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应用于胃镜下活检后出血临床研究
2017-07-07游福年
游福年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 脾胃病科,福建 龙岩 364000)
中药粉应用于胃镜下活检后出血临床研究
游福年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 脾胃病科,福建 龙岩 364000)
目的:观察胃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粉治疗活检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胃镜检查取活检后出血较大且不能短时间内自行止血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胃镜下取活检后予喷洒中药止血粉治疗,对照组患者胃镜下取活检后予喷洒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治疗,对两组的有效率、再出血率、3 d后粪便隐血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3 d后粪便隐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取活检后出血的患者给予胃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粉治疗,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且能很好地预防再次出血,促进活检后人工溃疡的止血愈合,临床效果较显著,可进行推广和应用。
出血;胃镜;中药粉
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普及,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逐年增加,活检数也随着增多。现胃镜下取组织活检大部分采用一次性活检钳,钳口锋利,所取组织较大,从而形成较大的人工溃疡口,且往往伴有出血,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短时间内不易自行止血,若不及时处理,极大地增加了胃镜检查后患者大出血的风险,可能需要再次行胃镜下止血治疗。为降低胃镜活检后出血不止的风险,我院对于活检后出血较大的患者进行胃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粉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符合纳入标准共有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共46例,其中男26例,女20例;年龄23岁~59岁,平均(50.03±8.73)岁。对照组共46例,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24岁~61岁,平均(50.75±8.9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龙岩市中医院2014年01月~201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的住院患者,年龄在18岁~65岁,凝血功能正常,胃镜下见胃窦黏膜出现数个丘疹样隆起或疣状膨大皱襞,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需在隆起糜烂处进行组织活检进一步明确情况。
1.3 排除标准
年龄小于18岁或者大于65岁,凝血功能异常,胃镜下见黏膜无明显隆起,无须进行组织活检检查。
2 治疗方法
所有92例患者均在检查前禁食8 h以上,检查时左侧卧位,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脉搏、呼吸等生命指标,用生理盐水250 mL建立患者右手静脉通路,鼻导管吸氧,氧流量3 L/min,对于老年患者及呼吸困难者给予面罩加压给氧,然后静脉推注1.0~2.0 μg/kg丙泊酚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842),并同时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等患者双眼睫毛反射消失后进入睡眠状态下进行无痛胃镜的检查[1]。在检查中发现患者胃窦部糜烂处,予取活检组织2块。
2.1 观察组
在长度160 cm的空心管(管身大小为可塞入胃镜活检口)头部装入3 cm长中药止血粉(由普济制药有限公司的生大黄粉5 g、三七粉10 g、白及粉5 g组成),头部插入胃镜活检口进入胃腔,将头部对准活检口出血处,空心管尾部接上50 mL注射器,通过注射器加压管内空气,使得头部中药止血粉喷在出血处。
2.2 对照组
通过胃镜活检口,用50 mL注射器将生理盐水50 mL+去甲肾上腺素4 mg(上海谱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喷洒在出血处。
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喷洒药物后观察1 min活检出血处凝血情况、凝血后1 min内再次出血情况,待确定未再有活动性出血后完成胃镜检查,并于检查后3 d查粪便隐血阳性情况。
3 疗效分析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胃镜下喷洒药物后1 min内活检口出血处凝血情况,凝血1 min后是否有再次出血的情况,3 d后患者粪便隐血情况。
3.2 疗效标准
有效:镜下观察活检出血处喷洒药物后1 min内见迅速止血,活动性出血停止,3 min内未再出现活动性出血;再出血:镜下观察活检出血处喷洒药物1 min内活动性出血停止,但1 min后再次出现活动性出血,进行2次喷洒药物后可在1 min内见活动性出血停止;无效:3 min内多次进行药物喷洒仍见活动性出血。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组内数据展开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3 d后隐血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再出血情况、3 d后粪便隐血阳性情况比较 例/%
4 讨 论
近年在中国新发现的胃、食管恶性肿瘤病例数居世界第一位,且大多数患者检查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远期疗效较差,随着国内消化内镜新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条件将胃镜作为常规体检项目,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胃、食管早期癌症的检出率,及早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术后生活质量。其中胃镜下取可疑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等重大疾病的有效方法,随着活检例数的逐渐增多,活检后出血率也在不断升高,如不及时有效地进行止血处理就退出胃镜结束检查,容易出现活检处仍有出血,甚至出现呕血、柏油样便及失血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我院中医药应用的发展和胃肠镜技术的提高,临床上逐渐开始广泛使用中药粉剂进行各项治疗,包括胃镜下中药粉剂的喷洒,使得胃镜下喷洒中药止血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药止血粉剂有其独特的效果,外用可治疗外伤引起的皮肤破损出血、拔牙后出血,内服可祛瘀活血止血,应用较广泛,此次采用生大黄粉、三七粉、白及粉组成止血粉,主要因为大黄含有丰富的没食子酸及α-儿茶素等成分,具有良好的逐瘀通经、泻热通腑作用,大黄局部用药时,可增强血小板聚集及黏附作用,有效促进血管收缩,同时还可增加患者体内血小板量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并对抗凝血酶Ⅲ活性进行抑制,从而有效达到止血效果[2]。
三七,它是五加科植物人参三七的干燥根,性温,又名田七,味甘、苦。是传统中药中的一种,主要在云南、四川、广西等地生长,具有止血化瘀、定痛消肿、补虚的作用。明《万氏女科》最早记载了三七的炮制方法,现行的炮制方法也很多,炮制方法和炮制工艺的不同会较大地影响三七的药效和质量,可能与三七炮制前后药效成分的含量及种类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目前最常用的是碾细粉,可以较好地保留三七的药效成分。而且现代研究还发现三七中黄酮、三七总皂苷、氨基酸、三七氨酸、挥发油等是其有效成分,对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等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且还可以降低血脂浓度及血栓形成。在止血方面三七素起到了主要作用,它能快速溶解在水中,能让血小板的数量不断上升,让血小板将凝血物质释放出来,进而起到止血的作用,且其还可以使凝血的时间得以有效缩短[3]。
白及味苦、甘,具有收敛止血的药效,且白及本身具有较高的黏性,可以较容易附着在活检面上,与大黄、三七配合可增强止血效果,且让能使止血粉更容易喷洒黏附出血处。
通过本次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再出血率和3 d后粪便隐血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胃镜下活检后出血喷洒中药止血粉(由生大黄粉、三七粉、白及粉组成),可以较快地使活检后出血止血,且再出血率、3 d后粪便隐血阳性率较低,临床中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1] 李 娜,王光明,黄 莉,等.无痛胃肠镜的临床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8):1166-1168.
[2] 郑道喜,钟小妹.浅析术后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的预防及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5):165-166.
[3] 刘凤芹.中药三七对血液系统的药理活性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2):94-95.
修回日期:2017-03-02
本文编辑:朱庆文
R573.9
D
1006-978X(2017)02-0007-02
游福年(1985-),男,2009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主治医师。现在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工作。研究方向:中医脾胃病辨治及内镜下中医治疗技术。
2017-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