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经济,另一种生活

2017-07-07丨赵醒

遵义 2017年7期
关键词:单车经济工作

■丨赵醒

共享经济,另一种生活

■丨赵醒

不想出门吃饭,就通过手机App叫个外卖;打算出门,无论是想要打车、开共享汽车还是想要骑共享单车,都有对应的App,甚至自驾车想要停车,都可以在共享停车位app上找到资源……在互联网的大潮下,最近的热门词之一无疑是“共享经济”的:从最初进入中国的UBER到后来的滴滴出行、眼下一下子涌出的共享单车摩拜、ofo等、房屋共享的Airbnb等等,共享经济以一种你无法抗拒的便利性、多样性等特点,迅速改变着人们原来的生活消费以及思维方式。

有报告显示,6亿国人参与到了共享经济的大潮中,这意味着每两个人中就有近一个人正在享受共享经济的“红利”。

共享经济快速生长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

共享经济,也就是分享经济。百度对共享经济是如此定义的: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有的也说共享经济是人们公平享有社会资源,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付出和受益,共同获得经济红利。此种共享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作为媒介来实现的。

共享经济牵扯到三大主体,即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方、供给方和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LBS应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

共享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者,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对于供给方来说,通过在特定时间内让渡物品的使用权或提供服务,来获得一定的金钱回报;对需求方而言,不直接拥有物品的所有权,而是通过租、借等共享的方式使用物品。

由于供给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是闲散或空余的,而非专门为需求方提供的。供给方从商业组织演变为线下的个体劳动者。因此,需要有一个平台对数量庞大的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撮合。因此就产生了共享经济的平台公司。

与传统的酒店业、汽车租赁业不同,共享经济平台公司并不直接拥有固定资产,而是通过撮合交易,获得佣金。正如李开复所说“(Uber、阿里巴巴和Airbnb三家)世界最大的出租车提供者没有车,最大的零售者没有库存,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没有房产”。这些平台型的互联网企业利用移动设备、评价系统、支付、LBS等技术手段有效的将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最优匹配,达到双方收益的最大化。

国家信息中心下属的分享经济研究中心于2月28日发布了《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2017》,其中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分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为345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分享经济融资规模约1710亿元,同比增长130%;参与分享经济活动的人数超过6亿人,比上年增加1亿人左右;分享经济的提供服务者人数约为6000万人,比上年增加1000万人;分享经济平台的就业人数约585万人,比上年增加85万人。

《报告》预测,未来几年分享经济仍将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分享经济交易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到2025年占比将攀升到20%左右。

外媒也撰文指出,“分享经济”在中国已进入黄金时代,中国依然是“分享经济”的领先者之一。其实,“分享经济”在西方兴起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的“分享经济”起步晚于海外,成长却很快,这得益于2010年以来网络和智能手机在中国的普及,手机小额支付的便捷化和O2O的发展。而在精神内核上,“分享经济”也与中国人乐于分享的传统美德和少花钱多办事的消费需求相契合。

相对于传统经济活动,分享经济活动具有“三低三高”的明显优势,即低成本、低门槛、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高可信。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期,分享经济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重大机遇,对于贯彻落实新的发展理念、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起共享出行的成熟,麦肯锡调研指出,中国的共享空间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尚存很大的发展空间。共享空间涵盖在线短租、长租合租及共享办公等领域,目前主要集中于在线短租。当前在线短租模式每年盘活的闲置个人房产资源约120万平方米,增速达20%以上,最常见的场景为消费者周末短途及国内长途旅游。同时,在线短租为各地创造了新的家政及周边行业的就业机会。

包括劳动力共享和高技术共享的共享技能则处于起步阶段。问卷调查显示,过去一年曾经使用共享技能服务的受访者比例,在一二线城市约2%,而三四线城市不足1%。生活服务、医疗健康及物流人力是现阶段普及程度较高的共享技能类别。同时,约80%受访者表示未来一年将增加在此类平台的支出,人均增幅达27%。

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沙莎说道:“面对分享经济带来的变化与挑战,传统企业应积极应对,探索与分享经济新型关系、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对于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并利用共享经济提供新型公共服务;而分享经济的领军企业则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传统企业及政府合作探索其社会价值。我们建议,社会各方保持开放交流、协调协作的姿态,构建完善的生态体系,以实现多方共赢。”

颠覆传统消费模式

共享经济这个术语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马科斯•费尔逊(Marcus Felson)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Joe L. Spaeth)于1978年 发 表 的 论 文(Community S t r u c t u r e a nd C ol l ab or at ive Consumption :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中提出。共享经济现象却是在最近几年流行的,其主要特点是,包括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这个第三方可以是商业机构、组织或者政府。个体借助这些平台,交换闲置物品,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或者向企业、某个创新项目筹集资金。2011年,合作性消费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将改变世界的十大想法之一。

