中耕结合间定苗进行,二遍在谷子拔节时清垄后进行,第三遍在谷子孕穗期进行,在进行中耕时注意苗间的杂草,同时培土,有利于谷子的生长发育。畦沟雨后或灌溉易板结,如果播种后畦沟未喷除草剂的,还易滋生杂草,应及时顺沟浅锄,破除土壤板结,清除杂草。

3.4 在种好的基础上,认真加强田间栽培管理,才能实现苗齐、苗壮、秆壮、穗大的目的。为此,需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及早间、定苗。按留苗密度要在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二是中耕除草。幼苗至抽穗期,及时进行2-3次中耕,以便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消灭杂草;三是巧施追肥。拔节期亩追施尿素8-10kg,孕穗期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5-20kg,以行间条施为好。

4 病虫害防治

4.1 谷瘟病:用0.3%瑞毒霉拌种,或用1%石灰水浸种预防。选用通风透光地块种植,忌种通风下湿地。

4.2 白发病:用0.3%瑞毒霉均匀拌种。拔除销毁病株,将拔除后的病株晒干烧毁并及时深埋。病株不能喂牲畜或沤肥,以防再次传染;用20%速灭杀丁乳油5000倍液于三龄幼虫前喷雾防治粘虫。

4.3 玉米螟: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胺基甲酸酯及菊酯类农药,对水常规喷雾。

4.4 地下害虫防治: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0.2kg兑水2kg,均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均合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也可用菜籽饼、棉籽饼或麦麸、谷子等炒熟后,以2.5kg拌入90%晶体敌百虫0.15kg,在害虫活动区于傍晚撒在地面上毒杀。

5 适时收获

一般在腊熟期或完熟期进行收获。收获的适宜时期为谷穗上90%的谷粒变成本品种的特征色,仅有个别绿粒,谷粒硬度达到能够用手碾出小米而不出浆粉,下部叶片变黄,顶部有2-3片绿叶,少部分秸秆开始倒折,这时即可收割,收割后不要立即脱粒,应堆放7-10天后再脱粒,以利用后熟作用提高产量。

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猜你喜欢

壤土定苗病株
土壤质地及砧木影响苹果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其碳源利用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左家林场核桃良种基地选址调查报告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CONTENTS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玉米种植及田间管理技术
玉米出苗后昨管理
2009年新洲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杨树育苗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