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矛盾
2017-07-07叶伟俊
叶伟俊
排斥的反义词是吸引,两者间均在双方性质发生变异的情况下产生的质变,要么互相抵触,要么互相同化。
在普遍性意义里的排斥带有相对的意味在里面,正负两极的正面意义程度上的相对立,吸引则同性相吸,排斥理所当然异性相斥。负面意义某种程度上将两极的对立面正面化了,镜面出的正面,倒影出的正面一体化,趋使着排斥和吸引的根本性质的改变。
临界于双方产生变量的过程,伴随着时间、空间的立体化,维度在多方位的去填充着排斥和吸引的力量,通过声音、音频传播,反馈的空间大小对个人感知立位的映像,波频遇到的障碍在个人空间的掌握和回馈,相对的透过原有固定的环境差异造成的变化,反应到人的触觉、嗅觉、听觉等。例如您闭上眼镜,身边经过一个人,你会察觉到他大概在做什么似的,能感受到他的存在并实施的一系列动作的空间想象。事实上,他是这么实施着。当您发出的波频,遇到阻碍的的时候,产生着倒流似的回旋,在物与物之间,在人与物之间,在感觉与对抗和磨合之间;悄悄的在能力转化,同时,也在悄悄的拐角处回流。例如,两军对垒,必有输赢,过程是残酷的,必有一方坍塌,占据一方水土;或许不战而胜、胜,不战而败、败,不战而胜败,和战两军交融,当然随着双方本质的差异性和民族性,和战的几率少之又少。好比拐角的回流,并不显而易见。他们会最终的达成共性,统一体在相斥的过程中吸引着,在吸引的过程中减少着排斥,在排斥的递进过程中同化着,在同化的过程中磨合着,在磨合过程中继续减少摩擦,达到介乎与零的临界,在排斥和吸引的中间汇合点,集合着临界,游离在空间的想象,一旦发生位移或产生速度,则开始发生转化,发生原始性的空间距离。
所谓支流,抽象意义而言,就是排斥和吸引的过程中,反映和回馈的途径和方式,在路的去和回之间通路,在现实的实际意义。路面交通,高速和通道,路面的整修情况,在通路的现实意义的操作,路的平整突兀的情况,在行径间,是否有障碍物的遮挡和阻拦,是否有栅栏的阻碍和挡道,偶尔的穿越路基带来的个体的影响。所谓汇集则在微观层面上进行着量的积累,在路的集约过程中的统筹,在分叉路口汇集着新进的客体,延单一和多样的方位性实施进程;推进的速度在随原动力的增加而发生着均匀的位移,或在匀速的前提下高速,在相对的慢节奏下减速,此位移过程也是一种汇集,只是方向在支流的汇集下显得微妙。距离的增量和减量也是一种汇集。汇集到一定程度便成了相排斥和吸引。
泛化的拓展并没有涟漪效应的的规律性的扩展,而是叫宽松的立体空间实施着无规律的四溢,密闭的容器里随烟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差异,间接的决定着器皿里烟的流向;广阔无垠的高山嶙峋,地势的高低,温度的差异,云雾随密度徘徊或覆盖,风向侧横着云卷云散,云的方向。离散性的吸引和排斥着温度、地势、密度、气压人文、水候等对客观环境的影响,在合适的土壤条件,综合因素的充盈,营养的富足,会酝酿出育苗成果也是优劣的。水珠在玻璃面上的附属,倾斜到一定角度,水珠会发生变化,小水珠会集合,集合成小水滴,然后汇集成带尾巴的小水柱,匯集更多的小水珠,慢慢便汇成小溪流,聚集更多游离水珠,便汇集成水体,且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着积聚,而不是在真空环境下的汇水珠成圆。事实上隔离的空间会随密度的大小而决定速度的快慢。扩大范围的排斥与扩大范围的吸引,在浅层意义上是建立在转化的基础之上,辐射范围越广影响的空间越大;辐射的程度越深,量在积累,质变得越快。当然,这也是建立在极具缩小的范围内的排斥和吸引同样面临着质变的龃龉。并没有因空间的变化而对排斥和吸引本身发生拘束。辐射范围的数据化或许是对本体的一种约束,但同时也是对本体的拓展的最佳诠释。
排斥和吸引是一种过程,在过程中实施根本性质的博弈,排斥项不单纯的拘泥在矛盾的加减,而是在乘除的公式法则里依然存在的膨胀。充斥本来就是对抗的过程,气压致使环境充盈,随密度的变化而在自然的客观环境里游离。游离的空间是广泛的。如果说动力带来了机械化的进程,那么,磁石和火药等则带来了人类的文明。矛盾共同体本身就极具矛盾的荆棘,当你作用力在作用对象的时候,那么,作用本身会对作用力进行着反作用。船行驶在平静的湖面和行驶在浪急的海洋,随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得平静和颠簸,浮力在分摊着船的压力,但随客观环境而变得受力无序。它有其最大值与相对的最小值,在值域间徘徊;但它并不稳定。然而随重量的增加和增重,轮船、货船、游船会相对小船在湖面和海洋上的行驶会沉稳许多。行驶在无际的海洋,渡轮的吞吐,马达的轰鸣,会让原本宁静的夜空闪烁着海洋里泛卷浪的星空闪烁。
矛盾在广义上的诠释是攻防兵器的一种,武装自己的工具。狭义则是在游刃中的对抗和防守。矛盾的执行过程是双方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矛,本身带有刺的意味在里面,而且是具有攻击性的;盾,个体在阻挡的前提,带有主动的被动性防守。两者是相对的存在的,相互依存的;如果说辩证的去分析和判断是矛和盾谁先存在,那么,只能是实施主体在实际运用当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且在作用的主客体间占据着利益先导,尔后产生后者。矛盾的常理性推测应该是矛占据先导,而后盾的产生;这种推理是带有进攻性、侵略性的。矛盾的逻辑推理下应该是盾占据客观条件的主体,只有在遇到障碍和阻碍的前提,才会扫除障碍。同理,路,本无;但在便利的条件允许的趋驶情况下,捷径便产生着。
