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情反思 理性改进

2017-07-07陈静

化学教与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改进调整

陈静

摘要:反思性教学实践包括发现问题—交流沟通—反思调整—尝试改进—新问题—再反思。文章从“氯水性质的探究”的教学实践中从课前的预设、课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过程,尝试对反思性教学进行实践和研究。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调整;改进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6-0055-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6.016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教师的成长不仅在于教学经验的增长,还应表现在对教学的不断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来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变的過程。

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1]。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和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学决策具有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预见性,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不断地反思,对正在进行或已经结束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并付之于教学过程中,这就是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反思应该是贯穿始终的,作为教师来讲需要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自觉的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在这基础上更好地改进问题。

本文就“氯水性质的探究”一课的教学过程和体会谈谈自己的认识。

1.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氯气是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专题2的内容,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首次接触的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只能基于初中化学的一点点基础,而氯水的成分之一盐酸的性质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初中化学中的H+、Cl-的定性检验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前面专题1中所学的“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巩固和理解,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实验较多,可以设计为一个较为开放的教学环境,尝试在更现实、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2)学生分析

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比较强,但由于参与探究的机会不多,探究意识和能力还是比较欠缺的。给学生在学习上一定的自由度,这是我的理想中的教育,也是我的教育理想。根据盐酸和次氯酸的性质设计实验,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氯水性质的探究。学生的探究尽管可能不完整、严密,但对于科学研究而言,参与就是进步、就是成功。

(3)教学目标

Ⅰ. 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各种可能存在的微粒的性质探究氯水的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巩固对应成分性质的掌握;

Ⅱ.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比较多的是限于学科内部,对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较少涉及,本课拟从探究的过程中尝试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Ⅲ.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4)课前预设

本课在氯气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探讨氯水的性质,我做了比较充分的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实验方案:

Ⅰ. 观察氯水的颜色——推测: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Ⅱ. 用pH试纸或蓝色石蕊试纸测氯水的酸碱性——推测:氯水呈酸性可能有盐酸生成,如何验证存在盐酸?

Ⅲ. 实验(2)中变红的石蕊试纸很快变白——推测:氯水可能有漂白作用。是Cl2分子还是氯水中其它离子?

Ⅳ. 可能是盐酸?做对比实验。

Ⅴ. 根据反应方程式,推断氯水中可能含有Cl2、H2O、HCl、HClO,而HCl 完全电离为H+、Cl-。而Cl2、H2O、HCl都不能使布条褪色,说明只能来自HClO。

Ⅵ. 向氯水中加入NaOH后溶液发生的反应可能有哪些?并由此得出Ca(OH)2等碱与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2. 课堂实施

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发现问题—交流沟通—反思调整—尝试改进—新问题—再反思,在上述这些环节中,教师首先要不断反思研究,原来预设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如已成功解决,教师则应结合尝试改进所用的方法,主动寻求进一步强化的方式,以巩固这些好的教学行为,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比较清楚,这时再花大量的时间逐个分析可能存在的微粒已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把整堂课的思路及时进行了调整:实验(2)的探究基本变成了利用H+、Cl-的性质验证这两种离子的存在,请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任务学生很快完成了,所以把重点改为探究HClO的漂白性。

在探究HClO的漂白性过程中,我课前本来设计由学生根据氯水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再结合(3)(4)两组对比实验,来推出氯水的漂白性是HClO的作用这一结论。但在上课时,让学生验证盐酸的酸性时,有一组学生设计成“向NaOH的酚酞溶液中滴入氯水”,他们认为是因为盐酸的酸性使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了。

谈到HClO的漂白性后,有学生提出,褪色的原因有没有可能是漂白性所致?这个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非常兴奋,我就顺势请学生讨论能否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试剂,来证明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的真正原因?究竟是酸性还是HClO的漂白性所致?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得出可以设计实验证明。如何用实验来判断真正的褪色原因?学生提出:再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看红色是否再现判断褪色原因(如出现红色则是因为酸性,反之则说明是因为HClO跟酚酞反应了,即为HClO漂白性的本质)。

在NaOH酚酞溶液中加入氯水时,有些学生尽管方法正确,但褪色不明显,这时适时地请学生讨论可能原因。学生提出可能是试剂量的原因,即加入的氯水不够或NaOH酚酞溶液的量太多。

3. 课后反思

课后我发现,以往的学生实验中学生的目标达成率很高,但有相当一部分是 “依葫芦画瓢”,没有真正的用心去实验。如果上课时,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信心,让他们放开去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看起来还很不成熟,甚至整堂课也不是很连贯,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还是让我很感动的,在讨论问题时的积极参与是我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没有感受到的。

这节课由于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补救,所以教学进度就比较慢,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中想要介绍的氯气与碱的反应(漂白粉的漂白原理),都没来得及进行,但学生对氯水的性质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我認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完成了。我们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任务去强求课前准备的内容的完成,更要重视学生的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1.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受到一朵朵智慧的火苗在舞动,教学经常是引导学生顺着我们的思路,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进度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演员,而我们的剧本是教学内容,为了把我们的剧本能够顺利地演完,我们可以“精心设计一些情节”,课堂气氛可以很精彩、很活跃,但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被动的,学生的主动性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

开放性的问题、教学环境使得教师没有了以往的那种优越感,在课前我们无法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到顺着学生的思路走,教师要学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适应、改进,真正做到与学生能够一起成长。当然这种“反思”和“适应”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熟悉、对教学各环节的理解要深刻,这样才能寻得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据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由于同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不尽相同,不同的班级对于同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会不同,注意与学生的沟通,避免教师的主观臆测对于教学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对教育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样的学习结果可以持久。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是对学生思考行为的肯定,更是对这种行为的强化,在今后相似或相关的问题情景中,他们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克服,我始终认为这种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堂上出现的这些问题,在课前的备课中是无法完全预料的,在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后,不要回避,应该主动反思,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及时纠正和调节。由于升学的压力、社会和家长对高考的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使我们很难真正放开手脚,把探究学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时间去进行充分的反思调整和及时的改进,新课程的理念外化为教学行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反思性教学改进调整
工位大调整
股指震荡调整 创投概念兴起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外国语言学课程教改中的探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