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7-07-07贾云玲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组间复发率心肌梗死

贾云玲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洛阳471000)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贾云玲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河南洛阳471000)

目的探究在急性心机横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择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210例,随机将其划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105例,干预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护理程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期间的心肌梗死复发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急诊球囊扩展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其住院期间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大致相当,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缩减抢救时间,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是医院急诊科的常见急性病,患者的主要发病表现在于胸骨后方位置的持续性剧烈疼痛,同时伴随出现显著的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症状[1]。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发病较为急迫,且起病症状较为危重,因而极易导致患者及其家属出现紧张、焦虑、恐惧以及其他负性情绪[2]。在疾病抢救过程中,做好时机控制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保障预期抢救效果的顺利取得有重要意义。本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引入并运用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择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210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59.2± 2.7)岁,随机将其划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各105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急诊护理程序,干预组患者性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其具体内容如下:(1)入院抢救前。急诊室电话接听员,应当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患者的发病症状,判断患者的危重程度,并在接听电话5分钟之内携带充足的急救药品和急救工具出诊。要在接听急诊求救电话过程中,指导家属实施必要的院前急救,指导患者实施卧床休息,并注意纾解患者的负性情绪,以平和稳定的情绪等候急诊医生。急诊医生在到达急救现场后,应当随即针对患者实施全面查体、并针对起病危急且具有危重症状的患者实施针对性院前急救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在搬运患者过程中,应当注意动平缓有序,并在前往医院的路途中,依照患者临床症状的表现状态,通知医院抢救人员做好相关准备。(2)院内急救环节。在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之后,应当实施首诊护士责任制度。在患者乘坐平车进入急诊抢救室后,急诊科护士应当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卧床休息姿势,为患者提供吸氧支持,并为患者实施血压、心率等常规生理指标的动态监测、建立静脉通道,并展开抽血化验环节。护士帮助患者做好接受手术治疗前的全部准备环节,做好患者基本生理机能以及心理情绪状态的调整,确保患者以最佳的身心表现状态接受手术。(3)手术后。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环节后,护士应当针对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指导患者注意术后休息,针对手术后初始时点存在身体虚弱状况的患者,护士应当基于日常生活细节给予其必要支持。与此同时,护士要指导术后患者做好康复治疗期间的用药控制,动态监测患者在术后用药期间遭遇的各类不良反应,并及时通报给主管医师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和应对策略。

1.3 临床评价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展时间、住院期间的复发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1.4统计学方法针对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SPSS19.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展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长比较行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后,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急诊球囊扩展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大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展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长比较(x±s)

2.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率比较行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后,干预组患者的住院期间复发率(10.48%)显著低于参照组(27.62%),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率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起病危急,病程发展速率较快且初期死亡率较高的疾病[3]。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是因心肌细胞的大面积死亡,引致血液供应量急剧降低,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威胁[4]。在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后,应当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实施防血凝处置措施,并积极实施抗血栓治疗,确保患者的血管内部结构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并以此提升患者的急救效果,为患者顺利实现疾病治愈目标创造保证条件[5]。

在传统的常规急诊护理程序应用条件下,护理人员的一切操作往往表现出对主管医师医嘱内容的过分依赖,未能建构实施系统全面的护理工作流程,护士的日常工作行为具有显著的被动性,不能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做出护理方法,以及护理服务实施模式的针对性调整。而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背景下,急诊医学科接诊护士获取了第一责任人的身份定位,需要全程负责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完整护理服务流程,往往更能充分关注患者住院期间的全部需求,确保预期治疗效果的顺利实现[6-8]。

本次研究中,在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后,干预组患者的抢救时间和急诊球囊扩展时间显著短于参照组,其住院期间的复发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长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本次研究中获取的结果可知,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缩减患者的抢救持续时间和急诊球囊扩展时间,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的心肌梗死复发率,适宜临床推广运用。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过程中应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抢救效果,缩减抢救时间,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宜在临床中予以推广。

[1]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36-237.

[2]张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7):235-236.

[3]倪瑜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8):30-31.

[4]董琴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8):108-110.

[5]丁红霞.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2):228-229.

[6]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812.

[7]薛雅瑜,徐琼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32): 3637-3638.

[8]樊智娟,黄欢,张俐玲,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 (20):2839-284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106

猜你喜欢

组间复发率心肌梗死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