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的思考
——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2017-07-07肖军山杨俊陈昀孙春涛

防护林科技 2017年2期
关键词:湖南公园建设

肖军山, 杨俊,陈昀,孙春涛

(1.新邵县林业局,湖南 邵阳 422900;2. 国有新邵县大形山林场,湖南 邵阳 422915)

关于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的思考
——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肖军山1, 杨俊2,陈昀1,孙春涛1

(1.新邵县林业局,湖南 邵阳 422900;2. 国有新邵县大形山林场,湖南 邵阳 422915)

在实地调查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根据该公园的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和分布,着重剖析了影响该湿地公园建设的胁迫因子与制约因素,相应阐述了筱溪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保护的具体措施与对策,期望对该公园的保护、管理、建设等方面有所借鉴和帮助。

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建设与对策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景观之一[1]。湿地公园是保护区与公园的复合体,作为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湿地的保护开发以及合理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2-4]。湿地公园建设是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集中体现湿地的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5]。作者以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对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作了如下相应的思考。

1 公园基本概况

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筱溪湿地公园”)位于湖南省地理位置中心所在的新邵县中西部,处于湘中腹地,居湘中城市群中心,地理坐标为111°12′56″—111°26′38″ E,27°17′06″—27°34′28″ N,规划总面积2 571.6 hm2,其中湿地面积1 642.2 hm2,湿地率为63.86%[6]。主要包括晒谷滩大坝至筱溪大坝的资水段、五星坝至小河口的石马江段、龙溪河、下源水库、羊古坳等水域、洲滩及周边部分山地、稻田。筱溪湿地公园以永久性河流湿地为主,涵盖了洪泛平原湿地、库塘、稻田和森林组成的湿地与森林复合生态系统。该公园内的小庙头地段是资水上游和中游的结合部,有“小三峡”之誉的资水,以狭、险、美的姿态吸引游客旅游观光,石马江和龙溪河是资水的一级支流,颇具保护价值;羊古坳是中国南北鸟类迁徙通道之一,素有“千年鸟道”之称。

2 湿地资源现状

2.1 湿地类型、面积及分布

2.1.1 湿地类型 参照《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中的分类系统,根据《湖南省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筱溪湿地公园范围内的湿地可分为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以及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稻田四个湿地型(见表1)。

2.1.2 湿地面积 据实地调查,筱溪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为1 642.2 hm2。河流湿地面积为1 431.8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87.18%,公园总面积的55.67%;人工湿地面积为210.4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2.82%,公园总面积的8.19%。其中,永久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库塘、稻田湿地面积分别为1 307.0 hm2、124.8 hm2、176.8 hm2、33.6 hm2,分别占:湿地总面积的79.58%、7.6%、10.77%、2.05%,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0.82%、4.85%、6.88%、1.31%(见表1)。

2.1.3 湿地分布范围 筱溪湿地公园湿地分布呈现以下特点,永久性河流主要分布在晒谷滩大坝至筱溪大坝之间的资水河段、五星坝至小河口(石马江与资水交汇处)的石马江河段、龙溪河河段;洪泛平原湿地主要分布在江河洲滩及沿江两侧泛滥地;库塘主要分布在下源水库;稻田主要分布在石马江两岸。

表1 筱溪湿地公园湿地类型与面积一览表

2.2 湿地资源

2.2.1 湿地水资源

(1)资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湘、资、沅、澧)之一,主要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黄马界,河口所在地益阳市南洞庭湖,县内资水流域自渔溪桥入口,境内河流长53.5 km,流经酿溪、晒谷滩、塘口、大河滩、栗滩、筱筀等主要地点后入冷水江段资水范围。21世纪初,为调蓄洪水,在资江干流段建设晒谷滩、筱溪水电站等水利枢纽工程,以发电为主,兼航运、旅游、养殖等多项功能;建水电站前落差23 m,坡降0.43%,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21.0亿m3,多年平均流量383.6 m3s-1[7]。

(2)石马江是资水的一级支流,河流长65 km,发源于隆回县首望亭,由隆回高坪流入本县迎光乡山口里地段,经栗坪、五星、言栗、姚家渡、石马江、大禹庙(河口)入资水。河流落差105 m,坡降1.62%,河宽在10 m以上的支流19条,多年平均径流量6.54亿m3,多年平均流量20.7 m3s-1[7]。石马江在新中国成立前有40 km河道可通航5T以下木船,20世纪60年代进行水能梯级开发,通航从此成为历史。

2.2.2 公园内环境 据2014年邵阳市环境保护监测站监测结果表明,筱溪湿地公园周边无工业和矿业污染源,生态环境优良。区域内地表水环境质量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Ⅰ类标准;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Ⅰ级标准;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Ⅱ级标准。

2.2.3 湿地生物资源

(1)动物资源:据调查,筱溪湿地公园内脊椎动物共有5纲25目67科160种。其中,鱼纲4目11科35种;两栖纲1目4科9种;爬行纲2目6科19种;鸟纲13目34科82种,哺乳纲5目12科15种。其中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8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94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87种,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物种有14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物种有17种,此外列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有25种,列入内地与澳门候鸟保护协定的有7种。

(2)植物资源:筱溪湿地公园共有维管束植物155科、540属、864种,其中湿地植物有72科、212属、317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6种;植被类型丰富,生长良好,共有陆生植被4个植被型组、6个植被型、11个群系,湿地植被有4个植被型组、9个植被型、30个群系,其中苦菜、眼子菜、金鱼藻等广布于河流两岸,系优良水质指示种群。