关于共享经济的驱动力,科恩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消费者感觉有更大的主动权和透明度。现在人们经常会遭遇到四个问题,即波动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共享经济能使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充分发挥自我掌控能力。第二,当今世界范围内正出现信任危机。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对目前的商业和其他大规模组织的信任度越来越低。不少人对大商家的印象并不佳。为此,当他们发现卖家与自己产生共鸣时,感觉更可信,这类消费更具吸引力。第三,消费者和供应者都在交换过程中更受益。消费者通过合理的价格满足了自己的需求,供应者从闲置物品中获得了额外的收益。

乌镇扫码租车亭。(潘义军/摄)

“合作实验室”创建者、作家瑞奇•柏慈曼(Rachel Botsman)和企业家卢•罗格斯(Roo Rogers)在合著《我的就是你的》(What’s Mine is Yours)一书中也表示,共享经济源自人类最初的一些特性,包括合作、分享、仁慈、个人选择等。信誉资本带来了正面、积极的大众合作性消费,创造了一种财富和社会价值增长的新模式,共享经济将颠覆传统消费模式。

柏慈曼进一步分析了推动共享经济的几个驱动力。第一,信息技术和网络社会,包括开放数据、网络的普及。第二,人口增长以及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据联合国预测数据,至205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64.1%的人口、发达国家将有85.9%的人口为城市人口。高密度的居住人口为共享资源和服务提供了更多机会。第三,日益扩大的收入不平等。第四,全球危机的增多。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失业与收入失去保障,这进一步促使共享经济的流行。此外,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飓风)也使得共享经济日益受欢迎。

哈佛大学法学教授尤•本科勒(Yochai Benkler)认为,正是“公地悲剧”激发了共享经济,即我们所有人都是为了自我利益而行动,为了提高自我生活质量,以及面对自然资源日渐衰竭而进行资源共享。美国环保人士安妮•丽娜尔(Annie Leonar)在其影片《物品的故事》(The Story of Stuff)中也强调,由于资源的日益缺乏,可替代选择越来越为更多人接受,合作性消费是对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可持续性发展、减少浪费和降低对环境破坏的较好的选择方案。

共享经济的特点是,在陌生的个体之间通过第三方网络平台进行物品交换。因此,除了网络这一基础条件外,信任是实现共享经济的另一个基本条件。正是这个平台,为共享经济群体的个体建立了相互有效的、值得信任的关系。第三方在共享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了巨大的金融收益,投资者也十分看好这一新型经济发展模式。

在过去几年中,共享经济稳步发展,全球各地上千家公司和组织为人们提供了共享或者租用商品、服务、技术和信息的条件。据福布斯估计,2013年共享经济价值达到35亿美元,增长25%。例如,叫车服务平台“Uber”最近成功融资12亿美元,其价值已超过180亿美元;又如,房屋出租平台“Airbnb”最近成功融资4.5亿美元,其价值已达到100亿美元。

但是,共享经济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这类新型经济活动在应用于现有法律和规范时存在模糊边界。对此,科恩认为,从历史上看,政府或相关机构根据这些新模式对现有法律或规范做出调整或创建,将会有利于新经济活动更健康、更大规模地发展。

让工作与生活高度融合

共享经济时代,在技能、人脉、服务上拥有一技之长的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寻找到与之相配的工作,人们可以根据自己所擅长的来自由支配自己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场所做什么样的事情,根据自己的兴趣所在,制定目标,决定自己要成就一番怎么样的事业。

工作即生活,生活即工作。这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此时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工作当成为人生一大乐趣。并成为生活方式的一种。当工作成为一种分配时间、置换资源的方式,将来我们或许可以用一份工作来满足自己的爱好,通过另一份工作交朋友,再用第三份工作来挣钱。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传统社会束缚了人性,让很多人机械的工作,而互联网给予人性回归的通道。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网络,而每个人都成了一个ID,具有明显的符号特点,让人一目了然,互联网是我们的人格特点得到了发挥空间。

人类从古至今,一直为了生活而奔波。古代劳动人民需要根据时节决定种植什么粮食,然后用以维持家计,现代人需要根据待遇高低选择一份工作过上好日子,人的兴趣、生活和工作、劳动是分开的。而在共享经济时代,我们的生活与工作融为一体,这就是一种社会文明的进步。

这个时代的主流产品不是物品、货物,而是抽象的思想、情感。这个时代的主流工作也同样不是朝九晚五,固定办公。而是有技能、有经历、有能力。共享经济模式使人们的职业变得更多元化,比如自由职业的兴起。

传统商业模式是:“劳动者——企业——消费者”,共享经济模式是“劳动者——共享平台——消费者”。按照这种发展,你会惊讶的发现:在未来企业将消失,只剩下不同拥有资源和需求的人,以及不同的共享平台。

无论从生活角度还是经济角度,“人”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自由。共享经济解放出来很多“自由人”。大量“自由人”和“消费者”聚集,让供求双方更自由的选择。这也自下而上推动着制度变革,提升了经济运行的效率。

