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7-07-07彭放兵

当代医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先天性皮瓣畸形

彭放兵

(娄底市骨伤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彭放兵

(娄底市骨伤医院,湖南娄底417000)

目的分析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对其采用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皮瓣成活率高达100.00%,其手功能评分优秀15例,良好10例,优良率显示为83.33%;且术后恢复均较好,虽产生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但经及时治疗后均得到治愈。结论使用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对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进行重建,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不仅安全简便、功能性较好,而且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大力推广。

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治疗效果

先天性并指畸形是指相邻的两只手指合并在一起生长的现象[1-2]。该病症有完全并指、部分并指、简单并指、复杂并指等类型,第一个类型是指两只手指完全地生长在一起;第二个类型是指两只手指的部分生长在一起;第三个类型是指两只手指的部分或或者仅是皮肤等软组织生长在一起;第四个类型是指两只手指的指骨部分或完全地生长在一起。目前临床上对先天性并指畸形的病因尚未做出研究,该病症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遗传缺陷性疾病,且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在胚胎生长7~8周时,其指间部间叶细胞产生生理性坏死的情况,并使手指分化产生局部停顿的现象,从而导致了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产生[3]。先天性并指畸形在男性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病情严重者其双指、指骨、掌骨、指甲均会紧密地相连,而且还共用一条肌腱、血管以及神经;病情较轻者其两指只出现指蹼略长或部分相连的症状。若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则其长大后极有可能会因先天性并指畸形产生诸多不良心理问题[4]。因此,本文分析了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并获得良好的结果。现将研究过程详细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13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年龄为(6.87±2.11)岁;右手指蹼13侧,左手指蹼17侧;环、小指并指9个指蹼,中、环指并指16个,示、中指5个;不完全并指25例,完全并指5例。

1.2 方法对本研究所有患者采用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进行治疗。具体方法如下:(1)皮瓣设计。根据患者受区皮肤缺损的具体情况(形状与大小)制定皮瓣设计方案;在患者手掌背侧的轴心线进行皮瓣设计,然后将其掌背动脉定为设计中心并进行解剖;当解剖至患者指蹼间近节指骨三分之一处时,穿支结扎掌背动脉,携带一侧或双侧的指背动脉,然后将形状与大小均相同的皮瓣进行切取。(2)手术步骤。对患者进行臂丛麻醉或局部麻醉;使用气压止血带将患者上臂进行止血,但是注意不能驱血;在清理创面后,将皮瓣大小与轴点进行设定,通常情况下创面面积应比皮瓣面积小10%左右;根据患者皮瓣面积在其受区进行画线,按照从皮瓣近端向远端的方向将皮肤与皮下组织切开,显露出掌背动脉弓并使其与掌背动脉近端进行分离,然后进行结扎并切断;将掌背动脉弓从骨间背侧分离出来,并掀起皮瓣;进行远端蒂部切口,使真皮层与皮下组织进行分离,再使皮下组织与伸肌腱腱膜浅面进行分离,再选择宽度大于10 mm的筋膜蒂;在皮瓣切取完毕后,松开患者上臂处的止血带,并使用显微镜确认并切断掌骨头与蹼中点间的穿支;对皮瓣血运进行检查,若其处于良好状态则用皮瓣转位对创面进行覆盖;可以直接缝合(或另行游离植皮)供区的缺损部位;术后对患者指蹼间的松软敷料进行隔开与包扎,并采用低温板材支具进行固定制动;手术后7~12 d可进行拆线,在患者拆除支具后指导其进行功能训练。

1.3 观察指标对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皮瓣成活率)、手功能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与分析。其中,手功能采用Swanson评定量表进行评分,一共有优秀、良好以及一般3个级别,优良率=(优秀+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对计量资料“x±s”采用t进行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所有患者皮瓣成活率高达100.00%,虽然产生2例并发症(包括1例瘢痕挛缩,1例皮缘坏死),但经及时治疗后均得到治愈。并发症发生率为6.67%。

2.2 分析患者手功能评分患者的手功能评分显示:优秀15例,良好10例,优良率显示为83.33%。见表1。

表1 患者手功能评分分析[n(%)]

3 讨论

先天性并指畸形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遗传缺陷性疾病,且属于染色体显性遗传[5]。据报道,该疾病的发生率约为0.33%~0.50%,双侧性并指为该疾病最常见的类型。先天性并指畸形发病的男女比例为3︰1,约有10%的患者存在家族史,其中,中、环指并指为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有临床数据显示,对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其手指功能与外观,还能够将患者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此,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应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以便早日恢复身心健康。

先天性并指畸形分指手术中最容易产生问题的环节为指蹼重建[6]。常见的指蹼重建方法有游离皮瓣、带蒂皮瓣以及植皮等,但是临床上有资料说明,对于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而言,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的治疗效果更佳。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的优点有以下几点:(1)手术操作较为简单,且无需将皮下软组织进行游离,防止了术后皮瓣产生坏死的现象;(2)有知名动脉对掌背穿支皮瓣进行供应,且解剖恒定、皮瓣韧而薄,掌背侧为手术主体,安全又可靠;(3)皮瓣最大面积能够达到2 cm×3 cm,而皮瓣能够向远端进行滑移2 cm,对虎口、第2及第4指蹼处皮肤的重建具有积极影响[7-8]。虽然该手术的缺点会使患者遗留线状瘢痕,但是及时地进行治疗则无大碍。临床上有数据显示,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皮瓣成活率,能有效地改善其手功能,而且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本文分析了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在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重建中的应用效果,并获得良好的结果。

本研究的实验数据显示,所有患者皮瓣成活率高达100.00%,其手功能评分优秀15例,良好10例,优良率显示为83.33%;且术后恢复均较好,虽产生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但经及时治疗后均得到治愈。综上所述,使用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对先天性并指畸形指蹼进行重建,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不仅安全简便、功能性较好,而且能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临床价值极高,值得大力推广。

[1]刘焕龙,王增涛,张文龙,等.掌背穿支皮瓣滑移术在并指畸形指蹼重建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15,31(3):195-197.

[2]王扬剑,李学渊,陈薇薇,等.三种皮瓣联合治疗小儿先天性并指畸形[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4,12(4):395-397,401.

[3]丁玉勤.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并指畸形36例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6):675-676.

[4]张小平,邹旭.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并指畸形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校医,2015,29(9):685-686.

[5]黄利民.掌骨背侧皮瓣修复儿童先天性并指畸形[J].吉林医学,2013,34(3):518.

[6]易芳林,祝文刚,王水勤,等.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手术时机及术式选择[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2):129-130.

[7]赵学姝.指蹼皮瓣在先天性手足多指(趾)畸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1):54-55.

[8]Tian F,Tian LJ,Zhao W,et al.Plastic repair for a case with aynpolydactyly[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11,131(6):869-8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9.025

猜你喜欢

先天性皮瓣畸形
平山病合并Chiari畸形1例报道
实时动态四维超声产前诊断胎儿畸形的临床意义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48例指蹼畸形的修复治疗体会
足内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
超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我们从不说他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