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硕士研究生的乡村实践
——记碧峰镇平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俊
2017-07-07文丨骆礼俊
文丨 骆礼俊
一位硕士研究生的乡村实践
——记碧峰镇平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张俊
文丨 骆礼俊
平安村第一书记张俊入户宣讲政策
张俊是2013年正安县在贵州省第一届人才博览会上引进的硕士研究生。
2016年,张俊被正安县畜产办选派到碧峰镇平安村担任“第一书记”。
从硕士研究生到驻村第一书记,其落差不言而喻。一脸儒雅的张俊没有失落,更没有大材小用之感,他略微收拾心情,就一头扎进了碧峰镇平安村的山山水水。
为帮助平安村啃下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张俊深入挂帮村认真走访,足迹遍布平安村9个村民组,共计376户贫困户。每到一户,他都要详细询问贫困户的家庭成员、收入支出及发展意愿等情况。他认真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已将自己融入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是当地百姓拥戴的“第一书记”。
决不让一户贫困户落下
在走访帮扶户骆义忠时,张俊吃惊地发现,骆义忠用野草当葱叶来煮面条,锅里还泡着曾经用来包熟油的塑料袋,住房简陋,成了危房,且灯未亮、水未通。见此场景,张俊顿觉心如刀绞,差点掉下了眼泪。骆义忠家有3口人,大儿子外出打工后,已失去联系多年,二儿子不务正业四处游逛,对骆义忠的生活不闻不问。
骆义忠实为一名孤独的老人。
为保障骆义忠有房住、有水喝、有电灯、有收入,张俊苦心孤诣为骆义忠协调了养牛项目、危房改造指标和低保,并为骆义忠开通了电、架通了水,后期还送去了慰问金、粮油等生活物资。
为感谢张俊,骆义忠把自家积攒的鸡蛋要送给他,怕伤老人的心,他委婉地说:“老人家,你的鸡蛋自己留着吃,你的心意我领了,这些不算什么,有我做得不好的地方请你随时讲,我都在村里。”
规划农业发展布局
到村后,张俊全身心投入平安村农业生产发展上。他仔细分析,挖掘优势,激活资源,总结提炼出平安村“一园一区一带”农业发展布局,即利用沙坝组地势平坦,视线开阔,良田较多,水源丰富等资源优势,打造一个沙坝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园;利用小窝凼组海拔相对较高,气候凉爽,高山草甸资源丰富等资源优势,通过“村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打造一个小窝凼肉牛养殖小区;利用沙坝至小窝凼组沿线公路满山荒土,通过培植蜜源植物,沿公路打造一条沙坝至小窝凼组中蜂养殖+蜜源药材植物种植+观光旅游”相结合的综合产业示范带。
为早日让平安村“一园一区一带”农业布局真正成形,张俊四处奔走,为平安村协调养牛项目共计78.4万元,覆盖贫困户达49户。协调中蜂养殖项目15万元,覆盖贫困户达60户。
为了经营管理好集体经济,保证养殖场饲草持续供应问题,张俊到县畜产办协调退牧还草及人工种草项目12.18万元,退牧还草200亩,人工种草400亩。通过“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切实带动50户利益联结贫困户脱贫,预计将实现贫困户年底1000元分红目标。
第一书记为帮扶户解决输水管
扶贫先扶智
通过走访调查,张俊了解到平安村发展生态畜牧业农户较多。其中,生态养牛户65户,牛存栏315头;生态养羊户3户,羊存栏400只;中蜂养殖户75户,发展中蜂375群。但多数养殖户缺乏专业知识,养殖技能不强,管理理念不高。为了提高农户养殖技术水平,增强养殖管理能力,树立科学养殖理念,张俊到县畜产办协调培训工作,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平安村开展养殖技术培训2场次,参训人员达160余人。同时,张俊还到平安学校开展畜牧科技知识进校园活动,为平安学校学生作畜牧科技知识讲座,深受学校师生一致好评。“像张俊这样的高才生能到我们学校来授课,是我们学生的福气,也是我们乡村教师学习的榜样。”平安学校教务处主任朱武端如是说。
治病要治本,扶贫先扶智。张俊利用第一书记上讲堂、开群众会及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向百姓宣传党的政策、传递党的声音,巧妙地将国情、县情、村情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采取通俗易懂的群众话,深入浅出地宣传国家政策,引导群众正确理解“要帮我,要我帮,我要帮”的深层含义。要求当地百姓转变观念,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摈弃过去“等、靠、要”不良作风,劝告群众要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脱贫。
驻村期间,张俊发现平安村办公条件和动物防疫设备落后,对平安村正常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为提高该村办公效率,保障防疫条件,改善工作环境,经县畜产办领导批准后,为该村解决办公经费共计7万余元,为平安学校协调学前班课桌椅经费5000元。
在脱贫攻坚路上,张俊始终坚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人生信念,认真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已将自己融入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是当地百姓拥戴的“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