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贤妻慈母 人间大爱

2017-07-07文丨

遵义 2017年7期
关键词:贤妻慈母病魔

文丨 凌 一

贤妻慈母 人间大爱

文丨 凌 一

在正安县和溪镇杉木坪一带,赵友群算得上一个名人,只要提起她,孝女、贤妻、慈母……不管是学校的师生、亲戚朋友、还是乡里乡亲,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40多岁的赵友群,虽然仅仅跨过小学一年级的学堂门,却为人们竖起了贤妻慈母的典范。

她16岁那年,大姐出嫁,父亲突发疾病身亡,母亲伤痛欲绝,失魂落魄,年幼的她,在承受丧父之痛的同时,勇敢地担起家庭的重担,抚养弟妹,为母亲“疗伤”。

都说好人有好报,但上帝并没有垂青于她。弟妹长大,母亲病愈,她也到了出嫁年龄,原本以为可以好好过自己的小日子了,哪知不幸又再次降临。

结婚一年后,儿子出生了,可是“添人进口”不但没有给家庭带来喜庆,反而给这个美好生活才刚刚开了一个头的家庭降临了灾难——儿子患“先天性左耳道闭锁,外耳畸形”病。面对这个听起来陌生,说起来绕口的疾病,全家都傻眼了。为了不影响丈夫学校繁忙的工作,她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的求医征途。遵义医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西南医院、华西医大附属医院……一路求医看病的经历,留下的是她焦虑而疲惫的身影。

四处奔波为儿子求医还没有看见一点希望,但灾难又一次降临这个不幸的家庭。丈夫因工作忙碌患上肛周脓肿病。住院治疗期间,她每天往返于家与医院之间,既要悉心护理手术后的丈夫,又要照顾年老的公公婆婆、患病的儿子。丈夫手术后的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她没有吃好一顿饭,没有睡好一个安稳觉。但她日渐消瘦的面容并没有换来丈夫的康复。因为错过最佳手术时间,丈夫的第一次手术以失败告终,形成肛瘘。之后,丈夫又连续做了四次手术。每一次手术,她都操碎了心,每天都在妻子、儿媳、母亲的角色之间不停的转换。

好不容易治好了丈夫的肛瘘,家庭的重心又重新转移到了孩子的“耳朵”上来。因为长年和医院打交道,不但丈夫的工资,家庭微薄的收入全都送到了医院,而且还债墙高垒。为了治好孩子的耳朵,为了偿还债务,她辞别公公婆婆、丈夫、儿子,背井离乡,涌进滚滚打工洪流。

……

2003年,杉木坪学校聘请她为学校食堂工人后,她整天琢磨,如何才能让老师和小朋友们吃得饱,吃得好。除了悉心钻研,长年积累烹饪技术外,每每吃到好吃的菜肴,她总是不厌其烦地讨教烹制方法。有时下午收拾完碗筷后,常常上山挖野菜来丰富老师们的餐桌。这样,老师们总是能够花最少的钱吃到最好的美食。

十多年漫长的寻医路,孩子的耳朵终于在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整形外医院治愈。但全家寄予厚望的儿子,在叛逆期,加之结交了不三不四的朋友。从厌学到和老师扯皮,再到逃课,最后索性不回家杳无音信。全家心急如焚,四处寻找,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终于在网吧找到儿子。她和丈夫不厌其烦地和儿子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儿子才回到了学校。

不久,她感到身体不适,经重庆新桥医院诊断为乳腺癌。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又一次遭遇了晴天霹雳。亲朋好友听说她患了癌症,都非常心痛,老老少少都不约而同来看她,送钱送物,鼓励她一定要坚强,一定要战胜病魔。

面对这个谈虎色变的病魔,她没有退缩,因为八十高龄婆婆还需要她照顾,孩子还没有长大成人,她选择了平和与面对。在丈夫的关心、鼓励和帮助下,她终于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成为医生眼里抗击病魔的勇士,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因为丈夫呕心沥血的耕耘,杉木坪学校在打造书香校园方面在独树一帜,昔日不起眼的学校一次又一次获得殊荣,成为很多学校学习的典范。无疑,这些荣耀凝聚着丈夫的智慧和汗水,同时,得力于她这个贤内助的鼎力支持和默默付出。

学校书香校园的名声响亮后,学校简陋的食堂就频繁地迎接着一拨又一拨远方的客人,客人们无不对她灶上的手艺“啧”“啧”称奇,都说吃得可口,吃得舒坦,吃得开心。她这烹饪手艺不但让全家,全校一百多师生饱口福,连学校附近的群众也都称赞不已。学校附近有红白喜事,总要请她掌勺烹饪,招待客人。于是大家送她一个“五星级厨师”的雅号。

赵友群,一个没有知识文化的农村妇女,一个默默付出不求回报的人,却用她的善良、贤淑、执着、责任演绎着对父母、公婆、弟妹、丈夫、孩子的爱,演绎着对学校师生、对社会的人间大爱。

猜你喜欢

贤妻慈母病魔
慈母心
从苏轼眼中的“贤妻”形象看宋人心中的女性范式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向往春天
同心战病魔
《兄弟》中贤妻时期的林红形象解读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病魔无情 师生有爱
慈母盼归的心
不妨做个“狡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