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产业贸易竞争力趋势及特征研究

2017-07-07詹桂芬

商业经济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业江苏省

詹桂芬

[摘 要] 选取江苏省2004—2015年部分产品类别的进出口额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江苏省产业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现状及其特征。研究显示,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有所下降;资源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迅速下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得到改善,但是技术密集型产品整体上仍未表现出竞争优势。江苏省应提高外资利用水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加大支持体系建设,从而提升贸易竞争力,促进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关键词] 江苏省;产业;贸易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752.6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2004-2015 import and export value of parts of the product category in Jiangsu province a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 to explore the tendency,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dustrial trad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provi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labor intensive products maintain strong competitivenes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going down slightly in recent years. The competitiveness of resource intensive products declines rapidly. And that of capital and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 improves, even though the technology intensive products show no competitive edge yet. Jiangsu should promote the utilization of foreign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support system in ways that raise trade competitiveness and facilit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e of local processing trade.

Key words: Jiangsu province, industry, trade competitiveness

一、引言

在激烈的市場竞争下,一国(经济体)某产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日益受到关注。当前,关于贸易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涉及国家、产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即国家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1],多数集中于国家相关产业竞争力的研究[2-4]。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尤其是东西部不同产业之间的差异千差万别,从国家层面来研究一个国家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就常常因过于宏观,而失去针对性,使得研究结果无法有效指导具体地区的贸易发展。因此,有必要具体到地区,开展其产业产品的贸易竞争力研究,提升贸易竞争力分析的针对性和实效。

江苏省是我国外贸大省,2015年进出口总额5455.6亿美元,占全国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3.8%,仅次于广东省,位居全国第二位。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企业成本上升[5]以及全球化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的背景下,当前江苏外贸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全球的投资市场形势和国内产业转型的迫切需要,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沿海省份之一的江苏,有必要提升外贸质量,从外贸大省发展为外贸强省,从而促进江苏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因此,亟待提升江苏省贸易竞争力,推动“十三五”期间经济稳定增长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研究数据及方法

本文选取江苏省2004-2015年部分产品类别的进出口额[6]作为研究对象,探索江苏省2004-2015年间产业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并依据2015年进出口数据分析江苏省产业贸易竞争力现状和特征。

贸易竞争力测度方法有很多,贸易竞争力指数(TC)是产业间贸易的常用度量指标之一[2]。贸易竞争力指数利用进出口额差值与进出口总额的比值来判断经济体、产业或产品的竞争力,即:TC=(Xi-Mi)/(Xi+Mi),其中TC表示一国i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指数,Xi表示产业的出口值,Mi表示产业的进口值。以1为标准,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弱。根据TC值判断贸易竞争力状况如表1。

三、江苏省产业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

(一)初级产品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

江苏省2004-2015年初级产品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江苏省初级产品基本维持较低的贸易竞争力,总体变化不大。其中,除非食用原料由-0.87微升至-0.79,维持极大竞争劣势外,食品及活动物由0.51下降为0.18,从较强竞争优势降为微弱竞争优势;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由-0.52降至-0.76,从较大竞争劣势降为极大竞争劣势。表明随着江苏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初级产品竞争力将整体失去竞争优势,未来不能依靠初级产品贸易。

(二)主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

江苏省2004-2015年主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整体呈下降趋势,由0.51下降为0.18。其中,蔬菜及水果由0.45降至0.31,基本维持在较强竞争优势外;谷物及其制品由0.82急跌至0.22,由极强竞争优势跌为微弱竞争优势;肉及肉制品则由0.20急跌至-0.91,由微弱竞争优势跌为极大竞争劣势。这表明,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升,江苏省农产品总体越来越缺乏竞争力。

(三)主要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

江苏省2004-2015年主要工业制成品类别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江苏省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由0.06升至0.31,从微弱竞争优势提高到初步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其中,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仍维持在负值,但有一定程度改善,由-0.40升至-0.19,从较大竞争劣势提高到微弱竞争劣势;机械及运输设备和杂项制品分别由0.09和0.11上升为0.31和0.39,从微弱竞争优势提高到较强竞争优势,竞争力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

(四)主要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

江苏省2004-2015年主要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如图4所示,结果表明,近年来,随着江苏省产业结构的改善,机械类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机械及运输设备貿易竞争力都有了相当程度的改善。其中,除办公用机械贸易竞争力在0.73微升至0.75外,动力机械及设备和通用工业机械设备及零件贸易竞争力分别由微弱竞争劣势的-0.14和-0.18提高到较强竞争优势的0.37和0.30;特种工业专用机械由-0.74劲升至0.01,由极大竞争劣势转为接近平均水平,呈极微弱的竞争优势;金工机械由-0.71升至-0.36,由极大劣势转为较大弱势。这表明,今后江苏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竞争力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五)主要杂项制品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

江苏省2004-2015年主要杂项制品贸易竞争力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结果表明,江苏省杂项制品贸易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类别之间差异显著。其中,传统杂项制品服装及衣着附件贸易竞争力由0.98微升至0.99后微跌至0.97,维持着极强竞争优势;鞋靴则由极大优势的0.97急跌至0.48,由极强竞争优势跌为较强竞争优势;新型杂项制品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和装置则由-0.42升至-0.15,从较大竞争劣势提升为微弱竞争劣势。这表明,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江苏省传统杂项制品近年来竞争力有所下降,仍保持较强的优势;而以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江苏省新型杂项制品近年来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仍缺乏竞争力。

四、江苏省产业贸易竞争力现状及其特征分析

(一)劳动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力状况

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生产过程中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的依赖程度低的产业,主要包括农业及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江苏省典型劳动密集型产品2015年TC值见表2,结果表明,江苏省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强。其中,家具、旅行用品、服装等TC值都达到0.9以上,显示有极强的竞争优势;鞋靴略低,TC值为0.48,显示仍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二)资本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力状况

