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学的社会性和科学性

2017-07-07聂元生

侨园 2017年6期
关键词:宇宙速度纪年天马

文 聂元生

易学的社会性和科学性

文 聂元生

《易经》是中国文化最古老、最系统、最厚重的典籍,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文和科技的基础。易学源于《易经》之学,简称易学。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道之源”,起源于筮占,又高于筮占。

“筮术”隐含与当下学科认知的对应性

筮术种类繁多,包括六爻、八字、六壬、奇门、各派风水等诸多预测工具。我们反推它们的设计理念,都是以模拟宇宙天体运行规律,或者模拟社会运行规律,或者模拟自然运行规律为基础,以时间、空间等多维角度为坐标(宇宙)进行模拟,以天干、地支、九星、八门、八神、八卦为模拟“积木”,运用阴阳理论、五行学说去推演,来预测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及灭亡的结果;根据阴阳理论、五行学说,设计出我们所期望结果发生的先期行动方案,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风水布局”。

关于风水布局的概念,我们用现代语言简要地解释一下:“风”“水”就是自然界中变化最强的自然现象, 是对我们生活产生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所以“风水布局”就是积极的、合理的、主动的去适应和运用自然环境。

易学“筮术”理论隐含与当下社会政治、经济活动规律的对应性。

1.《奇门遁甲》与《玄空风水》理论中,九星的天体模拟太阳系九大行星,体现“地球”遵循太阳系的运行规律,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地法天”。

九星包括:天蓬星、天冲星、天心星、天任星、天禽星、天柱星、天芮星、天英星、天辅星。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的自然环境,受邻居即其他八大行星天体的影响是最大的。

《奇门遁甲》《玄空风水》的九星模拟体现的都是“地球”法“天道”的规律——即地球遵循太阳系天体系统或者遵循北斗九星天体系统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这些天体影响了我们地球上的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

2. 易学“筮术”理论,既反映模拟了当下社会政治运动规律,又反映了经济活动规律(以中国为例)。

比如具体表现政治上,1944-1963年,玄空风水定为“中五运”20年,五黄廉贞星(天禽星)居中五宫当令,此星五行属土,统领九宫。从国家大局上说,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因此经过了中日战争、朝鲜战争、中印战争,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964-1983年,玄空风水定为“乾六运”20年,六白武曲星(天心星)居乾宫入中当令,此星五行属金,乾宫主头、首领、政治,所以这段历史时期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运动,和“改革开放”国策调整。

1984-2003年,玄空风水定为“兑七运”20年,七赤破军星(天柱星)居兑宫入中当令,此星五行属金,兑宫主金融,所以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004-2023年,玄空风水定为“艮八运”20年,八白左辅星(天任星)居艮宫入中当令,此星五行属土,艮宫主土建,所以房地产行业兴盛。

易学“筮术”隐含与当下科学理论的对应性。

1.遵循时间上的天文学原则:

时间是天文学范畴,大多筮术都用阴阳合历。用干支纪年,是遵循阳历(公历),年与月的界定,都是以节气为准,这体现的是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行规律。以初一到初二十九日为小尽月,以初一到三十日为大尽月;以十二个月和十三个月(闰年)为纪年的,是遵循月球围绕地球运行为规律依托的。而且筮术节气时间的交割计算,与当下天文学数据完全相符。

《奇门遁甲》以甲子历为基础,又遵循阴阳合历的规律。比如公历一年365天,甲子历按60甲子日为基础,循环6次就是360天,这说明甲子历快于公历纪年,也就是快于节气的更迭,所以古人发明了奇门局置闰。当甲子纪日“符头(甲己日)”超过节气到9日,就要在芒种或者大雪日置闰,重新排列局数以应三候(15日一个节气,一个节气3候)。原理是近日点是冬至日,地球运行速度最快;远日点是夏至日,地球运行速度最慢,所以古人在夏至、冬至前一个节气芒种、大雪日置闰。在地球运行速度最快、最慢前置闰,误差较小,所以奇门具有符合与当下天文学测量数据相吻合的一致性。