2.2.4 湿地景观与文化资源 筱溪湿地公园以内陆库塘和河流湿地为主,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生境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8]。被誉为“小三峡”的资水河段峡谷悠长,峡谷和喀斯特地貌千姿百态,以狭、险、美著称;晒谷滩大坝下游水草丰茂,成群水鸟飞翔嬉戏,环境清幽;优美的自然环境也承载了源远流长的湿地文化,如资水船运文化、梅山渔樵歌傩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等,无一不为湿地公园增添了独具特色的生态文化风韵。

4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

通过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结合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等工程,期望实现泥沙不流失、垃圾不流落、污水不流入的目标,使公园内水体洁净,生境得到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9]。

4.1 水源和水质保护工程

通过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和封山育林措施,确保湿地公园内拥有充足的水量来源;组织专业队伍对水质开展日常保洁,强化公园内固体废弃物的日常清理力度;在农村居民集中地添置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杜绝畜禽养殖、生活等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在汇水口设置截污网拦截污染物,定期清理并集中处理。

4.2 水岸生态保护工程

针对公园内的河流水岸、水库水岸、洲滩水岸等不同类型,借此营造近自然状态下的植被群落来保护河岸,通过植被发达的根系来固稳堤岸。可采取“水面→沉水植被→挺水植被→湿生草甸→灌草地→乔木林→灌草地→多行乔木林带”和“水面→块石为主体的自然型护岸→灌草地→乔木林带”[10,11]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4.3 野生动植物及栖息地保护工程

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通告》落到实处,对羊古坳“千年鸟道”和天河庵建设鸟类监测站点,辅助设置围栏,在鸟类迁徙季节,安排专门人员,坚持24 h日常值守巡护;适度修复、恢复和重建水禽栖息地的洲滩及岛屿,为水禽提供舒适的繁衍栖息场所,以期将公园建成鱼类的乐园、鸟类的天堂。

4 对策与建议

4.1加大宣教力度

湿地以其独特的功能,维系着水、生命、文化及多方面的关系,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2]。发挥政府和其他非政府组织在宣教方面的作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以及有关政策法规;举办各种宣教活动,扩大社会影响,期望达到“在宣教传播保护中利用、在保护利用中体验感受、在体验感受中提升参与、在提升参与中保护利用”的宣教目标;提高全民保护和参与意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湿地公园建设和保护的积极性。

4.2 理顺管理体制

湿地保护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早在2004年我国就明确将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湿地保护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13];成立“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强化管理职责,理顺内外关系,独立开展湿地公园保护、开发、建设和管理等活动。

4.3 完善相关法规

湿地公园建设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湖南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同时,相应出台《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人员行为守则》《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游客行为守则》等办法规定,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4.4 广筹建设资金

由于湿地公园建设是一项公益事业,地方政府应将湿地公园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和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考虑其基本建设与管理资金[14]。本着“保护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湿地保护原则,在湿地公园范围内适度开发旅游项目,多渠道筹集公园建设资金。

4.5 推行社区共管

以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建立齐抓共管的平台。社区参与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环节,着力构建股份制联合决策经营的社区参与模式[15],为社区居民提供建言和就业机会,消除社区居民与湿地公园对立的矛盾;作为管理湿地区域的框架文件,政府部门的管理计划是湿地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务必保证社区能够持续参与管理过程[16],使社区居民与湿地公园形成一个相得益彰的利益共同体。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王立龙,陆林.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构建[J].生态学报,2001,31(17):78-81

[3] 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湿地管理与研究方法[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4] 郑玉宁,冯达,温亚利.辽宁省湿地保护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J].湿地科学,2010,8(2):204-208

[5] 崔丽娟,王义飞,张曼胤.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探讨[J].林业资源管理,2009,4(2):18-20

[6]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湖南新邵筱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4-2020年)[R].2014

[7] 孙春涛,陈昀,钟华斌.新邵县湿地调查及保护管理措施初探[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6(4):5-9

[8] 高述华.筱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条件的SWOT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5,42(3):105-108

[9] 杨辉,于冰沁,何文珊,等.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初探 [J].江西农业学报, 2009,21(2):127-130

[10] 王庆海,段留生,李瑞华,等.几种水生植物净化能力比较 [J].华北农学报, 2008,23(2):217-222

[11] 张懿琳,罗健勋,王利然,等.库塘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设计探讨——以渠县柏林水库湿地公园为例[J].湖南林业科技, 2005,42(5):104-109

[12] 孙广友.中国湿地科学的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0,15(6):666-672

[13] 丁胜华.湖南桃江羞女湖湿地公园建设管理策略[J].吉林农业,2014(19):64-75

[14] 陈望雄.试东洞庭湖区域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论[J].云梦学刊,2009,30(1):71-74

[15] 施德群,黄志远.生态旅游社区参与模式研究-以东洞庭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0(11):84-85

[16] 安树青.湿地生态工程—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优化模式[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005-5215(2017)02-0067-03

2016-12-23

肖军山(1972-),男,湖南新邵人,工程师,从事森林培育研究.

S156.8

A

10.13601/j.issn.1005-5215.2017.02.025

猜你喜欢

湖南公园建设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在公园里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