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助学生探明算理的五种方法

2017-07-07徐宏臻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英珠子画图

徐宏臻

算理是算法的依据,它指导着算法;算法是算理的体现,它外显着算理。在计算教学的起始阶段,必须切实重视算理的教学,做到“理”为先、“理”为要、“理”充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差异等,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探明算理,并逐步掌握探理方法,发展自主探究能力。帮助学生探明算理的方法有很多,现结合一些教学实例,简介五种,供大家教学时参考和运用。

一、 操作法

新课标重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操作是学生探明算理的重要途径,在运用时,我们要让学生的操作充分、聚焦且提升,逐步从具体操作向形象操作和符号操作过渡。教师须要明确,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操作不是最终目的,发展思维才是根本。所以,我们既要切实重视操作,又要逐步摆脱操作,并适时超越操作,以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

在教学苏教版(以下均为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例3时,笔者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自主探究算理,再根据需要有目的、有次序地展示和交流学生探究出的多种算法,以使学生的思维拾级而上,逐步提升。先展示在主题图上的圈一圈、分一分:学生把4筒羽毛球和6个羽毛球分别平均分成2份,发现每份都是2筒和3个,合起来每份是23。再展示用小棒代替羽毛球的摆一摆、分一分,学生先把4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2捆,再把6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根,合起来每份是23。接着展示在计数器上的画一画、分一分:先把十位上4个珠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2个珠子,再把个位上6个珠子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3个珠子,合起来每份是23。最后,引导学生聚焦这三种操作的共同点:先把4个十平均分成两份,再把6个一平均分成两份,最后把两次分得的结果合并,即先算40÷2=20,再算6÷2=3,最后算20+3=23。

仅从一例就引导学生概括算法,笔者认为还不够充分。为此,笔者又让学生看着除法算式(如48÷4,246÷2等),先估一估商,再想像分小棒的过程和步骤,想像在计数器上均分珠子的情况,最后分别用课件进行演示,以验证想像。如让学生看着246÷2,估计商大约是一百多,并在脑中想像分小棒的情况,即先把两大捆(2个百)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得一大捆(1个百),再把4小捆(4个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得2小捆(2个十),最后把6根(6个一)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得3根(3个一),合起来每份是123。接着,想像并口述在计算器上均分珠子的情况。这样,学生从中明显感到:48÷4,246÷2等都可以先从高位分起,再依次往下分。

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次聚焦和讨论: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都是先分什么,再分什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是先分什么,再分什么,最后分什么?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看着除法算式直接口算出商。这样就为学生积累了较多的先从高位除起,再依次往下除的感性认识,为逐步抽象算法和列竖式奠定了充足且坚实的基础,便于学生从动手操作逐步过渡到形象操作和符号操作上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在计数器上均分珠子,更有利于学生借助操作的过程解释算理,理解除法竖式的意义,可以说是形象操作到符号操作之间的一座极好的桥梁。

二、画图法

新课标重视学生几何直观能力的培养,指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践证明,画图法在各年级计算教学中都有着独特和神奇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和组成,外化算式的含义和算理,使算理形象化、可视化。对于一些难以说明的算理,借助画图法可以化晦涩难懂为通俗易懂。

教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商不变的规律”,在让学生自己找一些例子,算一算、比一比,看商有没有变化时,总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一些学生举出除数是三位数或四位数,如根据100÷20,举出800÷160等,或者举出被除数不能被除数除尽的例子,如根据100÷20,举出(100÷6)÷(20÷6)等。学生或说,不会除,没法验证;或说,除不尽,没法验证。此时,教师常常不知所措,难以跟学生说清道理。尽管说了“商不变的规律永远是成立的,但以你们现在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等到了六年级就会计算了”,但学生半信半疑。怎么办?借助画图可以讲明其中的道理。

