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油菜菌核病发病原因与综合防治对策探析

2017-07-08鲍剑松

新农村 2017年11期
关键词:菌核菌核病侵染

引言

油菜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用途广泛,可直接食用,也可榨油,油菜产量高,是农民增收项目中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的分布比较广泛,适宜生活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重庆、四川等地。

油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C,其用途较多,油菜花在含苞未放的时候可以食用,油菜花盛开时可以作为观光景色,油菜籽可以榨油。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安徽省黟县的油菜种植面积较广,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理念不断普及和推广,油菜花观光产业也作为当地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为了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促进百姓增收,在油菜种植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各种病虫害的预防。菌核病就是其中之一,菌核病是油菜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对油菜的的茎、叶都会产生危害,受害的部位最初呈褐色水浸状,湿度过大时容易软腐,表面生出白色菌丝,随后变成鼠粪状黑色菌核。发生菌核病主要与外界环境条件有关,当外界环境的温度在15℃以上,相对湿度在85%以上,则很容易感染菌核病。

1 菌核病症状与发病原因

油菜菌核病是冬油菜区的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油菜品种以及栽培条件的不断改变,菌核病有逐年上升趋势。菌核病的发生概率大约为10%-30%,最高时可以达到80%,对油菜产量和质量产生严重威胁。

1.1 菌核病症状

菌核病可能发生在油菜生长的任何一个时期,从苗期至成熟,如果防治不及时、管理不当,都可能会发病,开花至结荚期发病最严重。菌核病对油菜的叶、茎、荚都会产生危害,茎部受到最严重。如果在幼苗时期感染菌核病,则在油菜茎部和叶柄处会产生红褐色斑点,病斑逐渐扩大,颜色从红褐色变为白色,发病组织软腐,会导致幼苗死亡。在成年植株上主要危害叶片,病斑一般从下部的老叶开始,发病初期通常为水渍状暗青色,病斑会逐渐扩大,形状不规则,病斑中心呈灰褐色或者黄褐色,中层呈暗青色,外缘有黄晕。外界空气干燥时病斑可能破裂穿孔,潮湿时病斑可能扩展到整个叶片,进而导致叶片腐烂。油菜的花瓣也容易染病,脱落,角果感染菌核病之后会变白,最终变成空秕粒。

1.2 菌核病病原

菌核病病原为核盘菌,菌核在土壤中萌发,产生子囊柄,并且形成子囊盘,再喷射出子囊孢子。在潮湿的环境中,子囊孢子可以萌发形成菌丝,进而对油菜产生危害。核盘菌菌丝对干燥、高温、低温等环境的抵抗能力较强,菌丝萌发并且产生侵染的主要诱因是湿度大,当田间相对湿度超过85%时,极有可能引发菌核病,如果是旱地栽种,当土壤温度达到28℃左右,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下,大约经过30天左右土壤中80%的菌核自动死亡。

1.3 发病原因

菌核病最初侵染土壤、病残体、种子和堆肥,在春季黟县降雨较多,土壤湿润,当土壤湿度达到适宜条件时,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散射出大量的孢子,再随着风雨传播,传播范围广泛,如果落在油菜脱落的花瓣上,则正好为孢子提供了天然培养基,会导致其迅速繁殖,产生更多孢子。当田间温度达到80%以上时,反复侵染。菌核病的流行程度取决于土壤中有效菌核的数量以及油菜花花期时的降雨量。第一,土壤中的菌核数量的影响,如果土壤中的菌核数量较多,产生菌核病的危害也就越严重,土壤中的菌核数量与连作和轮作有关,如果前一季作物的发病率较高,则菌核病发病越严重,轮作年限愈长,病害愈轻。油菜与莴苣、十字花科留种蔬菜进行轮作,产生菌核病的概率较大,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发病最轻。第二,开花期是油菜感染菌核病的主要时期,盛花期花瓣最多,为菌核孢子提供培养基,而且受侵染的花瓣逐渐落到茎叶上,也会造成再次侵染。如果油菜开花期与核盘菌子囊孢子的成熟期正好吻合,则发病严重。第三,气候条件的影响。降雨和相对湿度对菌核病的影响最大,因为油菜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与病菌生长发育的温度要求相同,因此溫度不能成为限制该病的因素。湿度越高,患病越重。第四,栽培条件的影响。在油菜栽培过程中,连作、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植株过密、氮肥过多等,都会导致菌核病加重。

2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策略

2.1 农业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措施指的是通过对油菜种植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实现对病虫害进行预防的目的,通过科学合理地栽培管理,可以提高油菜自身的抗逆性,提高油菜对各种病虫害的抵抗能力。采用农业防治方法对油菜菌核病进行预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选种管理,选种健康油菜植株留种,尽量选择没有遭受菌核病侵染的、长势健壮的籽粒。购买种子的时候使用由正规种子公司生产的杂交油菜良种,杂交油菜的抗病性好,具有增产特性,能够提高油菜单产水平。

第二,加强种子消毒管理。在油菜栽种之前应该要切实做好苗床消毒工作以及种子处理工作,播种前盐水浸种,捞出种子中的杂质、秕粒和菌核。坚持适时播种。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一般可以采用温室或者塑料大棚进行育苗和养苗。

第三,整地。油菜种植田块要求深沟高厢栽培,如果是与水稻进行共作,则在水稻收获之前就应该要开好排水渠,放干田间的渍水,水稻收获之后可以根据田地的大小开好主沟、背沟、围沟。

第四,合理的施肥管理,在栽培过程中施肥是提高油菜生长能力的主要措施,进而可以提高其对菌核病的抵抗能力,在施肥的时候要适量、适时,以有机肥为主,N、P、K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

第五,加强排水管理。由于湿度过高很容易感染菌核病,因此在防治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湿度,降雨量较多的天气要及时开挖沟渠进行排水,灌溉时不能漫灌。

2.2 药物防治

在农业防治基础上要及时采取药物治疗,通常在亩产100公斤以上的田块可以施药,亩产50公斤以下的田块不必进行药物防治,采用30%菌核利可湿粉1000-3000倍液、43%好力克悬浮剂2500-3000倍液、50%多菌灵500-10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7-10天喷施一次,具体用药次数根据病情确定。

3 结语

油菜病虫害是影响油菜生产水平的重要因素,菌核病对油菜的产量以及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油菜栽种过程中应该要加强栽培管理,同时还要结合药物防治方法对菌核病进行有效治疗,以预防为主,防治兼顾,实现综合治理。

作者简介:鲍剑松(1971.11-),男,本科,安徽省黄山市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植保方面的工作。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业委植保站

猜你喜欢

菌核菌核病侵染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过程
羊肚菌菌核人工栽培实验研究*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一株产菌核曲霉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芸薹根肿菌侵染过程及影响因子研究
甘蓝根肿病菌休眠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及侵染寄主的显微观察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
2012年津市地区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调查及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