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该赋予学生五项班级管理权

2017-07-07毕旺兴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主选举

毕旺兴

摘 要 当前我国教育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特别是在班级管理方面,由于班主任的大包大揽,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力低、学习效果差的弊端。因此,提倡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多点自由的空间,可以从班干部的选举、班规的制定等五个方面给学生“赋权”,以引导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民主意识与自主能力,为实现班级自主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班级管理权 民主选举 师生协商 班级议事 单元组轮值制

当前我国教育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特别是在班级管理方面,大多数班级仍然沿用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班主任往往习惯于扮演支配者的角色,疲于大包大揽班级的大小事务,导致学生的自身需求被漠视、主体地位被弱化和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从而衍生出学生依赖性强、创造力低、学习效果差等教育弊端。如何才能给学生多点自由空间,促使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主观能动性的增强以及自主能力的提升?我们可以在班干部的选举、班规的制定这两个方面给学生“放权”,并通过“推行‘班级议事”,“实施‘单元组管理”和“完善评价体系”的措施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占据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从量变到质变,随着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等能力的不断提升,最终实现班级自主管理。

一、民主选举班干,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选举权

当前,大多数班级都是通过班主任直接指定的方式来确定班干部人选。这种班干部的产生方式虽然快捷省事,却存在着三大弊端:首先,班主任指定班干部,在班干部的产生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其中,容易导致学生的主体意识缺失;其次,被指定的班干部容易被其他同学错误地认定他们是班主任的“眼线”,造成班干部难以在同学中建立威信,甚至会被其他同学有意孤立;再次,有些被指定的班干部会自恃有班主任做坚强后盾,容易产生“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优越感,对待班主任言听计从,对待同学却是发号施令,工作中只会从老师的角度出发,而非为了同学的利益。因此,在选拔班干部的过程中最好能够打破由班主任凭主观印象任命班干部的惯例,采用“自荐(推荐)”与“众举”相结合的方式,力求选出有“群众基础”的班干部。

1.制定选拔标准

教师要确定好班干部的架构,拟定待竞岗位,拟定参选条件、待竞岗位的职责要求。虽然理论上每个学生都有当选班干部的资格,但是为了避免选出的班干部不得力,教师应该设立班干部“准入制”,在拟定参选条件时设置一定的“门槛”。

2.产生候选人

候选人的产生要分两步走:首先,让全班学生对照参选条件与待竞岗位的职责要求进行判断与选择,鼓励有参选意愿的而又符合条件的学生自荐参选,也倡导学生推荐和动员符合条件的同学积极参选;然后,公布参选人名单,并通过抽签的方式随机抽取班上5位同学组成“选举委员会”,“选举委员会”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参选人的资格进行审核,淘汰不符合条件的参选人后确定班干部的候选人。在这一环节中,最关键的是班主任对班干部候选人拥有审核权,此举能从根本上保证所有候选人都至少符合班干部的任职要求。不过,教师在行使审核权时不能为了省事而自己说了算,需要巧妙地在“幕后”进行有效“干预”——组织和指导选举委员会进行表决,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民主。

3.举行竞选演讲

候选人需要积极主动、客观公正地向全班师生介绍自己的情况,介绍自己的任职设想,回答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教师要提前指导学生撰写好竞选演讲稿,演讲稿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自己平时的表现如何、过去取得的成绩有哪些及假如当选后会怎样做。

4.开展民主投票

通过平时的了解与竞选演讲,在全班师生对各位候选人有了充分的了解后,开展民主投票。旨在体现当选的班干部是受到大多数同学认可的、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帮助新当选的班干部能够快速地在同学中树立起威信。

班主任在班干部的选举中要注意恰如其分地发挥好指导作用,既要利用好“设定班干部‘准入制”和“执行审核权”这两个“工具”在“幕后”掌控全局,又要充分发扬民主,大胆地把权力交给学生,让全班学生都能持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到选举工作中,选出乐于为大家服务的好干部。

二、協商拟定班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表决权

班规是用于指导班级日常管理工作正常运转的工具。有不少班主任在班规的制定过程中并不会考虑到学生层面的意见与建议,习惯于自己搜肠刮肚地罗列出一堆硬邦邦、冷冰冰的教条来充当班规。这种班规的产生方式只反映了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并没有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难以得到学生的支持与理解。鉴于此,笔者采用“师生协商”的方式来制定符合现实、学生乐于接受的班规。

1.广泛收集意见

教师可以先通过网络搜集一些优秀的班规样文供学生参考,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及实际情况拟定一套班规,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发出自己的声音。

2.拟定班规初稿

收集到的意见可能是零碎的、无序的或重复的,教师须要对它们进行梳理和整合,编排出一份班规初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扮演整理人的角色,对学生遗漏的事项,要予以提醒,通过师生协商,尽量争取到大多数学生同意后才能添加相应内容。

3.讨论修改

利用班会课,全班师生对班规初稿进行逐条讨论修改、举手表决通过,当对某一条款或内容出现争议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修正与调整。

4.投票表决通过

班规初稿经过讨论、修改后将作为试行班规,试行期为1~2个月。试行期满后,试行班规将接受全班师生的考核,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超过半数,试行班规将成为正式的班规。

班规作为一个班的规章制度须要由班级所有成员集体决定,用师生协商的方式制订班规,把规则的设计、制订、试验、评估等环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行使职权,充分发扬民主精神。

