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斫琴师刘树德 削桐为琴,绳丝为弦

2017-07-06

大观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树德木料古琴

刘树德将底板和面板合起来,上面加上一个绷子的模具。手指拨动绷子上的弦,按住,从一头滑向另一头,反复调试琴的音色。“如果听出来音色不对,就需要重新打磨。听,这个地方就有点不平整。”

刘树德的乐器制作经验算起来已经有二三十年,但具体到起始时间,连他自己也觉得有些模糊。

那大概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刘树德想给女儿买一架古筝,遍寻不得,只好找到工厂订做。也是从那时开始,他第一次有了要自己做乐器的想法。

豆腐营恰好有位民间手艺人会做乐器。刘树德听说后时常跑去找这位老人。他看着老人将老房窗户木板一片片拿下来,经过巧手妙思,做出古拙的月琴或者古筝。

1995年,北京大栅栏背后的一个小胡同里出现了刘树德的身影。他去找斫琴大师田双琨,无果,又跑到乐器厂,最后得以跟着田双琨大师学斫琴,还随同到河南兰考讲学,回云南后也未曾断了联系。

宋人朱长文在《琴史·尽美》中有言:“琴有四美:一曰,良质。二曰,善斫。三曰,妙指。四曰,正心。”“良质”指的就是选料。古琴的选料,讲究轻、松、脆、滑。轻的意思是木质要轻;松是指选用的木材要松透;脆,意即选材要有脆性;滑则是指用料经打磨后要光滑。这是对琴材的必然要求。

“伏羲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古代制琴大多用桐木,后来包括老房子的木料,甚至棺木都会用来做琴。且木料越老越好。”刘树德说,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也专门谈到了古琴选材——琴虽用桐,然需多年木性都尽,声始发越。

“烘烤干后的活树木材,因为温度升高,木材中的纤维已经断掉了,音质就燥。而自然风干的木材木纹完整,音色要更好。”

在刘树德的工作室内,几个装有各类工具的木箱子将空间一分为二。一边是乐器制作的工作台,一边用来存放木料。刘树德说,那都是自己多年从各地找回的老木料,“是无价的宝贝”。“这个枫木是上世纪90年代我在苍山上找到的。”

刘树德曾经带着一棵整树的木材料子到北京找提琴制作大师郑荃,“想把木材料子送给他做一套弦乐四重奏”。在刘树德看来,同一棵树的木材其物理性能一样,而“聲音和年轮又是想通的”。

古琴和半成品古琴都被一一悬挂在刘树德工作室的墙上。与其他琴室不同,这里的主人并不把卖琴当回事。

“现在,一张古琴的制作周期至少需要几个月,多则一年,其间要经过的手工工序更是难以计算。”选好木材后按照原来的模型制作好轮廓,要求形体合适、线条流畅。一面用锉刀为我们演示掏槽腹,刘树德一面说道:“古琴是否能发出优美动听的声音,掏槽腹也是关键。”古琴的槽腹是一个复杂的、不规则的曲面,有经验的斫琴师,在一边掏槽腹的同时还会一边敲击听声。

刘树德拿起案台上的面板,用手敲了几下,又低头继续工作,看不出表情的变化。案台一旁摆放着木挫刀、木凿、磨刀石、刨刀、卡尺等斫琴工具,进门处还有电锯、车床等等机械器具。各种工具型号齐全。从木箱子里,刘树德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是一套精细的小工具。“拇指刨因为非常小,可以用在打磨精细处。”

刘树德将底板和面板合起来,上面加上一个绷子的模具。手指拨动绷子上的弦,按住,从一头滑向另一头,反复调试琴的音色。“如果听出来音色不对,就需要重新打磨。听,这个地方就有点不平整。”

制作好的琴身还要披一层麻(裹一层麻布)。一张披麻的面板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木板上面有许多细碎的虫眼。“木材上有自然空洞,披麻后小洞被盖上了,但又不能完全将其封住,刮上腻子后依然还会留有空隙,这样做出来的古琴音色就更好。”

按照正常工序,披麻后就该上灰胎了。髹漆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古琴的外观,而且与琴的音色密切相关,历代斫琴家在髹漆工艺上,都付出了巨大心血。“首先要给木料上一层很厚的胎子,胎子是由漆、鹿角霜(梅花鹿或马鹿的角熬制鹿角胶后剩余的骨渣)和瓦灰等制成的混合物,非常坚硬,使音质的松透度和传导性更好。”

刮腻子是做古琴最为费工费时的活。木架上的几罐粉状物就是刘树德的鹿角霜和瓦灰。 “我的瓦灰分粗的和细的。以前拆花鸟市场甬道街的时候,我每周二去胜利堂排练都会拎个袋子,去捡那些拆下来的瓦片,拿回来再把它打磨、舂细。”

如今,刘树德的徒弟所制的一张琴已经可以卖到四五万元,而他做的琴价格仅是那些琴价格的四分之一。“做琴纯粹就是自己的爱好。”刘树德说。endprint

猜你喜欢

树德木料古琴
内蒙古地区甜菜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树德娃的太空之旅 学习设计
鲁班妻子的发明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小小鱼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3.14惹的“获”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心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