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线型”在游泳教学训练中的运用与建议①

2017-07-07朱从彬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双脚阻力姿态

朱从彬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1320)

“流线型”在游泳教学训练中的运用与建议①

朱从彬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1320)

人体在水中游泳时,由于受到技术动作及多重阻力的影响,重心和浮心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身体也始终处于平衡和非平衡的转换。“流线型”的身体姿态不仅可以让身体在游进过程中受到较小的阻力,更能让游泳者始终保持平衡稳定的身体姿态,提高游泳效率。在游泳教学训练中,练习好“流线型”身体姿态对游泳者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以及提高游进时的效率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流线型 身体姿态 游泳 技术动作

流线型是物体的一种外部形状,通常表现为平滑而规则的表面,没有大的起伏和尖锐的棱角,通常情况下流线型前圆后尖,表面光滑,略像水滴的形状,具有这种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流线型物体是指相对该物体的水在流经该物体时流线平滑地流经物体表面,除在尾部末端出现少许涡流外,其余部位几乎无涡流发生。鱼类的外形轮廓就是典型的流线型体。流线型的姿态对于游泳技术的启示就是,在游泳中,游泳者应在水中保持两头尖的身体姿态,尤其是在滑行和运动的休息阶段。

在游进过程中,运动员应保持身体的适度紧张,这样也可以保持身体的流线型,减少阻力。在游泳时要求运动员尽可能地保持水平姿势,可以减少阻力。要尽可能地保持水平姿势,就要求游泳者在游进时尽量地使身体的重心前移,将身体拉伸成“流线型”,使身体重心靠近浮心,从而使身体维持较好的水平姿势,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的移动速度,延长划水路线。由于技术要求臂腿动作相互配合,并不停的转换,所以重心和浮心的位置也在不停的变化,因此,人体始终处于平衡和非平衡的转换。当人体处于“流线型”姿态时,平衡的破坏就会减少,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运动状态。(如图1)

初学游泳时,保持好“流线型”身体姿态可以有以下促进作用:第一,拉长的手臂动作可以让游泳者身体重心最大限度向前移而尽可能靠近浮心,从而在游进过程中身体能够更好地漂浮在水平面上,这样才能更从容地学(练)好相应的技术动作。第二,游泳时,运动员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很大的关系。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水中运动时所受到的形状阻力是不同的。紧绷的手臂和脚的动作让身体呈现出“梭型”状态,经分析,这样的身体姿态在游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形状阻力的最小的。因此,保持好的“流线型”姿态能让身体在游进时获得最大的能效。

图1 “流线型”身体姿态

1 练习方法

很多游泳练习者往往忽略了身体“流线型”的练习,以致在身体重心过分靠后远离浮心,其他技术动即使再好也难以弥补身体位置过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其表现为身体沉得很深,需要做出费力的动作才能将身体上浮或完成呼吸动作。此外,下沉的双腿加大了身体在水中的阻力面,使身体在游进过程中受到的形状阻力成倍增加,游泳动作能效也就受到很大的限制。可见,练习好“流线型”身体姿态对游泳初学者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以及提高游进时的效率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些简单的练习有利于让游泳者保持更好的“流线型”。

1.1 陆上拉伸

双手掌重叠,大拇指紧扣;手臂夹在耳朵后面并尽量伸展,双手肘关节尽可能靠拢;双脚靠拢,踝关节伸直,用前脚掌着地。练习时,手指尖尽可能向上够,让整个身体得到最大限度拉伸,同时用力收腹并确保肘、肩、髋、膝和踝关节始终处于一条直线上。此动作亦可靠墙壁练习,练习时要求身体的肩、臀、脚后跟等多个关节保持靠墙状态。

1.2 水上漂浮

双脚并拢,挂在泳道线或浮漂上,上体保持“流线型”,身体保持适度紧张,收腹提臀,双脚并拢绷直,双臂尽可能往前伸,仰面或俯卧使身体漂浮于水平面。要求身体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双手可持浮漂支撑,俯卧漂浮时尽力埋头、目视池底方向。