三、推行“班级议事”,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话语权

班级议事,就是将班级在管理与发展中出现的或即将面临的重大事项予以公布,利用较为集中的时间经由班集体讨论,并形成共识性决议,再付诸实践的一种班级活动方式。如果要完成某个班级层面的任务,可以通过班级议事集思广益,拟定完成任务的最佳方案;如果要解决班里存在的某个问题,可以通过班级议事群策群力,尋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班级议事的形式活泼多样,会因班而异、因事而异。在实践中,可以采取“班级议事会”与“班级听证会”两种方式。

1.班级议事会

“班级议事会”包括抛出议题、分组讨论、全班辩论和集体表决这四个环节。首先,由主持人抛出议题;然后,学生围绕议题分组讨论,在组内形成统一观点;接着,各小组委派代表依次发言,陈述各组的观点,代表发言完毕就进入辩论环节,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或继续就自己小组的观点作出解释、补充,或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表示赞同或提出异议;最后,主持人根据各陈述人的发言与辩论的内容及时作出归纳总结,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方案。这种班级议事方式常应用于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学生不良行为的纠正,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师生对班级某一问题的看法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形成班级积极舆论氛围,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

2.班级听证会

“班级听证会”分为准备阶段、听证阶段和表决阶段。在准备阶段,议案的草拟可以由班主任负责,也可以由班干部、科任老师或家长提议,议案需要提前公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与准备。在听证阶段,首先提案人宣读议案,然后进入听证辩论阶段,提案人就议案向全班学生征询意见,学生可以就议案提出疑问并请求提案人作出解释和回应,也可以就议案作出补充发言。在表决阶段,提案人须要根据辩论的内容及时作出归纳总结,完善议案形成决议,并由全体学生投票表决,赞成票数超过50%决议方能生效,最后还须要求全班学生在决议后面签名确认,以便日后能够以班级管理的运行机制落实决议。这种班级议事方式常应用于班级活动的实施、任务的执行以及班级规定的推行,以达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提高其自主性、自觉性,增强其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目的。

四、实施“单元组”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监督权

小组合作可以由课堂教育延伸到班级管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兴趣受好、管理能力等方面给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按照4人一组划分,每组的人员结构按一名“优生”、两名“中等生”和一名“潜力生”配置,力求让各小组的实力均衡、水平相当。在小组划分完后,按照“人人有事做,一人管一事”的原则对组内各个成员进行职责分工,职位分别有行政组长、作业督查员、纪律监督员和卫生监督员,每个组员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都可以行使管理权。

在班级管理中推行“单元组”管理法,其点晴之笔是建立“单元组轮值制”——规定每个小组值日一个星期,协助班主任和班干部做好班级各项工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成为班级的“行政管理者”。在推行“单元组轮值制”的过程中可设立值周班长、值周纪律委员、值周劳动委员和值周学习委员等4个岗位,组内明确分工,一人一岗。值周班长要配合班长管理好班里的大小事务;值周纪律委员要联合班干部管理好班级的纪律;值周劳动委员要负责监督班级的卫生工作;值周学习委员要监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督促同学及时完成作业。

通过推行“单元组”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行政管理者”的身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管理能力大有裨益。

五、完善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评价权

在班级管理中,评价学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教师管理班级的一种重要手段。目前,许多中小学仍然存在“老师是评价学生的唯一主体”的评价方式,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去。如何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建立一套多元化的、有效的评价机制,以期引导学生以评价主体的角色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1.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

基于“单元组”管理模式,可以把全班成员划分为老师、班干部、组长、组员等不同角色。这样,不同角色之间可以建立不同的评价方式,保证了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以“评价主体”的角色参与到评价工作中去。

2.推行“双向”评价机制

基于多元化评价方式,通过整合与细化一些评价环节,建立一种“双向”评价机制,有利于形成互相监督的局面。组长需要对组员作出中肯评价,组员也会对组长进行考核。建立“双向”评价机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评价的主体。

3.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建立多种形式的肯定、表彰、宣传相结合的激励评价机制,使得学生在参与班级工作的过程中有监督,有动力,有成功感。可以把激励机制建立在多元化评价方式与“双向”评价机制的基础之上,设立“文明学生”“优秀组员”“优秀合作小组”“优秀班干部”等荣誉奖励,“文明学生”“优秀组员”等荣誉的评定要与“班干评价”“组长评价”“学生互评”和“组内互评”等结果挂勾,“优秀班干部”“优秀组长”等荣誉的评定要与“其他同学对班干部的考核”“组员对组长的考核”等结果挂勾,“优秀合作小组”等荣誉的评定要与“教师评价”“班干评价”和“组间评价”等结果挂勾。这样的激励评价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向好”的动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的行为状态,还能够影响多元化评价方式与“双向”评价机制的执行水平与实效。

总之,我们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多点自由的空间,敢于赋权给学生,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发挥主体作用,这样既能增强学生责任感、民主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为实现班级自主管理奠定基础,也能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有利于班级的团结向上,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卢毅勤.小学健康班级培养策略议析[J].中小学德育,2016(4).

[2]陈大伟.民主需要教育和引导[J].班主任之友,2015(10).

【责任编辑 关燕云】

猜你喜欢

民主选举
我国农村民主选举问题研究
当前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教学设计
中央苏区与陕甘宁边区民主选举的比较探析
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制机制路径探析
做个“懒”老师,让班级管理“活”起来
兰州市绣河沿回汉聚居区民主选举的现状与管理研究
对我国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候选人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