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注意力的培养
2017-07-07余彬
余彬
摘 要:数学是一门严密而抽象的基础学科,如何使全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做到愿学、乐学、爱学?作者从积极做好课前导入、课堂上创造情境、选择趣味性例题、使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研究分析,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习数学的能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注意力;培养
在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过程中,注意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如有位专家说:注意力就是学习的窗口,少了它,知识的阳光就无法照射进来。就学生的学习来说,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也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的注意力大致有两个基本标准:首先是专注性,主要指是否把全副精力集中到正在应注意的对象身上;其次是耐久性,主要指保持注意力的时间长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而言,它是一门具有十分严密而抽象的学科,如何使全体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扎扎实实地学好这门课程,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艰巨的一个挑战。
正如每一个人的思维敏捷与迟钝程度各不相同那样,在任何一个学习的群体中都决不会出现具有整齐划一的智力水平和学习习惯。而目前在初中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区别。老师们知道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可能与注意力不稳定、不集中和分配不合理有关,那要怎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呢?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体会,谈谈如何培养学生集中课堂注意力。
1 别开生面的课前导入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开始,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里,如果老师上课形式与平常不同,就能更好地抓住学生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上好一节课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教师的上课形式是十分重要而且不容忽视的。我们要上好一堂课,要让学生自主的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就必须有新颖的上课形式,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刚开始上课时,我总要拼命叫学生注意,用上课起立,口头提醒等方式,刚开始还有点成效,久了之后就收效甚微了。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想大家一定都有这样的体验: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大家都会广为传诵,但诵读了几百遍之后就会感到无聊、厌倦。同样的道理,如果老师每天到教室讲的都是一样的话,久而久之,自然学生也会厌烦了,所以要想吸引习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就要有比较新颖的上场方式。例如平常总是一来就说“我们开始上课了,今天上课的内容是……”如此千篇一律,虽然是简单明了,意思明确,但学生不免产生老调重弹的疲倦感了。如果能换一下,例如讲授三角形的内角和,如果用我平时的上课方式,那就是“今天我们要上三角形的内角和,请大家看……”我作了次突破,改变了一下,让学生自主的或者小组合作式的动手进行操作,首先让学生前一天准备各种三角形硬纸片,第二天上课一开始就先请学生展示他们准备的各种三角形,认真回顾上节课学的三角形的分类,对学生说是检查上节课的作业,看学生准备的情况,随机叫几个学生说说他们准备的是什么三角形,接着就引导学生独立把自己三角形的三个角用手撕下来再拼,看看能发现什么,然后再与小组同学进行充分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新颖,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集中了,参与度也就高了。
所以,要吸引学生,要让学生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不能一成不变,流于形式,一定要改变自己的上课形式,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不同的题目,设计一个新颖的上课形式。
2 课堂上创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中学生在入学之初对某些学科感到新颖有趣,有新鲜感,有认真学习的意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加大,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困难越来越大,无法前进,“提不起劲来”,学习的兴趣也就日渐消退,最后甚至达到厌恶学习的程度。事实证明,学生在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比较稳定而浓厚的兴趣是与他们对某方面或某学科的知识掌握了多少和深浅以及老师上课态度、上课方式有直接关系的。所以,教师必须在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创造生活情境,创造故事情境,然后致力于透过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去揭发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1 创造生活情境
调查显示85%左右的学生不爱上数学课的原因是错误地认为它和我们的生活没有联系,学它没有用。其实不然,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数学广泛应用于其它自然学科中。创造生活情境是教学当中最常用也最直观有效的一种方法,这也最直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的方式,更是最可以让学生接受的一种情境,就如认识不等式中的导入例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西湖公园的票价是每人10元。一次购票满50张,每张票可少收一元。某班有49名学生去公园进行游玩,当生活委员张明准备好了零钱要到售票处买49张票时,爱动脑筋的吴杰同学喊住了他,提议买50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我们只有49人,多买1张票不是浪费吗?那么,究竟吴杰的提议对不对呢?这1张票有没有必要买呢?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不等式以及学会不等式的计算,这个例题直接把不等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放在导入部分,让学生能在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能够产生比较形象又直观的理解,这样学生有了比较好的开始后,就能够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去继续以后的学习,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好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受益不浅。尤其是对后进生来说,给予他们能够理解的内容,才不至于产生排斥心理,才能使他们的注意力自主集中。
2.2 创造故事情境
故事往往最能激发中小学生的认知激情,所以老师也可以把数学问题用故事包装起来,从而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学习第七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可先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老人,生前养有11匹马,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继承遗产的1/2、1/4、1/6。儿子们想来想去没发分:他们所得到的都不是整数,即分别为11/2、11/4、11/6,总不能把一匹马割成几块来分吧?你知道怎么办才能不杀马吗?这样的问题就有比较强故事性,学生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在老师讲的故事内容中,对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会用心动脑去思考,这样也就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了。
创造情境是老师最常用的方式,不管是创造生活情境还是创造故事情境。经过实践发现,创造生活情境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利用这种方式来讲解题目时学生最容易理解,而创造故事情境则是吸引学生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尤其是让学生做主角的故事。所以老师创造情境时可以把二者结合,比如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寻宝,这样以学生为主角,吸引学生的注意,寻宝既带有刺激又在电视上常见,既吸引学生又让学生容易接受,可以很好的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
总之,老师要让课堂变得精彩,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忘记吵,创造情境与学生互动是一种很实用的方式,在整堂课中起着重要作用。
3 选择趣味性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创造情境可以比较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想,这可以跟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更有兴趣,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故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采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利用一些趣味例题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这是教师的责任。
也许有人会说,数学就是枯燥无味的,怎么会有什么趣味呢?其实恰恰相反,数学中处处可以有趣味的。下面我来举两个趣味性题目让大家看看吧。
例1 这里我要讲的就是一个适用于讲解勾股定理且跟秋千游戏有关的趣题。一架秋千当它静止不动时,踏板离地一尺,将它向前推两步(古人将一步算作五尺)即10尺,秋千的踏板就和人一样高,此人身高五尺,如果这时秋千的绳索拉得很直,请问绳索有多长?