设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00平方厘米,长是20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列式是100÷20=5(厘米)。如果用两个这样的长方形沿着长拼在一起,成为一个大长方形,从中明显看出长方形的面积乘2,长也跟着乘2,但宽保持不变,即(100×2)÷(20×2)=5(厘米)。同样,用这样的3个、4个……长方形分别沿着长拼在一起,成为一个个大长方形:从中明显看出,长方形的面积分别乘3、4……长也跟着乘3、4……但宽始终保持不变。由此可以推想到:如果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宽保持不变。顺势推导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从而巧妙地化解了除数是三位数或四位数的情况。反过来,如果把原来的长方形对折一次,面积是原来的一半,长也是原来的一半,但宽保持不变。同样,如果把原来的长方形分别连续对折2次、3次……长方形面积分别被除以4、8……长也跟着被除以4、8……但始终宽保持不变。学生容易推想到:如果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宽始终保持不变。再把上述拼接得到的算式分别与100÷20=5一一作比较,学生容易得到:被除数和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面对(100÷6)÷(20÷6),可以让学生想像,并推理得到:当把大长方形的面积平均分成6份时,大长方形的长也被平均分成6份,但宽保持不变,即(100÷6)÷(20÷6)=5(厘米)。当然,对于其他除法算式也可以引导学生借图类推。这样,数与形结合、想像与推理结合,就巧妙地避开了繁难的计算,有效地化解了教学尴尬,便于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规律。

三、情境法

新课标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要求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建构新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许多生活事理为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数学规律等提供了现实的原型支撑。对于一些较难理解且易混淆的算理,我们还可以赋予算式现实意义,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帮助学生借助生活事理理解数学算理,并逐步实现对情境的超越。

在教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时,一些学生对如何简便计算168+98,168-98,168-102等算式,经常混淆不清,错误百出。尽管有些教师跟学生反复讲减号后面如果有括号,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数如何变号等,但学生仍然很茫然,即使暂时记住了,但很快又会遗忘。这时,我们可以用学生熟悉的付钱和找钱的事理来帮其理解其中的算理。如对于168+98,可以这样编故事:小英身上原有168元,妈妈又给她98元。现在她一共有多少元?老师问:当妈妈给她100元时,小英会怎样做?学生说:小英会找给妈妈2元,因为妈妈多给了2元。于是得到:168+98=168+(100-2)=168+100-2。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多个类似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a+(b-c)=a+b-c。对于168-98,可以这样编故事:小英身上原有168元,给妈妈98元后,还剩多少元?老师问:当小英付给妈妈100元时,妈妈会怎样做?学生说:妈妈会找给小英2元,因为小英多给了2元。于是得到:168-98=168-(100-2)=168-100+2。在此基础上,再借助多个类似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a-(b-c)=a-b+c。对于168-102,可以这样编故事:小英身上原有168元,给妈妈102元后,现在还剩多少元?老师问:小英一般会怎样付钱?学生说:一般会先给100元,再给2元。于是得到:168-102=168-(100+2)=168-100-2。在此基礎上,再借助多个类似的实例,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a-(b+c)=a-b-c。

这样,借助学生熟悉的、易懂的生活事理帮其领悟其中深奥的、难懂的算理,学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不易混淆。在算法迷糊时,他们就会自觉地尝试编情境故事,赋予算式以现实意义,从而借助生活情境探明算理,生成算法。

四、迁移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意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把每堂课教学的知识置于整体知识体系中,注重知识的结构和体系,处理好局部知识与整体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迁移法就是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中可以类比的成分,加以迁移运用,构成一个一以贯之的算理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探明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运用的关键是找到前后算理的相关性。

这样,就把相关的算理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意义的算理体系,便于学生迁移和运用。学生从中能更深刻地体悟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一致性:只有在计数(或计量)单位相同时,才可以把计数(计量)单位的个数直接相加、减,如果不同,就要设法先把计数(计量)单位转化成相同的,然后再加、减。

五、演绎法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材在编写时,往往会引导学生根据几个具体的、典型的例子,进行算理归纳和算法抽象,采用的是合情推理中的不完全归纳法,但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具有或然性。随着学生知识的增多和年级的升高,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在侧重合情推理的同时,适时、适度地引进演绎推理,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理过程,从而明确算理,学会探究。尤其是对那些难以通过操作、画图和情境等探明算理的,更应如此。

当然,上述五法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密切联系的,它们都体现了转化、推理、建模等数学思想,都是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根据已知求得未知的。可以说,操作法、画图法以及情境法是转化和推理的形象模型,迁移法以及演绎法是推理和转化的直接运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探明算理,并感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步从动作思维引向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以提升其数学思维水平,增强其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本领。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小英珠子画图
低段教学如何妙用画图策略
小英的烦恼
巧分珠子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纸珠子
思考物理问题之“画图法”策略
数字谜语
画图找答案
趣味画图欢乐PK
叫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