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界的非遗情缘
2017-07-08石磊
石磊
始建于1917年、承载了几代上海人回忆的大世界,100年后迎来重新开放。此番重新开放后,大世界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俗、民族、民间”为主题,定位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内设五大功能业态:非遗展览、非遗表演、非遗传习、数字非遗、非遗美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门类均可以在此呈现,成为上海非遗展示和民间文化演出的场所。
在“大世界”一百年的历程中,有多个现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戏剧、曲艺项目都曾在大世界这个平台上得以传承和发展。开创之初就有京剧、北方曲艺、苏州评弹、滩簧(沪剧前身)、宣卷、时调小曲、魔术、杂耍等。有些著名演员和有些地方戏曲剧种就在这里经受锻炼,打下基础,扩大影响,推动发展。
在“大世界”京剧场里最叫座的文武老生白叔安的红生戏,就是在“大世界”里向曾长期为著名红生演员王鸿寿配演马童的刘长林学习的。白叔安的女儿白玉玲,十三四岁即跟父亲在“大世界”边学戏边实践,她利用“大世界”舞台多地方大的有利条件,天天早起跑圆场、趟马,苦练腰腿功、靶子功和打出手。她的一些武旦戏都是在“大世界”学成的。她身段优美武打出手新颖多变,她主演的《荒江女侠》吸引大量观众,卖座始终不衰。
孟小冬十四岁在“大世界”乾坤大剧场演出,初唱老旦,常演《太君辞朝》《吊金龟》等戏,后改唱老生。在“大世界”学习机会多,她又善于吸收别人的演唱艺术,并苦练武生基本功,因此日益长进,崭露头角。后来她师从余叔岩,成为著名余派老生,被人称为“冬皇”。她的艺事成就,和早年在“大世界”打下的扎实基础不无关系。与孟小冬同一时期在“大世界”成长的还有马金凤、粉菊花、祁彩芬、何玉蓉、杨金仙、鲜灵芝等,后都成为著名演员。当年在“大世界”演出的小金奎即后来为江南名丑的韩金奎。一些著名京剧演员如花脸王正屏、武生李仲林、小王桂卿三昆仲、麒派老生李如春等,青少年时期都曾在此锻炼演出。盖叫天的艺师名武生李春来,晚年最后一期就在“大世界”演出。还有一些著名京剧演员如郑法祥、盖叫天、小杨月楼、小赵君玉、王少楼、俞砚霞等,都曾在“大世界”舞台上与观众见面。
南方名武丑王洪、名武生贾德宝,也曾在“大世界”教徒授艺,借台练功,一些后来成名的演员如李万春、李少春、李仲林、王筱芳等,都在此练功学戏,流汗摔打。
近代老一代的“传”字辈著名昆剧演员,当时作为苏州昆剧传习所的学员,在学满三年课程以后曾来上海边演出边学戏。1926年秋进入“大世界”演出,于此时期京剧界的著名演员林树棠、林树森兄弟在此为他们教戏排戏,排出了《安天會》《打店》《乾元山》等武戏以及全本《玉麒麟大名府》。名武丑王洪也为他们教了许多武戏,著名昆剧丑角演员华传浩的一些武丑戏,大都是在“大世界”向王洪学习的。另外夏月恒、张翼鹏等都曾来此指导授艺。1929年“传”字辈学员第二次进入“大世界”,《大世界报》孙玉声将他们自组昆曲班子取名“仙霓社”,该社在“大世界”排出《一捧雪》《义侠记》等很多戏,积累了一大批剧目。
苏滩原是曲艺形式,1941年建成国风苏剧团进入“大世界”演出,从此演变成舞台剧种。后又有昆剧名演员周传瑛、王传淞等相继加入,阵容更强,剧目与表演都有开拓和革新。他们在“大世界”演出场子常常坐满观众,反映热烈。
沪剧著名演员筱文滨、筱月珍、丁婉娥、凌爱珍、杨月英、施春轩、王筱新等都曾在“大世界”演出过。筱文滨的文月社自1923年起几次进入“大世界”,影响逐渐扩大,文月社已有声誉。因此1936年第三次进入“大世界”时,黄金荣同意除大门票收入归场方外,申曲场子还可以另售戏票(内场坐票),票款全归文月社。这种待遇,是“大世界”开办以来所未有的。在此期间,文月社先后聘请三位编剧,加强剧目建设并对音乐进行改革,对沪剧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而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邵滨孙就是在“大世界”观看了文月社的演出《陆雅臣》后,被筱文滨、筱月珍、杨月英的唱腔及表演所吸引,迷恋上了申曲,并于1935年拜筱文滨为师,开始了他的沪剧艺术生涯。
