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传统纸媒在重大突发事件采访中的节点把控

2017-07-07尉战魁

视听 2017年7期
关键词:燕赵洪灾晚报

□ 尉战魁

浅论传统纸媒在重大突发事件采访中的节点把控

□ 尉战魁

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上,因其权威、客观、全面等特性曾一直处于强势地位。然而,随着互联网新闻传播的日益成熟,特别是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自媒体的爆发式发展,传统媒体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都市报、晚报等生活类传统纸媒,如何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中保持优势地位?对于不同事件发展过程中关键节点的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

重大突发事件;采访;节点;新媒体

突发事件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灾害性突发事件,二是社会性突发事件。两者的区别在于导致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否为人为因素。但无论是灾害性突发事件,还是社会性突发事件,都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关联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等特征。关键节点,英文译为key nodes,在百度词条释义上,解释为:当节点成为1个集合,其中必然有关键性的节点存在,你可以想象,篮球场上有10个人,其中却只有一个MVP,从这一方面来看,他就是关键人物、关键节点。

无论是传统媒体记者,还是新媒体的现场采访人员,一旦进入突发事件的发生地,在一个地理坐标意义上的范围内,记者与生俱来的本能,都会去寻找整个事件中的不同节点。然而,因为现场记者的个体差异以及不同媒体宣传重点的不同,成稿时,在关键节点的呈现上往往是不同的。简单说,就是现场记者在挖掘新闻点上存在差异。最后,应对同一突发事件,不同媒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章,有时候会高下立判,而有时候又会平分秋色。

突发事件的单一现场或者单一事件,在节点的把控上,首先是人,与事件相关的个体、团体、机构等;其次是环境因素,即天时、地利、人和;最后是时间跨度上的节点。重大突发事件除了具有突发性、破坏性等特征外,因为关联性以及社会影响的广泛性往往具有更长的时间跨度,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十年不等。传统纸媒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应该抓住这些时间跨度上的关键节点,从新媒体以为的“甘蔗渣”中,开掘出新闻源泉来。

一、早期突发事件的介入:把握住“快”和“准”

2016年7月19日,从凌晨开始,燕赵大地出现连续强降雨,引发严重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灾害,造成了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的“7·19洪灾”。期间,移动新闻客户端和自媒体,特别是手机社交圈内,充斥着大量与洪灾相关的信息。但是,由于其片面性甚至个别个体散播的虚假信息,并没有让受众对这一突发灾害形成正确认识。“截至7月20日,灾害造成石家庄、邯郸等11市91个县(市、区)199.5万人受灾,14人死亡,72人失踪,12.3万人紧急转移安置,7100余间房屋倒塌,4500间不同程度损坏,农作物受灾面积148.2千公顷,绝收7.3千公顷,部分城区发生内涝,城乡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受损,直接经济损失5.8亿元。”直到7月21日,这一权威信息经传统媒体传播后,才一锤定音。

笔者是当地的一家主流媒体摄影部室的负责人。洪灾发生后,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但是,受传媒介质所限,在新闻传播的第一要素“时效性”上,传统纸媒劣势尽显。但是,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的记者却杜绝了“传稿”现象,相较于新媒体,从另一方面做到了“快速”,这是传统媒体记者用双脚生生跑出来的。“暴雨中平山有28名群众被困,石家庄消防官兵正去驰援,我们怎么办?”所以,7月21日的《燕赵晚报》有了头版的《孤岛解困》,有了现场直击版《一片汪洋中救出51名被困群众》。相较于官方统计数字的“准确”,传统纸媒的现场记者抓住了关键节点,用真实的影像、准确的时间、准确的地点、准确的人物抓住了一个“准”字。(见图1)

图1

二、突发事件的后期介入:把握住“全”和“细”

对热点的追逐,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的“天性”。而新媒体一个显著的特征是对热点的关注,热得快,凉得也快。“7·19”洪灾持续了一周多的时间,期间的相关报道犹如过江之鲫。而以月为单位的时间跨度上,灾区已经进入了自救互助、家园重建的阶段,此时,新媒体对灾区的关注已经寥寥无几。传统纸媒具有地域性限制的这一个短板,却显现出另一个优势。新媒体忽略了在受众群体中,除了灾区的受灾群众,还有在市内居住、工作的老乡,还有在外打工的家人,这个庞大的受众群体,一直在关注着灾区的重建进程。

突发事件的后期介入,首先要把握一个“全面”。《洪灾四个月,再访重灾区》,11月 24日,燕赵晚报头版醒目的大照片又呈现在读者面前,对石家庄市几个重点受灾县进行了逐一采访,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各受灾地区的重建情况。在“全面”的基础上,还要体现“细微”之处,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7月25日,燕赵晚报头版刊发的《送粮上山》,展现了爱心救灾物资是怎样跋山涉水涌向灾区的。8月1日,《你们最帅》定格了可敬的人民子弟兵。这些报道既有体现整个突发事件善后的全局描述,又有细微之处的感人瞬间,在突发事件的后期报道上,兼顾了“全”和“细”。(见图 2)

图2

三、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对突发事件“榨干吃尽”

如果说,新媒体对突发事件的追逐以月为跨度时,还有只言片语的关注,那么,在以年的时间单位里,就再也难觅新媒体的身影。“报纸”是有温度的,曾记得一张纸媒的宣传语如是说:人文关怀,字里行间充满人情味,是许多经年坚持的传统纸媒共有的特点。而对一个新闻事件“刨根问底”“榨干吃尽”,则体现了传统新闻人的职业素养。

“春天来了,2016年夏天的洪灾,让马三小栽下的3500余棵树木受损,3月12日,植树节。在井陉县秀林镇马峪村附近的一条沟内,‘无腿老兵’马三小正带着来自城里的爱心人士们,热火朝天地栽种着一棵棵树苗。连续四天时间一千余名爱心人士来到井陉县秀林镇马峪村,帮助马三小植树,让山坡重新恢复生机。”2017年3月14日,燕赵晚报头版《补绿》图片,体现的不仅仅是对一个突发新闻事件的“榨干吃尽”,还带着浓浓的人情味扑面而来。(见图3)

图3

四、结语

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新媒体(New 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实现了信息向用户的即时传播。快速和巨大的信息量,是其相较传统媒体,特别是传统纸媒的一个显著特征。而传统纸媒,特别是以生活类报道为主的都市报、晚报等纸媒,具有严谨的采编流程、过硬的记者素质以及可靠的信息来源,因为时间、机制而累积的这些优势,往往是新媒体所欠缺的。依托自身优势,突出自身特点,在重大突发事件采访中把控住关键节点,是传统纸媒要努力的方向。在广告收入大量流失的今天,守住最后的阵地,至少是现在的传统纸媒人可以做到的。

(作者单位:燕赵晚报)

猜你喜欢

燕赵洪灾晚报
浅论执法中队如何在洪灾中发挥能效
How to survive a flood 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How to survive a flood如何从洪灾中活下来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立足“本地化”做好晚报新闻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晚报如何做到“主流、好看、有用”——以《江南晚报》为例
醒醒吧,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