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种植密度、垄沟深度及覆土厚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7-07-07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行菜用垄沟

蒙 懿

(荔波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黔南 558400)

马铃薯种植密度、垄沟深度及覆土厚度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蒙 懿

(荔波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黔南 558400)

目前国内关于冬作早熟菜用马铃薯栽培技术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产业缺乏科学理论支持,文章通过介绍基于贵州实地种植试验的大垄双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以期解决早熟菜用马铃薯种植的一些实际问题。

马铃薯 大垄双行密植 高产栽培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饲、工业原料兼用的多用途农作物,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之一,拥有产量高、适应范围广、营养丰富的特点,在我国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农业科学支持下稳步提高,马铃薯在我国增加食品营养源、丰富市场食品种类、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未来栽培技术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1 研究背景

贵州具有发展早熟菜用马铃薯的资源和效益优势,面积增长潜力巨大,但由于缺乏适用技术,单产水平与发达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开展对早熟菜用马铃薯生产的科学研究与探索,对发展配套生产技术以及提高早熟菜用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价值。

文章以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方法并举的方式,通过探索大垄双行密植技术各个方面对早熟马铃薯生产的影响,以及基于试验数据的分析研究,尝试建立一套适合早熟菜用马铃薯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为更好地发挥早熟菜用型马铃薯品种的生产潜力提供科学的依据。

2 马铃薯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2.1 试验田数据

试验地点位于荔波县播尧镇和平村地腊组,海拔714 m。试验田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32.57 g/kg、全氮1.77 g/kg、全磷1.63 g/kg(P2O5)、全钾4.77 g/kg(K2O)、碱解氮140 mg/kg、有效磷35.1 mg/kg、速效钾138 mg/kg、缓效钾102 mg/kg、pH5.86。前作为水稻,光照充足,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土壤为黄红潮沙泥田。

2.2 试验设计及流程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7个密度处理,即4 500株/667 m2;5 000株/667 m2;5 500株/667 m2;6 000株/667 m2;6 500株/667 m2;7 000株/667 m2;7 500株/667 m2。3次重复,小区宽3.5 m,长4.8 m,小区面积为16.8 m2,采用双行(40、80 cm)起垄栽培。

表1 马铃薯不同密度的产量

2013年12月28日播种,播种时各处理均施农家肥1 000 kg/667 m2、撒可富复合肥(N∶P2O5∶K2O=15∶15∶15)150 kg/667 m2。各处理栽培管理一致,齐苗后培土1次,并喷施保护剂代森锰锌和农用链霉素预防疫病,现蕾期第2次喷施金霜克和农用链霉素防治疫病,盛花期第3次喷施抑快净和农用链霉素防治疫病。2014年5月29日收获。

2.3 结果与分析

从试验结果(表1)可看出,以处理3(5 500株/667 m2)产量最高,达1 840.17 kg/667 m2,位居第1;处理7(7 500株/667 m2)为1 829.06 kg/667 m2,位居第2;处理4(6 000株/667 m2)为1 728.26 kg/667 m2,位居第3;处理6(7 000株/667 m2)为1 691.75 kg/667 m2,位居第4;处理1(4 500株/667 m2)为1 686.59 kg/667 m2,位居第5;处理5(6 500株/667 m2)为1 679.85 kg/667 m2,位居第6;处理2(5 000株/667 m2)为1 673.5 kg/667 m2,位居第7。

2.4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早熟菜用马铃薯,以5 500株/667 m2密度产量及商品薯率为最高,7 500株/667 m2密度的产量次之,但用种量增加。

3 垄沟深度及覆土厚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3.1 试验田数据

试验地点位于荔波县朝阳镇八烂村洞阳坝,海拔415 m。试验田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16.61 g/kg、全氮1.06 g/kg、全磷1.81 g/kg(P2O5)、全钾12.02 g/kg(K2O)、碱解氮89 mg/kg、有效磷75 mg/kg、速效钾126 mg/kg、缓效钾114 mg/kg、pH5.25。试验田前作为水稻,光照充足,排灌方便,肥力中上等,土壤为黄红潮沙泥田。

3.2 试验设计及流程

垄沟设4个深度,分别为A1:10 cm;A2:15 cm;A3:20 cm;A4:25 cm。覆土设3个厚度,分别为B1:5 cm;B2:10 cm;B3:15 cm。试验设12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A1B1(CK)、处理2:A1B2、处理3:A1B3、处理4:A2B1、处理5:A2B2、处理6:A2B3、处理7:A3B1、处理8:A3B2、处理9:A3B3、处理10:A4B1、处理11:A4B2、处理12:A4B3。3个重复,36个小区,随机区组。小区长4.5 m,宽2.4 m,小区面积10.8 m2。采用双行栽,株距20.2 cm,密度5 500株/667 m2,每小区88株。小区四周及重复间走道0.5 m,试验地四周设保护行。

表2 马铃薯不同垄沟深度及覆土厚度的产量结果

各处理栽培管理一致,种薯切块后用滑石粉加农用链霉素加甲基硫菌灵拌种,施宜化复合肥100 kg/667 m2、硫酸钾15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作基肥,基肥采用条施,播种后覆土,并喷施芽前除草剂乙草胺防治杂草。出齐苗后结合中耕除草用硫酸钾15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追施1次提苗肥,疫病防治:齐苗后15 d至收获前是最佳的防治时期,打防护剂进行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应拔除病株并远离种植区深埋,并及时使用治疗剂。

3.3 结果及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处理2(垄沟10 cm、覆土10 cm)的平均单产1 997.01 kg/667 m2,位居第1。处理12(垄沟25 cm、覆土15 cm)产量最低,为1 470.44 kg/667 m2,比对照减产25.12%。

3.4 结论

不同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大,不论是垄沟过深或覆土过厚都对产量有影响,处理2(垄沟深度10 cm覆土、厚度10 cm)因其产量最高,生育期适中,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4 结语

试验将栽培技术和品质检测相结合,分项研究密植技术、垄沟深度及覆土厚度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在试验数据基础之上总结最优种植方案,从而得出一整套科学的早熟菜用马铃薯高产技术。但该试验也存在不足,缺少综合技术条件下的试验数据,尚有待进一步的试验研究。

猜你喜欢

双行菜用垄沟
垄畦类型对设施番茄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周铁衡
种蒜达人:亩产轻松超过2000千克
玉米大垄双行膜下滴灌栽培技术要点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
外源硒及脯氨酸对菜用黄麻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菜用大豆浙鲜豆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