差异性的分化导致客体在本质上的区别,当发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迥异的裂变变产生了进一步分化,然而分化的结果有两种;其一,质变。其二,变质。矛盾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一定范围内干预的情况下产生的。分化的结果同时也会在矛和盾之间转化,在微观环境里实施着质量性的变化,哪怕是渺小的,同时也是巨大的且砰然的。好比串联的电线,在超负荷的高强度压力下,会发生质变,或者断线、烧线、烧保险丝。此时的在矛盾的高度集聚下膨胀的电力,线已经超量,根本无法负荷,便产生质变甚至裂变。并联的电线,在超负荷的高强度压力下,会发生质变,但这种质变是带有区域、时间性的,在有效的保护时间内实施着负荷强度的增量或减量。矛盾的转化过程是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上,或达到一定热量而发生的质变。物极必反和物尽其用是一对很好的解析意义。转化的形式和过程是多样化的,同时也在消耗着能量。常言用最锋利的矛去刺最锋利的盾,这其实是矛盾实施转化的反方向,结果必定是最锋利的矛,盾;最锋利的盾,盾。
矛盾在发生或转换过程,起决定性作用且占据主导地位的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相对的则是次要方面。矛盾的运动过程是排列的,同时也是无序的。人们在方向的选择下必定是对自己最有利的一方发出信号,实施自身意义的主要方面,相对而言次要方面则在一定条件和程度下,搁浅甚至是忽略。但事实上,次要矛盾的存在并不会被扩大化,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毕竟客观世界的存在是不可磨灭的。但同时次要方面不能占据主体地位,否则将本末倒置,适得其反。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次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没有客观联系,两者的性质上是存在和而不同的境遇。争执双方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利益是主要矛盾的症结,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符合实际要求的处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对症下药,问题易迎刃而解;但主要矛盾的主体都厘不清,在所谓吹毛求疵的在被动的环节实施着无用功,问题只会朝反方向发展。问题的主要矛盾的次要方面重要与否,当然重要,只是在一定意义内没有达到共性的利益承受体那么贴切和中和。次要矛盾更多的是问题本身的衍生,当没有被重视,则在一定的量的积累的同时,会发生二次革命,矛盾的次要方面会发生质变,变成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实施着再次的转化。物理反应的击拍篮球,在拍的过程中发生了几个阶段性的变化;一:球在外力的作用下,加快了自由落体的速度。二:球在接触地面的瞬间和地面产生的对抗,实施质量互换。三:球在反弹的过程,受到的阻力。四:球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已经回不到原来击球的高度。恰恰因为回不到原来的高度,在球没有外力的作用下,产生的差异距离,就是主要矛盾被动过程中主要矛盾方面的次要方面。矛盾的能量过程在每个阶段都实施着不同程度的合理分工。这里只是重点描述初始结束状态下的矛盾对抗过程中主要矛盾在主次方面的适度变化的极具代表性的典型。
偶忆世界之窗,标志性的建筑物、标致性的宗教文化、世界各地的地标,按照一定的比例模仿的呈现在坐落城市地标的中心,让人有一种欲言又止,垂延欲滴,蠢蠢欲动的冲动游历大江南北一番。近端的极具代表性的塑像和名胜古迹,不仅让人想入非非,且进入了一种心里暗示,几欲想象历史的风华,历经千百载的剪影浮现在比例教小的模型,栩栩如生的模型结构,在述说着沉淀;远端的极具象征性意义的神像和雕塑,让人神往的际遇和仰天长望,既有庄重的、肃穆的娟娟细流,又有浩瀚的、一览无遗的崇拜和至高无上,几遇时代的变迁,悄然的想象模型当下的灯火辉煌,不夜城之颠,别具匠心的设计,争相向上的一股脑,视乎在述说着承载。剪影的浮华世代,在区区的城央却觊觎着沉默本身;城央却忘记了是应该烘托剪影的存在,还是该承诺剪影的映射区域的浮世繁华,亦或是寄存在剪影投射的片片情怀。思绪總在物与物之间,事与物之间,人与事物之间徘徊。嬉戏游玩着哪怕并不真实的存在而煽情于设计精湛的巧夺天工。触摸的时候感觉忽然置身于塔间,身临其境的逾越了现实的拘谨和犹豫,哪怕只是模型。距离感视乎已经模糊了空间的结构,在基础性轮廓上勾勒出泛泛,却已思维允上标准的架构;或许是已知的轮廓在先导的触及描绘下产生的填充式反应,反映着模型的充盈想象空间,它究竟是填充在事物间还是停留在思维的周密性补充?让多维的一体化,让矛盾的共同体去诠释在这空间的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