1.3 蹬池壁滑行

双臂在耳后夹紧伸直,双脚用力蹬池壁,然后让身体保持“流线型”姿势:双臂在耳后用力夹紧、埋头、收腹、双脚脚尖尽可能并拢绷直。在不做任何动作的情况下,身体尽可能向远处滑行,整个过程中务必保持埋头姿势,目视池底。此练习亦可双手持浮板滑行。

1.4 “鱼雷”

两人一组,一人保持“流线型”姿势漂浮于水平面,身体保持适度紧张,一人抓住其双脚用力将其向前方推出,仿佛正在发射的鱼雷,让其尽可能向远处滑行。此练习亦可双手持浮板滑行,滑行过程中要求练习者不可做任何动作。

2 建议

以上练习方法适用于游泳初学者,帮助其做好 “流线型”的动作定型,并培养其动作意识。而在其他水平的游泳人群中,保持“流线型”显得更为重要。在游进过程中,保持好的“流线型”应做到还应注意到以下几方面。

2.1 加强关节柔韧性训练

身体的柔韧素质,对游泳运动尤为重要,肌肉、韧带的弹性好,收缩力就大,关节灵活性越高,动作幅度越大,动作效果也就越好,对提高游泳效率很有利。“流线型”动作为了让身体呈现完美的“梭型”,要求游泳者最大限度地夹紧双臂、绷直脚尖,这样要求游泳者的关节具有较好的柔韧性。肩关节和踝关节的柔韧性可以通过压肩、拉肩、吊单杠、双手持棍转肩以及跪撑后倒等一系列的专门动作进行强化练习。较好的关节柔韧性不仅可以让游泳者保持更好的身体姿态,拉长的臂部动作能加长划水路线,提高游泳效率。

2.2 尽量避免直臂抡臂式的回臂动作

除非自己有特长,不应轻易模仿少部分运动员的直抡式回臂动作,因为那样往往得不偿失。直臂抡臂式的回臂动作容易让游进过程中身体转动幅度过,进而打破身体原有的平衡,因此,轻柔的高肘移臂技术相对来说对身体状态的干扰要小得多。另一方面,仰泳的划臂动作基本配合熟练之后,也应尽快由风车式直臂划水过渡为近体沉肘式曲臂划臂姿态,避免直臂划水动作对身体平衡状态带来的干扰。

2.3 顺其自然的转身运动

也称“纵向圆木滚动”。以往很多文章分析转身运动都是从转身容易形成象赛艇一样修长形状,从而会减小迎水面阻力这个角度来分析问题的。另外,顺其自然的转身运动还可以抵消一部分导致身体左右摆动的力量,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蛇状运动”的力矩。

2.4 保持对称的游泳动作

保持身体的平衡还要使身体尽量保持直线性的游进。这就要使身体的动作相对对称,使身体不要左右的摆动和上下的浮动,即使身体的重心移动在三维空间都保持相对的平稳状态。运动员在游进中应保持手臂动作、腿部动作的对称性,这样可以保证运动员直线性游进。

3 结语

游泳时“流线型”身体姿态不仅可以让身体重心尽可能与浮心靠拢,从而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稳;加紧的双臂和绷直的双脚动作可以最大限度缩小身体在水中的阻力面,有利于减小游进过程中的形状阻力。通过长期的陆上或水中拉伸练习可以让游泳者形成“流线型”的动作定型,以至于能在游泳过程中保持良好的身体姿态,提高游泳出发转身技术及途中游技术的效率。

[1]马吉光.游泳运动[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2]纪昌飞.游泳流线型姿势的再认识[J].体育研究,2013(33):120.

[3]张红.论游泳运动员的水感和流线型──兼谈游泳运动员的选材[J].安徽体育科技,1998(2):7-9,12.

[4]曹晓华.提高游泳运动员身体流线型的辅助训练[J].游泳,1998(1):2-3.

G808

A

2095-2813(2017)06(b)-003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35

朱从彬(1988,6—),男,汉,四川资中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游泳方向)。

猜你喜欢

双脚阻力姿态
Explore wild skating on nature
双脚踩出的汉字
零阻力
畏惧
攀爬的姿态
猪猴跳伞
跳跃:单、双脚跳 教案
纯电动汽车轮胎滚动阻力优化
UNHAPPY FEET 让你的双脚在夏日保持健康!
另一种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