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2017-07-07耿华培范金涛赵辉武晓娜罗江涛王永栋李跃晨李宏涛
耿华培 范金涛 赵辉 武晓娜 罗江涛 王永栋 李跃晨 李宏涛
·论著·
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耿华培 范金涛 赵辉 武晓娜 罗江涛 王永栋 李跃晨 李宏涛
目的 对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接收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方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天数、AMI的再次复发率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不定期随访,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卧床天数上均较观察组患者长,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2%小于对照组的99.4%,观察组AMI的再次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早期康复治疗,不仅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减少花费,减轻了患者的家庭负担,还降低了患者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及AMI的再次复发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
早期康复治疗;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不全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称为心肌缺血性坏死,属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的一种,是最严重的冠心病类型,患者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临床多表现为胸闷、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同时心电图发生心律不规律、血清心肌酶增多的改变[1],甚者会出现心率失常、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休克等多种并发症[2],患者的心脏无论结构功能亦或形态均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最终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而AMI的发生率也逐步攀升,仅中青年的发病率已达1.4%~8.5%[3],老年人甚之。临床研究显示,AMI的康复治疗在该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短期内康复治疗可加快患者心理及生理的恢复,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4];长期随访观察还发现患者AMI的再发率降低,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所引发的疾病病死率也大幅下降[5]。本试验对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宁晋县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45.12±8.41)岁。观察组:男31例,女14例;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41.72±7.92)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等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6-8]患者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颁布的有关缺血心脏病的标准,与此同时患者还应具有以下特点:(1)药物能够控制患者的室性早搏状况;(2)Killip心功能达到Ⅱ级;(3)其他组织器官不存在并发症。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康复治疗,一般为患者进行至少为期1周的卧床静养,并配以常规的药物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方案,一般康复疗程持续4周,并进行常规药物辅助治疗,对于符合早期溶栓指标的患者也可进行静脉的溶栓治疗。观察早期康复治疗的具体操作为:患者治疗的第1~2天进行卧床静养,并进行被动性活动;第3天,患者在家属及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被动坐位,每次进行5~1 min,2次/d;第4天,患者在被动坐位的基础上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第5天,患者主动活动四肢,并采取床上坐位;6~9 d时,患者从训练床边静坐到床边战立,每天训练2次,每次维持在5~10 min;10~14 d,患者从可以扶床边进行走动,每次走动5步,2次/d,训练至20步每次的室内步行,依旧每天2次;15~21 d时,患者可在走廊内每天进行两次长达50~300 m的步行;22~27 d,患者步行从300~500 m,并从上下楼梯1层加训到上下楼梯两层,2次/d;28 d患者日常生活已自理,可通过低水平活动平板运动试验进行出院后需进行的早期活动量的模拟。
1.4 康复训练注意事项 患者康复训练过程中,运动量的每次增加,医护人员都应密切关注患者活动结束后的血压、心率、心电图等的变化,有无呼吸困难、心绞痛等临床表现的发生,如若发生,应立即停止运动量的增加,或暂停运动。
1.5 疗效观察 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天数、AMI的再次复发率以及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患者出院后对患者进行不定期随访,并对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2组患者住院及卧床时间比较 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多为1~2周,总体住院时间为1~1.5个月,而
观察组患者最多卧床7 d,治疗后1个月基本恢复出院。2组患者住院及卧床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对照组35.21±8.9113.41±3.49观察组20.25±7.73*7.19±2.3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有坠积性肺炎、褥疮、便秘、四肢无力、精神抑郁等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对照组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9.4%,观察组为16.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患者AMI再发生率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总发生率为51.2%,观察组为23.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AMI再发生率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比较 n=45,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n=45,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AMI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冠心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循环障碍的发生、胸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热、心功能衰竭、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增多和白细胞数量增加等,与此同时心电图也发生进行性地演变。AMI患者发病前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并伴有四肢无力、胸闷气喘的前驱症状[9,10]。因此,AMI的康复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心脏康复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的重要康复手段,其本质为针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的二级长期连续综合预防,而小幅度的活动即在身体允许下进行的体能恢复训练是早期康复治疗的关键[11]。