资本密集型产业是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每个劳动者所占用的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金额较高的产业,主要包括钢铁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力工业等。江苏省典型资本密集型产品2015年TC值见表3,结果表明,江苏省资本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类型间差异较大。其中,钢铁和陆路交通的TC值都接近0.6,显示有较强的竞争力;受资源限制,有色金属TC值为负值,表现为微弱竞争劣势;化学品竞争力总体不足,其中有机化学品TC值为-0.31,无机化学品TC值也仅为0.04。

(三)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力状况

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和智力要素依赖大大超过对其他生产要素依赖的产业,主要包括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制药工业和新材料工业等。江苏省典型技术密集型产品2015年TC值见表4,结果表明,江苏省技术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较弱。除特种工业专用机械TC值为0.01,基本达到平均水平外,医药品、金工机械、专业、科学及控制用仪器和装置、摄影器材和光学物品及钟表TC值均为负值,其中金工机械TC值更是仅为-0.36,竞争力不足。表明,尽管近年来江苏省贸易产品结构已经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技术含量整体仍然不够,技术密集型产业仍待进一步提升竞争力。

(四)资源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力状况

资源密集型产业是在生产要素的投入中需要使用较多的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进行生产的产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采掘业等。江苏省典型资源密集型产品2015年TC值见表5,结果表明,江苏省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总体较差。其中,软木及木材、金属矿砂及金属废料、天然气及人造气TC值都低于-0.9,表现出较大的竞争劣势;煤、焦炭及煤砖TC值为-0.67,石油、石油产品及有关原料TC值为-0.61,均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劣势。由于本身自然资源及矿产资源蕴含量不足,及江苏省产业高速发展对国外资源的需求大增,资源密集型产品贸易竞争力严重不足,同时也显示江苏省的产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问题。

(五)农产品贸易竞争力状况

本次研究还开展了主要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分析。江苏省主要农产品2015年TC值见表6,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产品总体竞争力不足。其中,肉及肉制品、乳品及蛋品的TC值均低于-0.9,显示江苏省由于自然条件的约束,畜牧业发展不足,严重缺乏竞争力,也不具有提升其竞争力的条件;近年来,由于一些重大油籽项目布局沿江地区,江苏省本身油料作物生产比较效益差,大量进口油籽及大豆,油籽及含油果实的TC值仅为-0.99,显示基本没有竞争力;谷物及其制品的TC值为0.22,显示有微弱的竞争优势;而蔬菜及水果的TC值为0.31,显示尽管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近年来江苏省水果进口发展较快,但与此同时近年来江苏省农业产业结构亦有一定的改善,一些资本进入农业提升了江苏省蔬菜、水果的竞争力,仍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六)江苏省贸易竞争力整体特征分析

整体而言,自加入WTO以来,江苏省工业高速发展,产业对资源需求旺盛,自身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比重越来越低,进口规模不断扩大,资源密集型产品竞争力迅速下降。虽然劳动力仍保持较强优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持续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推高,一些劳动密集型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口商品结构不断得到改善。尤其是随着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一些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也得到大幅提升,初步形成一定的竞争力,但是,整体上高科技产业仍未表现出竞争优势。这些趋势特征总体上与我国贸易竞争力整体趋势特征基本一致[7]。

五、对策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的当下,江苏省有必要通过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促进产业优化,提升贸易竞争力,从贸易大省建设为贸易强省。已有研究表明,劳动力成本、产业规模、利用外资的程度和R&D投入等都可能是影响一国(地区)贸易竞争力的因素。一个国家(地区)只有掌握具有比较优势的因素,才能获得贸易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位[1]。因此,江苏省应密切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广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经验,通过以下路径积极提升其贸易竞争力,促进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放开投资限制,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各类园区的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提高外资利用质量。鼓励外商利用苏南科技创新和南京江北新区平台、投资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等功能性机构,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和开放式创新平台,引导外资投向生物医药、信息通信、智能制造以及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技术提升江苏省传统优势产业,如轻工、纺织和家电等出口产品的档次及技术含量,巩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优势。二是加大政策、金融支持,壮大新型主导产业。通过针对性的支持,发挥江苏省主要机电产品性价比优势,提升电力、轨道交通、船舶、工程机械等资金密集型装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引进,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挖掘江苏省人才优势,提高江苏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贸易竞争力,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三)加大支持体系建设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贸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原始创新。加快培育外贸品牌,提升出口产品附加价值。鼓励企业创立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

加快检测认证体系建设,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检测、认证体系和证书的互认,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

加快产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出口产品服务水平。积极鼓励企业建立境外服务保障体系,支持汽车、机床、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船舶和海洋工程等重点企业建设境外售后维修服务中心及备件生产基地和培训中心。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发展远程监测诊断、运营维护、技术支持等售后服务。

[参 考 文 献]

[1]李春.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再考察——增加值貿易和传统贸易统计方法比较视角[D].青岛:青岛大学,2016.

[2]黄先海.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的测度与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5):12-16.

[3]文东伟,冼国明.垂直专业化与中国制造业贸易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9(6):77-87.

[4]叶凤仙.我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及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安徽大学,2013.

[5]王志章,王静.江苏省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规模效应分析[J].江苏商论,2016(6):38-43.

[6]江苏省统计局.江苏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016.

[责任编辑:高萌]

猜你喜欢

产业江苏省
吃火锅的发现
好办法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2017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信息表
“一带一路”战略下台湾产业转型初探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抽丝剥茧 层层递进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