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人体科学在攀岩运动中的应用现状①

2017-07-07杨帆刘忆冰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攀岩身体素质文献

杨帆 刘忆冰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3)

运动人体科学在攀岩运动中的应用现状①

杨帆 刘忆冰*

(吉林体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33)

通过对攀岩运动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与总结,了解研究现状与进展,为充分利用运动人体科学文献提高攀岩运动的训练效果提供依据,为科学训练及科学选材提供有效方法与手段,为提高我国攀岩运动的竞技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提供参考,也可以促进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时尚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开展。

攀岩运动 运动人体科学 现状

攀岩从登山运动衍生而来,也是登山运动中唯一一个竞技运动。运用运动人体科学理论研究攀岩运动,可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提高攀岩运动的训练效果。

1 文献数量及分布

以“攀岩”为检索词查阅中国期刊网历年来的相关文献并通过筛选截止到2016年,运动人体科学领域共有文献28篇发表。2006才开始有关于攀岩运动的相关文献,2007年引用量最多,2011年文献被下载次数最高。

2 文献主要研究方向

运动人体科学在攀岩运动中的应用方面的论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攀岩运动员的选材,文献共有4篇;二是指导攀岩运动的科学训练,文献共有24篇。

3 文献主要研究方法

攀岩运动研究方法中采用文献资料法28篇、数理统计法18篇、实验法12篇、访谈法8篇、测量法6篇、逻辑分析法5篇、问卷调查法4篇、专家评判法、对比法、调查访问法、教学实验法、分析法各1篇。

4 文献所采用的实验法指标

共有18篇文献用了实验法,所选用的测试数据主要有等速肌力指标5篇、肌电图3篇、核心力量指标3篇、运动生物力学指标2篇、身体素质指标2篇、身体形态指标2篇、血乳酸与心率1篇。

图1 文献数量与年份分布

5 为攀岩运动员的选材提供理论依据的研究

在关于攀岩运动员的选材探讨中,分别从身体素质、身体形态、机能指标等角度来探讨对攀岩运动成绩的影响,观点不一,各有所云,从不同的角度探究优秀攀岩运动员所要具备的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在身体形态方面,张荣在《高校男子攀岩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探究》的进展中指出,考虑选择前臂、上臂长度较长者、大腿围的运动员;徐宏波在《高校大学生身体基本形态与攀岩运动成绩关联性的实证研究》的进展中则指出身高、体重、臂展、腿长和体重身高比值等身体形态指标对攀登方面的影响是有限的。此测试数据应用于高水平运动员的效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2)在身体素质方面,张荣认为发展攀岩运动员的握力、背力将有利于提高攀岩运动员的成绩。高峰在《对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与专项运动水平的关系研究》的进展中筛选出了4项判别指标,依次为引体向上、1 500 m、10 s立卧撑、闭目直线行走。根据以上指标,可应用于运动员选材和专项水平的评定;任喜平在《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相关指标的监测与研究》的进展中指出:根据高校攀岩运动员身体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在训练中首先要注重发展四肢专项力量素质,尤其是小肌群的力量耐力素质;其次要加强动态平衡感训练,使各种动作连贯协调,并有效掌握好攀登节奏,以提高运动成绩。专项身体素质综合评价模型能较为客观、全面地评定出高校攀岩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训练水平。

6 为攀岩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的研究

对攀岩运动员指导训练大多是采用实验的方法,目的是用各种仪器测试各类指标来证实训练方法的益处或是证明如何使技术动作最优化来指导日常训练。汪海军在《不同等级的两名攀岩运动员窜跳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一文中提出影响运动员窜跳技术动作的核心因素:(1)身体重心呈弧线状运动避免直上直下,使得身体蹬伸速度高度更大从而更容易抓住目标岩点;(2)最大限度地提高下肢屈曲"蹬伸幅度,以增大窜跳时的动能;(3)注重手臂肌肉与背阔肌肉的力量训练,运用合理的攀登技术节约手臂力量非常重要;(4)蹬离瞬间时踝关节角度小,岩点支撑摩擦面大从而支撑反作用力大有助于蹬伸。杨银儿和田仙花研究一致,指出肌电信号可以反映攀岩训练上肢肌肉功能状况,可以评价肌肉动态负荷水平的生理学指标。张辉和史伟的研究方向与结果一致,都认为攀岩运动员的核心训练有助于专项能力和专项成绩的明显提高。杨建伟在《攀岩运动员正反握法下肘关节等速肌力及峰力矩角度研究》一文中指出采用正握法进行等速训练将能更有效地加强伸肌力量。相反,采用反握等速训练将提高屈肌力量。李江华在《优秀攀岩运动员肘关节屈伸肌的力学特征》中表明对于攀岩运动员的肘关节来说,强有力的屈肌、收缩速度更快的伸肌,以及左右手之间、屈伸肌之间肌力的平衡,可能是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因素。樊海峰在《攀岩中不同“侧拉”动作中生物力学对比分析》一文中指出侧拉动作应该是股外侧肌三角肌最先参与肌肉发力,而且持续时间较其他的肌肉都长。在攀岩训练中应特别重视手臂肌肉力量的训练,侧拉时支撑腿负担较大的重量,节省上肢的力量,有利于攀登。刘传勤、王庆福、边万忠在《我国优秀攀岩速度赛运动员赛前血乳酸与心率变化特征研究》一文中指出训练中积极发展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增加磷酸原能源储备以及神经-肌肉系统的调控能力将是该项目制胜的关键环节。

7 结论

(1)运动人体科学在攀岩运动中研究文献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攀岩运动员的选材和指导攀岩运动的科学训练两个方面。

(2)关于运动员选材的研究文献多采用了身体素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等指标的研究,关于指导攀岩科学训练的研究文献多数采用实验法,少数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

(3)有部分文献证明了核心力量训练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也有部分文献证明了肌电信号可以反映攀岩训练上肢肌肉功能状况,并可以评价肌肉动态负荷水平的生理学指标。

[1]张荣.高校男子攀岩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探究[J].运动,2013(15):44-45,36.

[2]徐宏波,刘小学.高校大学生身体基本形态与攀岩运动成绩关联性的实证研究[J].运动,2011(16):71-73.

[3]汪海军.不同等级的两名攀岩运动员窜跳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6):128-130.

G807.4

A

2095-2813(2017)06(b)-000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7.009

①通讯作者:刘忆冰(1961—),男,汉,吉林长春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E-mail:549338018@qq.com。

猜你喜欢

攀岩身体素质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波比攀岩
徒手攀岩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锻炼
足球专项身体素质练习与足球技能学习成效的相关性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攀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