传统常规康复治疗多采用卧床静养的方式,患者多卧床休息1~2周,这种康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体位与活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长时间的卧床会使患者出现耐力下降、腰酸背痛、床上大小便不习惯、腰肌劳损等,同时患者的机体也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血栓栓塞性疾病、肌力减退、坠积性肺炎、循环血量减少、便秘、废用性肌萎缩、肠蠕动功能的减退等;患者由于生活的不习惯与机体的不适感,心理容易出现消极萎靡的情绪,精神的抑郁与焦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恢复。患者并发症的出现加重了医护人员与家属的负担,花费增加,使得治疗的时间增加,对患者及家属、医护人员造成了巨大影响。
早期康复治疗极大弥补了传统康复治疗的不足。早期康复治疗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患者较早的改变体位并下床进行活动,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而这一优点也成为了早期康复治疗的一大关键性突破。早期康复治疗的进行加快了血流速度,促进了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短时间的建立,有效的改善了心肌的供血,儿茶酚胺分泌的减少降低了心肌的耗氧量[12],心血管储备能力增强,有效预防了冠状动脉硬化的发生,修复梗死心肌,最终降低了心绞痛的发生率与AMI的再发生率[13]。早期康复治疗虽然效果显著,但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身体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时应立即减少运动量甚至终止运动。
本试验研究表明早期康复治疗对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明显的疗效。通过对所有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卧床时间记录对比,显示对照组患者卧床时间多为1~2周,总体住院时间为1~1.5个月,而观察组患者最多卧床7 d,治疗后1个月基本恢复出院;而由于长期卧床而出现的坠积性肺炎、褥疮、便秘、四肢无力、精神抑郁等各种并发症,2组患者的观察数据也有较大差异,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9.4%,而观察组仅为16.2%,并发症的发生明显较少。通过对患者住院期间生活的观察及随访时对患者的调查,患者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率及AMI的再发生率分别是:对照组51.2%,观察组23.6%,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较大差异,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治疗在AMI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中,不仅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卧床时间,加快患者的身体恢复,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还降低了患者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及AMI的再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1 杨碧芳,黄素风.早期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的疗效观察.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937-2938.
2 Zhang Y,Li W,Yan T,et al.Early detection of lesions of dorsal artery of foot in z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nography.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2011,29:387-390.
3 梁欣,何翠竹,杨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93-95.
4 张丽,宋巧凤,王希柱,等.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河北医药,2016,38:2540-2542.
5 宁观佳,陈漠水.早期康复方案与常规康复方案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河北医药,2015,37:3331-3333.
6 陈海娅.3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左心衰的临床护理体会.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7-68.
7 张玲.急性心肌梗死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康复治疗.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2-253.
8 Malyszko J.Mechanism of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Clin Chim Acta,2010,411:1412-1420.
9 Izumi S,Muano T,Mori A,et al.Common carotid artery stiffness,cardiovascular function and lipid metabolism after menopause.Life Sci,2012,78:1696-1701.
10 曾欣,黄敬龙,林建才,等.早期运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不全的效果.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15,32:104-105.
11 孙筱笛,刘闺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302-306.
12 宁观佳,陈漠水.早期康复方案与常规康复方案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河北医药,2015,37:3331-3333.
13 白玉蓉,靳志涛,鞠鹏,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血糖水平与心功能不全和GRACE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7:232-234.
10.3969/j.issn.1002-7386.2017.13.032
055500 河北省宁晋县医院(耿华培、范金涛、赵辉、武晓娜、罗江涛、王永栋、李跃晨);河北省宁晋县苏家庄卫生院(李宏涛)
R 542.22
A
1002-7386(2017)13-2030-03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