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学与校长应彼此“亦师亦友”
2017-07-07朱静江
朱静江
督学存在的意义应该在于引导和疏通校长工作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为学校健康发展建言献策。而校长对督学、督导情况应该有一个比较周全的认识和看法,可以积极听取认真落实,也可以作为参照激发工作思绪。只有双方都能以较好的方式和手段来达成理解、互信之后,学校工作才能步入发展快车道。对此,我们还是有必要深入领会两者之间密切的关系,以期获得最大程度的共识。
一、督学应体现“多建议少意见”的工作属性
现在,一些督学在督促、指导学校工作的时候,不知何种原因,总是一副凶神恶煞的模样,尤其,在谈及学校工作的时候,也是牢骚话过多,对校长工作喜欢指手画脚,而实质性、指导性的建议却未必能有效提供。面对这类督学,可能脾气再好的校长在长期相处之后对之也会产生消极的思想和看法。而想要消除这种不良的工作关系,还应该从督导自身着手,应该多提有建设性的建议和看法,少一些牢骚话和意见,这样反而能赢得校长的喜欢和欢迎,当然,这里也应杜绝“拍马溜须”的不当行为,让校长从交流中真正认识到督学的价值和作用。而这也助于督学自己在督导工作中构建自己的价值框架和价值归宿,同时也能赢得更多的威望和认可。
二、督学建议和校长决定应有效分割
督学与校长关系陷入僵局的原因之一就是,督学对校长工作干涉过多,有越俎代庖之嫌。这样一来,学校如同有了“两个”校长,必定让学校管理和教师工作遭遇重重阻力和障碍,而这将直接危害到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显然,督学在工作层面上对校长工作督导的“手”不能伸得太长,否则必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于是,这就需要对督学工作职责内容及范畴有一个比较清晰、具体的定义和规定,让督学的建议不要“越雷池半步”。因此,督学的工作应定位在“合理建议”层面,而真正对学校工作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校长,即最后对决策进行“拍板”的权力应该在校长手中,这种关系不能乱也不能换。相信,要维持学校工作健康发展的局面,督学建议和校长决定应彼此进行有效分割。
三、积极营造“谦虚求教”的对话方式
虽说督学因固有的经验和认识对学校工作有指点迷津的高度和眼界,但相对于某一所学校,某一个校长而言,你毕竟是属于“传教士”和“送经人”,也就是说,在很多时候,你可能未必对所督导学校的很多工作内容、工作关系有足够深入细致的了解,而这又会直接影响到你在督导学校工作上所能渗透的力度和厚度。因此,督学想要让工作真正符合所督导学校的实际情况,那么督学就应该要善于向校长咨询和求教,以便完善自己的督导工作架构。另外,校长在应对学校工作方面,碍于眼界和经验等原因,可能的确需要督学的悉心指导和真切帮扶,这就有必要向对方“虚心求教”,从而让自己成长得更快,也敦促学校工作再上新台阶。如此看来,督学和校长在工作交流方式和手段上,都应该要放得下“架子”“开得了口”。这样才更有助于双方工作关系的融洽与健康持久。
四、挖掘工作之外的“闲暇天地”
说到底,督学和校长都是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工作,也有自己的生活。我们在谈及学校工作的时候,很多时候可能太局限于工作本身了,结果搞得双方都很紧张和乏味。我想,督学和校长在工作之余,是否可以有一些个人爱好方面的交集呢?如,下下棋、喝喝茶、打打球等。这些工作之外的“闲暇天地”的有效开发和挖掘,对进一步深化双方的合作关系和朋友关系必定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毕竟,工作说到底还是人在做,而人是有感情、有思想和情绪的客观存在,我们不可能简单地抛开情感来谈工作,当然,也不能只谈感情不谈工作。因此,我想在工作之余开发一些交流、互动的平台和载体,可能会更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延伸。
其实,作为学校“掌门人”的校长,应该要有思想、有胆识、有智慧和有胸怀,成为一个有魅力的人,让学校熠熠生辉,而这样的校长自然会给督学留下不错的印象,当然,作为督学来讲,“有多少力使多少力”,尽好自己的职责,绝不越俎代庖也不消极怠工,真切地给校长建言、给学校把脉,最后送上真诚的“建议”和祝愿,我想这比任何牢骚话可能都要管用。
(作者单位:江苏江陰市华西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