共享经济最大的吸引力在于灵活性:几乎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参与,并受益其中。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工作越来越细分,朝九晚五工作制对许多工作来说并不必要,常常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规划用业余的时间,在共享经济中付出资源享受利润。

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人人都在变化中寻找机遇。越来越少的人像父辈一样,一生只做一份工作。只要你拥有经验、技能,拥有一部手机便能为你的资源带来收入。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室、没有规定工作内容的合同、工作时间灵活可变,收入还可以赶上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

在美国,不在特定场所去工作的人们已经占到了整个美国工作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着。

共享经济能让人们根据自己的日程来选择工作,而不是让工作来安排自己的日程。同时,人们对职业生涯的期许多种多样,并且在一生不同阶段中会不断变化:兼顾家庭、实现理想、挣更多钱、或者成为某方面的专家……一份全职工作难以满足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

在未来,全职工作将不再是你的身份标签,或者唯一的收入来源。你可能同时是 Uber 司机、Airbnb 房东、Instacarter 买手、Taskbabbit 达人。通过这些共享经济平台,你可以灵活地交换时间、技能和金钱,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还可以从中交到不同圈子的朋友,获得新的技能和职业机会。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共享经济还能够提供多元化的职业道路,抵御潜在的失业风险。

自由职业一定会成为未来中国工作的主要形式。共享经济在高度机械化、纪律化、标准化的社会化大生产之外,给了供求双方更自由选择、更自由供给、更个性定制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共享经济具有了“自由人”的联合意味。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自由需要以“协作精神”为基础。如果没有协作精神,这种自由就成为无序的碰撞,毫无价值可言。

共享经济这种“自由人”的联合形式,属于协同共享,它或许将会在很长时间里与传统商业模式共存,两者也存在一定的协作关系,虽然共享经济现在仍然是星星之火,但是必将成为改变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力量。

遭遇“成长的烦恼”

共享经济“红火”,快速生长的新业态却让消费者“爱不起”。上海市消保委副秘书长宁海介绍,特大城市的共享单车市场从去年以来爆发式增长,投诉量也随之飙升,2016年上半年涉及共享单车的投诉仅有8起,到下半年就涨到了176起,今年截至3月6日已接到投诉463起,超过去年全年。

上海市消保委近日对共享单车进行的200次消费体察发现,自行车乱停放问题成为居民不满的一大焦点,37%的车辆是在有明确标识公共停车区域之外找到的,在早晚高峰时段内的乱停放问题尤为严重。

同时,体察还发现,“充值容易退费难”是共享自行车备受消费者质疑的焦点问题。体察范围内的7家共享单车品牌中仅有ofo(公司)在使用指南中明示“余额可申请退还”;摩拜单车、贝庆单车、享骑出行在充值条款中注明“余额不能转移”,但未明确说明余额是否可以退还以及如何退还;小鸣单车、猎吧出行、优拜均表示“余额不可退还”。

“互联网+”的共享经济相对传统的资源匹配模式有了质的飞跃。然而,在这样的飞跃中,作为全新业态的共享经济却在资本的裹挟中快速生长着。而互联网时代商家、平台和消费者所在地的分离,新业态监管“无据可依”以及诚信体系尚待建立的客观现状也给这一行业的净化和监管带来了新的难度。

“上海的无桩共享自行车投放总量达45万辆,有桩共享自行车8万辆,城市的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了。”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总工程师徐道行说,截至今年2月,上海已有超过30家企业开展共享单车业务,注册用户超过450万,还有企业打算前来“抢滩”,“未来一旦平台倒下,谁来收尾就将成为一个问题。”

商家、平台、消费者都不在一个地方,消费却依然可以实现,这是互联网经济的魅力,但也给消费维权和监管带来了种种难题。

以互联网民宿行业为例,互联网民宿企业对资源的审核很多时候仅仅是基于房东上传的内饰照片等,对其是否具有营业资质、消防条件如何、实际的地址和交通便利程度、是否如描述中声称提供的设备设施实际状况等问题均没有足够的核查。

此外,诚信体系的缺失也是共享经济企业面临的一大共性问题。共享单车被上锁、二维码和车架号被刮坏、藏进绿化带和自家车棚甚至还有网民直播将共享单车扔进河里……共享资源遭遇恶意损毁后常常面临难以追责的局面。

这种经济形态确实存在诸多风险和问题,但政府对待它们不能一味“堵”,而是需要“堵疏并用”。根据新形态出现的情况,想办法进行规范管理,完全成熟后再上升到法律层面做出规范。

对新业态的治理,政府宜疏不宜堵,政策的更新需跟上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步伐。市场创新需要政府的鼓励,而不是一味打压;同时政府也不能纵容新生事物野蛮生长,而必须将其引向良性发展的正确轨道。面对共享经济,政府更应懂得“信任”与“分享”的意义,明确主次和责任,学会放手,不忘监管。

猜你喜欢

单车经济工作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飞吧,单车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不工作,爽飞了?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选工作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