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外债政策研究综述
2017-07-07戴雪蕾
戴雪蕾
外债问题,历来是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重大问题,在我国近代经济史领域更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外债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时期,涉及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各列强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国内部各方势力的斗争局势,是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政治、外交历史的一大入手点。
中国近代不同政权统治下,有其不同的外债政策,其中北洋政府时期的外债问题由于全国分裂割据的战争形势、各军阀依附美日等列强的外交政策、经济近代化的进程发展,与晚清时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比,具有特殊性。
关于北洋政府外债政策的研究,相关学术论文有:王毅《1920年至1921年北洋政府赈灾借债研究》、陈凌《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与赈务研究》1、孙璐《北京政府时期的留日学费借款》2、周文佳《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3、苏全有《交通部与北洋时期铁路发展研究综述》4、叶朝华《北洋政府外债评析——以“西原借款”为例》、吴景平《论北洋政府的外债整理》5、贾晓国《民初善后大借款再研究》6、李金全《民初交通部研究1919—1916》7,谢晓婷《重新审视1919年铁路外债之统一问题》8,其中包括北洋政府总体外债政策、赈灾外债政策、教育借款政策、铁路外债政策4个方面的内容。
在总体外债政策上,叶朝华认为滥借外债度日是北洋政府赖以生存的经济因素。为维护统治, 北洋政府不惜以出卖主权为条件换取列强的债款, 陷入举借外债的恶性循环的深渊。而贾晓国认为北洋政府虽然签订了丧失主权的善后大借款,但其实北洋政府做过突破银行团垄断控制的努力,北洋政府尝试向英国克利斯浦公司和比利时华比银行借款,以争取比银行团更平等更维护主权的借款,但由于中国政府缺乏直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能力以及银行团的对华一致行动,所以最终打破垄断的努力失败。
在赈灾外债政策上,王毅认为以往,以往学界出于对北洋政府倒行逆施的痛恨,多笼统地认为它丝毫不顾人民死活。而1920赈灾借款借债行为的目的完全在于赈济灾民,并且其筹集过程颇费周折,债款发放也十分到位。而谢晓婷认为,北洋政府在赈灾为名目的借款完全被中饱私囊了,并且加征税收作为外债的担保,反而给灾民雪上加霜,而后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才开始重视赈灾问题。
在教育外债政策上,孙璐认为较清政府,北洋政府更看重留学教育问题,开始规范留学生管理,制订章程,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但是由于财政紧张,留学经费只能依靠外债,北洋政府对留日外债的态度与中日关系密切相关,在皖系政府时期,由于段祺瑞依附日本所以借款数量和数额达到高潮,直系时期由于政府与日本關系不佳,因此借款减少。周文佳认为虽然北洋政府有以教育为名借外债的行为,但是经统计大部分外债用于偿还旧债、支付军费以及行政外交费用,用于教育的经费占比非常小。
在铁路外债政策上,李金全认为民初交通部奉行借债筑路的政策,交通部实行这项政策的原因是:1、舆论开始接受在侵犯主权的情况下引进外资建立近代交通系统。2、在一战期间日本独大的情况下,交通部希望以各列强共同借款筑路来均衡各国势力。3、募集内债的成果不理想,因此交通部只能依靠外债。该项政策虽然对近代铁路建设有帮助,但也存在条款苛刻,侵犯主权,款项挪用,利用率低等弊病;谢晓婷通涉及到1919年之外债统一问题。1918 年12 月18 日, 徐世昌为了筹备巴黎和会, 特在总统府下设立外交委员会。外交委员会成立后立即提出了在巴黎和会上的提案, 这一提案首列破除势力范围。由于列强各自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修筑铁路, 造成了中国铁路不统一的现象, 因此统一铁路被认为是打破势力范围的关键。
关于列强对华外债政策及其中的外交背景,主要涉及到日本、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外债政策。相关学术论文有:贾德威《安福会国会研究》、代娟《保罗·芮恩施与民国初年美国对华借款研究(1914—1919年)》9、钟鸣晨《北洋政府的财政困境与对日关系——以西原借款为例》10、叶朝华《北洋政府外债评析——以“西原借款”为例》12、孙志鹏《外债与外交——西原借款研究》13、皮云《西原龟三与西原借款》14、王颖丽《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克利斯浦借款签订始末及夭折原因探析》15、陈太勇《一战后初期日本对华经济扩张的战略转向》16、张百霞《中法实业银行始末述论》17。
新时期以来,国内学界关于北洋时期外债政策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但笔者认为该问题还存在以下研究空间:
首先,应当扩大北洋时期外债政策的资料性建设,如具体债项要件的档案整理、各国列强政府及舆论对华外债态度政策方面的海外资料收集都尚显不足。
其次,应当均衡研究各国在外债问题中与北洋政府的关系,由于北洋政府时期,中日关系问题比较突出,所借外债也较多,因此学界对中日外债政策较为关注,成果较多。但对其他外国政府的涉及较少。
再次,应当拓宽研究方向,由于北洋时期外债有着明显的政治性和超经济性,因此大部分研究成果对于铁路、军事外债较为关注,而关于民生、教育等其他方面的外债少有专项研究,这会使学界对北洋政府外债政策的评价产生局限性。
参考文献
[1]王毅.1920年至1921年北洋政府赈灾借债研究[J].历史教学,2003(10):27—30.
[2]陈凌.1920年华北五省旱灾与赈务研究[R].山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6
[3]孙璐.北京政府时期的留日学费借款[R].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周文佳.北洋政府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R].河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5]苏全有.交通部与北洋时期铁路发展研究综述[R].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6):95-99
[6]叶朝华.北洋政府外债评析——以“西原借款”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55
[7]吴景平.论北洋政府的外债整理[J].历史教学问题,2003(1):3-7
[8]贾晓国.民初善后大借款再研究[R].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9]李金全.民初交通部研究1919—1916[R].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谢晓婷.重新审视1919年铁路外债之统一问题[J].衡水师专学报,2004(6):53-55
[11]贾德威.安福会国会研究[R].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12]代娟.保罗·芮恩施与民国初年美国对华借款研究(1914—1919年)[R]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3]钟鸣晨.北洋政府的财政困境与对日关系——以西原借款为例[R].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4]叶朝华.北洋政府外债评析——以“西原借款”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52—55
[15]孙志鹏.外债与外交——西原借款研究[R].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16]皮云.西原龟三与西原借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167—170
[17]王颖丽.袁世凯北洋政府时期克利斯浦借款签订始末及夭折原因探析[J].文史论苑,2016(12):223—225
[18]陈太勇.一战后初期日本对华经济扩张的战略转向[J].世界史研究,2016(10):49-57
[19]张百霞.中法实业银行始末述论[R].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