这一题,在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就可以应用,还要提醒学生注意这里前后两个式子中,乌龟的速度y不变,但兔子的速度x改变了,所以这里利用二元一次方程来解,而不是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这两个例子关于代数的一个是在大家熟悉的龟兔赛跑的基础上改编的,而关于几何的一个是生活中常见的游戏效应,这不仅创造了生活情境还融进了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致,调动了课堂气氛,而且这里的解题过程还有图形作为辅助,这有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学习会比较有兴趣,听课的注意力也会比较集中。
除此之外,数学的趣味还可以应用在讲解定义的导入或结束。比如在講授提取公因式时,导入或结束可以是一个笑话:文化大革命时期,某农民生了三个儿子,分别命名为“爱国”“爱民”“爱党”。第三个儿子出生后,他被红卫兵抓了,理由是提取公因式或结束后他儿子名为“爱‘国民党”;在讲授乘法分配律时也可在结束时导入一个数学笑话: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2+3)。
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
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
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木林森!"
老 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
学生:"我用的是乘法分配律
像这样简单的笑话,趣味十足,跟陶行知老先生的公鸡有异曲同工之效,让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而且对提取公因式和乘法分配律这些知识点印象深刻。复习时,相信如果有的同学忘记了,那这些趣味例题还可以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可作为学生的另类记忆。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自然学生就会自主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了。
4 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发挥课件的直观性和图文并茂性的这种优势,不但可以提升课堂效率,省去老师大量的板书时间,而且对于一些适合课件教学的课,如果老师能提前制作在针对性的课件,那就能通过丰富多彩的、直观的、充满吸引力的画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把太阳看作是圆,地平线看作是直线,通过课件展示日出的壮丽景致,让学生在直观的图象中充分感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等知识点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又比如在教学《两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时,可以拍摄一些生活场景(比如窗户上的图案,瓷砖拼成的图案,杂志封面的图案等)制作课件,并让学生对这些情景进行分类,从而就能使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两圆的位置关系。同时又给学生演示了两个圆直接移动的变化,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的观察两圆位置的变化。这样的直观教学比我们用心竭力地讲解效果要好很多,而且学生的集中注意力也要好得多。
对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这方面来说,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是一些几何的运用,如例1中的两圆位置等,其实在代数中也可以很好的运用,如讲授二次函数。制作课件用于上课时,可以让图象跟着函数中各系数的变化而变化。图象的变化会吸引住学生的注意,此时再让一两个学生上台,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学生对于函数图象为什么而变化,印象会深深刻入脑海,而且这样学生的注意力会完全被老师吸引,集中到本节课的内容上。
5 及时准确地鼓励肯定,使用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充满信心,培养兴趣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总的说,教师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以鼓励肯定为主,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正能量;要善于表扬,充分地给予肯定。特别是对学困生而言,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他们通过认真研析,能够回答并体验成就感,比如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几何定理的理解,举个反例说明某个命题的错误等,只要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此时抓住机会给予他们鼓励和肯定,就一定能迅速起到鼓舞信心、固化良好行为、引起学生强烈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的作用,从而也就能达到数学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培养。
诚如一位大教育家所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而达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积极情感效应。众所周知,教学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要使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最主要的根本问题在于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注意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了,才能愿学、乐学、爱学。注意力越集中,观察就越细致,反应就越迅速,感知、思维、记忆等智力也就越有成效。所以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人们评价一个教师的准绳,但是这也是老师最明白又最迷茫的地方,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教海无涯,以上只是笔者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得出的一些粗浅的体会。只要我们对学生真心相待,推心置腹,倾注热忱,促其奋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创设学习数学的环境,给学生集中注意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可雕之木、可造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