申曲著名演员丁婉娥,受“大世界”儿童小京班的启发,办起一个“儿童申曲班”,1936年在黄金荣的邀请下,带领“婉社儿童申曲班”进入“大世界”演出,报上刊登“大世界重金聘请婉社儿童申曲班即日起在共和厅日夜献艺”预告造声势。这些小囡有20来个,男女各半。他们中就有著名的沪剧表演艺术家丁是娥、汪秀英、筱爱琴及著名沪剧音乐家朱介生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杨飞飞原是在“大世界”学演文明戏,因喜爱申曲,后进入儿童申曲班学唱申曲。他们在“大世界”边学边演,演出越来越兴旺,名气越来越响。以后都成为沪剧阵营中一支坚强的力量。因此有人说,“沪剧的发展离不开大世界,沪剧演员更是难忘大世界的情结。”
滑稽界也有不少名家是在“大世界”扩大影响逐渐成名的。前辈王无能、钱无量、江笑笑、鲍乐乐、刘春山、朱翔飞、何双呆、程笑亭、管无灵等都在这里为游客送过欢乐。有些著名滑稽演员还在此得到启蒙,如1931年当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脚戏代表性传承人杨华生13岁时,曾在“大世界”学文明戏,但由于他的爱好,每天都提前来到场子看独脚戏,由此认识了鲍乐乐,拜为老师,经鲍乐乐介绍和张樵侬搭档,从此步入滑稽界行列。有“唱功滑稽”之称的田丽丽幼时在“大世界”得到各种戏曲艺术的熏陶,而后又进入“大世界”东方什锦歌舞班表演独脚戏。在大世界的艺术氛围影响下,她创作表演的独脚戏“白相大世界”充分运用各种戏曲曲调,模仿著名演员的流派精彩唱段,以假乱真,唱做并重,脍炙人口,赢得了“唱功滑稽”奇才的称号。
在“大世界”演出的部分戏曲剧种,也曾在这里得到发展。1922年6月,浙江王永春、马潮水、白玉梅等艺人组成绍兴戏男班进入“大世界”,前期是用“越郡班绍兴戏剧”的名称,后因引起在沪演出的“绍兴大班”的不满,于是“大世界”老板黄楚九提出要求改名,后于8月改称“绍兴文戏”,从此这个剧种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名称又传到浙江,一直沿用到三十年代末,方为“越剧”所替代。又如锡剧艺人袁仁义1921年在“大世界”演出时,请京剧演员入团辅导教授身段武功,又移植京剧剧目,音乐上加用京剧场面,还从文明戏、申曲中移植一些时装戏,不断丰富演出剧目,使这个剧种由曲艺形成戏剧,从对子戏进化到同场戏,从文戏又有了武戏,是锡剧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解放后“大世界”内,每日笙歌不断,百戏杂陈,各戏曲剧种及剧目更为丰富。除了一些国家剧团经常来演出外,“大世界”内有由著名演员孙鹏志、魏朔峰、张君屏等领衔的黄浦京剧团,著名演员汤俊良、孙爱珍都曾是该团随团学员。上世纪30年代后,沪剧前辈刘子云组织的“子云剧团”就固定在“大世界”演出,解放后与佩芳沪剧团合并为群艺沪剧团,长期演出于“大世界”。还有红旗锡剧团、友谊扬剧团及越剧、淮剧、滑稽、曲艺等均在此长期献艺。1987年后,“大世界”内各类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戏曲活动广泛开展。著名笑星陈国庆当年就是在“大世界”的舞台上成长锻炼,逐步成名的,而当今著名沪剧演员、上海勤苑沪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王勤,这个当年在“大世界”沪剧舞台上成长的大世界沪剧团当家花旦,曾参加了2003年“大世界”的最后一次演出,2017年1月20日她又成为走上新“大世界”非遗展示舞台的沪剧第一人。
如今,全新的大世界即将迎来百年大庆,愿百年的大世界继续加深与传统戏曲文化的“情缘”,不负使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