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之语意连贯题
2017-07-07蔡桂萍
蔡桂萍
语意连贯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覆盖面之广,考查力度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也给我们今后的语文复习敲响了警钟。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语意连贯题不失分呢?现提出如下两条复习建议:
一、弄清楚考点,把握好题型
“连贯”是指句与句之间的组合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流畅,呼应自然。高考语意连贯题一般有三大题型:
1.排列句序(选择题)
正确排列句子顺序是考查语意连贯的常见题型,即将打乱的句子重新排列组合,如: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感所产生的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使用。
A.④①③⑥②⑤ B.④③①⑤⑥②
C.⑤③④①②⑥ D.⑤④③①⑥②
【参考答案】D
2.复位填充(选择题)
复位填充是语意连贯题考查的重点题型,它分为定句选位和定位选句。
定句选位,就是将所给句子按照一定顺序填充进去,使上下文衔接,如: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马是中国人喜爱的动物,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是极其温顺又充满野性魅力的动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马已经成为神奇与力量的代表。
①还让人们有了敬马王、打马球、赛马等习俗②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③它帮人们种地运货,和人们一起南征北战④作为六畜之首⑤马是人类的朋友和伴侣⑥千里马、老马识途等故事也十分深入人心
A.③②④①⑤⑥ B.③⑥①④⑤②
C.⑤③②⑥①④ D.⑤④②③①⑥
【参考答案】D
定位选句,就是从相似的句式中选取恰当的句子填入固定的地方,使之前后照应。如: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乐观的人看见问题后面的机会, ______。机会从来不会主动敲响你的门,无论你等待多少年,______。朝着既定目标前进______。
①悲观的人则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②悲观的人只看见机会后面的问题③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速度④需要你有反应能力和速度,它只如一阵风拂面而过⑤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充分发挥你的潜能⑥尽力发挥你的潜能,你就会发现机会的存在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参考答案】D
3.因境补文(主观题)
因境补文即根据语段内容及情境补写语句,使语段上下贯通,此种题型既考查语意连贯又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生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 甲 。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 三是 乙 。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字。
甲: 乙:
【參考答案】甲:就地取材,选料严谨。乙:讲究食补,以食养生
二、巧用三种方法,提高语意连贯题得分率
1.表达要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叙述角度一致。做题过程中,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暗换主语。
例如:好了,月亮上来了,而云把它遮去了一半,老远地躲在树缝里,像乡下姑娘,羞答答的。
分析:由“月亮上来了”“老远地躲在树缝里,像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可知本段文字是以“月亮”为陈述对象,而“云把它遮去了一半”更换了叙述对象,从叙述角度一致来考虑,应改为“被云遮去了一半”,使语意连贯。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这里的论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
例如: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分析: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可确定表明中心论点的B项。
(3)句式和音节的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强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性。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押韵。
例如: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埋伏和照应需要惨淡经营。埋伏处要轻轻一笔,若不经意; 。要使读者看不到斧凿痕迹,只觉得 ,如一丛花,如一棵菜。虽由人力,却似天成。如果看出来这里是埋伏,那里是照应, 。
①照应处要顺理成章,水到渠成②照应处要水到渠成,顺理成章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④自自然然,完完整整⑤便是死症⑥便太浅显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分析:从前后连贯的角度看,③④句中,句③不能和“如一丛花,如一棵菜”相衔接,而④句能。从音节和谐的角度看,能和“却似天成”句中的“成”押韵的有做题过程中,句①中的“成”,句④中的“整”和句⑤中的“症”。因此选B。
2.表达要合乎事理逻辑和语境。
(1)语言表达要符合事理。上下句在事理上出现“裂痕”,语言必然不通。前面说了两面,后面承接一面,反之,前面说了一面,后面承接两面;前面从好处说,后面突然从坏处说,反之,前面从坏处说,后面从好处说;没有因果的说成因果;没有递进的说成递进等,都会使句间失去连贯性。
例如: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澄河产瓜鱼, 背部有细骨一条,烹制后骨亦酥软可吃,极鲜美。这种鱼别处其实也有,有的地方叫水仙鱼,北京偶亦有卖,叫面条鱼。但我的家乡人认定这种鱼只有我的家乡有,而且只有文游台前面的澄河有。
A.长四五寸,通体雪白,莹润如羊脂玉,无鳞无刺
B.通体雪白,长四五寸,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C.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莹润如羊脂玉
D.莹润如羊脂玉,长四五寸,通体雪白,无鳞无刺
分析:A项。这道题是从逻辑角度考查的。从备选答案看,画线处省去的文字对瓜鱼的特点进行了描述。从逻辑分类看,“雪白”“莹润”应放在一起,说明其色泽特点,这样答案即可确定为A。
(2)语言表达要合乎语境。对于写景的复句或语段,要注意语境因素,要分析景物、情调、写法的特点。景物有远近、动静的不同;色彩有鲜明、暗淡的区别;气氛有热烈、凄凉之分;视角有高低、俯仰之异;感情或悲或喜;态度或褒或贬。这一切,在同一段文字里都应该保持和谐一致。
例如: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巍峨挺秀的秦岭消失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A.天气阴沉,满天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漫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臂了。
分析:A项。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调是阴沉凄凉的。从意境和描述层次两个方面确定为A项。
3.语句要前后照应。
照应常常和文章的内容主旨、层次结构有关,必须建立前有交代、后有照应的观念。在阅读中留心各种照应的实际意义,在书写中注意句中成分彼此照应,句子与句子间相互照应,使语句不矛盾不脱节。
(1)前后顺序照应。一段话中,哪些句子先说,哪些句子后说,这些都得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以使语句前后顺序得当,前后照应。
(2)关联词语的照应。关联词语是体现分句之间关系的外在标志,切实把握,有助于问题的解答。
(3)句式前后照应。句式前后一致,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諧、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是做好语言连贯题的一项重要内容。
(4)注意过渡照应。注意过渡、交代,使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和比照式的词语可以使表达的层次更明确,使句子前后呼应,句子与句子的联系更紧密。例如“也”“于是”“但是”“所以”等关联词语都能让人一目了然地了解句子间关系。“过去”与“现在”、“远处”与“近处”、“主观”与“客观”这样有比照式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前后呼应,进而使句意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