2. 筮术遵循数字运算原理:

古人在发明筮术工具上,广泛采用了多种数学进制。比如用于时间纪年,采用了二进制(阴阳年)、五进制(八字小运)、九进制(玄空九星运)、十进制(十天干)、十二进制(十二地支纪年)、二十八进制(二八星宿纪年)、六十进制(甲子纪年)、六十四进制(六四卦纪年)、一百八十进制(玄空三元九运纪年)等。

3. 筮术遵循物理学指标:

在物理学上,从研究两个质点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出发,人们通常把航天器达到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分别称为第一宇宙速度V1=7.9公里/秒、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和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

《易传·系辞上传》:“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也可以代表地球的八个方向,与第一宇宙速度V1=7.9公里/秒,基本耦合;与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基本耦合,也就是地球的同步卫星的速度。

筮术里的十二地支,与代表超出地球以外的宇宙运动“速度”,即第二宇宙速度V2=11.2公里/秒,基本耦合,所以只有达到或超出此速度,才能脱离地球的束缚。

筮术《奇门遁甲》里的九星,代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八卦代表地球的八个方向,九星与八卦相加的数是17,与第三宇宙速度V3=16.7公里/秒,基本耦合。第三宇宙速度在理论上,是飞出太阳系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事实上,一定必须保证大于第三宇宙速度,才能飞出太阳系。

古人在筮术里应用的数字,是通过什么来确定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与现代科学数据总是不谋而合!

筮术理论歌诀的科学公式性

筮术理论歌诀符合数学公式

1. 六十甲子纳音: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以最小公倍数60,组成了六十甲子,即每个天干重复6次,每个地支重复用5次,进行相配。

关于纳音五行的计算公式

纳音五行数:木=1 金=2 水=3 火=4 土=5

天干纳音五行数:甲乙=1 丙丁=2 戊己=3 庚辛=4 壬癸=5

地支纳音五行数:子丑午未=1 寅卯申酉=2 辰巳戌亥=3

公式:天干+地支-5=纳音五行数(注:不够减直接得纳音五行数)。

举例:

求算:戊午纳音五行

戊=3 午=1 3+1=4 得出纳音五行火

壬戌纳音五行

壬=5 戌=3 5+3-5=3 得出纳音五行水

这个公式只能计算纳音五行,但是不能推算具体是什么“金”、什么“土”,其实这个也不重要。

2.天马贵人查法科学公式性:

寅(一)月见午,卯(二)月见申,

辰(三)月见戌,巳(四)月见子,

午(五)月见寅,未(六)月见辰,

申(七)月见午,酉(八)月见午,

戌(九)月见戌,亥(十)月见子,

子(十一)月见寅,丑(十二)月见辰。

从月支开始数数,以月数起步顺时针数,数到(月数+4)的地支为止,此地支即为本月天马。公式:n+4=天马,n=农历月数,按照节气划分。八月(酉月除外),八月天马同七月天马,都是“午”。

八月(酉月),是死地“马”,死地“马”的前身是七月“天马”——病马,病马需原地休整,所以八月“天马”充其量就是七月“天马”,不适用公式n+4=天马,其余都适用。

综上所述,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易经》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筮术是古人根据《易经》理论,创造的预测工具。

笛卡尔曾经说过:知识好比大树,哲学是树根,科学是树枝。哲学与科学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是相辅相成的。哲学是科学之母,她孕育了科学;科学的发展又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在任何时候两者不能对立和偏废!

猜你喜欢

宇宙速度纪年天马
燕云十六州地区辽代纪年墓研究
《故太师铭石记》纪年小考
古代的“干支纪年法”
第一宇宙速度的五种推导方法
“天马”鬛羚有绝技
解读“第一宇宙速度、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
苜蓿:天马的食粮
宇宙速度知多少
衢州市常山县天马一小
如浮云伴天马,共演西游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