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个瓢!你站住!我要把你带回家!

2017-07-06

大观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虎头葫芦

木瓢背面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圆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这就是“吞口”。 “乡村人家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什么灾难,总要在门楣上挂一个吞口瓢画,用来辟邪。”人们认为,那怪兽的血盆大口,可以把一切妖魔鬼怪、灾祸病疫吞掉,从而给家庭带来吉祥。

一度失传的技艺

云南瓢画曾入选上世纪90年代中小学美术教材,其创作者便是昆明民间艺术家陆光才。他将脸谱、图腾、人物、动物或神怪的形象绘在木瓢上,作品图案抽象,线条大胆,色彩明艳且对比强烈,在原始、神秘中洋溢着奇幻和天真,极富趣味。

陆老的新居在西山区广福路上,装修是古典的中式风格,枣红色的太师椅上方,嵌着透出现代气息的木质装饰窗棂。陆老说平时书房也是他的画室,里面挂满了大大小小色泽艳丽、形态迥然的瓢画。如果有访客前来,他便会提前把它们拿到会客厅。

陆老曾对云南民间脸谱、面具、吞口造型艺术进行过系统学习、研究和探索。

他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便产生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观念,对大自然赋予的利弊,人们并未真正理解,总以为有善神在施利,有恶鬼在作祟,出于生存和繁衍的需要,只有祈求善神的庇护和保佑,并仰仗其威严驱逐作祟的瘟神恶鬼。

上世纪50年代,昆明民间吞口瓢画技艺一度失传;80年代,陆老苦心钻研,让这门民间艺术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传承至今。

吞口瓢画的来源

昆明地区的民族民间造型艺术瓢画,又被称为“兽瓢”或“虎头瓢”,西南一带叫“避邪瓢”,或叫“鬼脸”。它是在木瓢背面作画,通常画一头张着大口的怪兽,怒目愣睁,龇牙咧嘴,仿佛要把一切都吞下,“吞口”因此而来。

瓢是一种用途广泛、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

最早的瓢不是用木头制作的,是用葫芦制成的。人们将葫芦从中间一剖为二即成可以舀水的瓢。后来,逐渐发展为用木头制作。因木头更结实耐用,而且可以制出更长的柄,人握柄打水可以不湿手,使用更为方便。

瓢作为吞口瓢画的独特载体,所蕴含的意义其实就是葫芦。

世间常有“宝葫芦”之说,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葫芦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远古的先民认为葫芦是一种神圣的东西,是地位崇高的图腾。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许多民族的先民都崇拜葫芦,如汉、彝、怒、白、哈尼、纳西、拉祜、基诺等民族,他们都有关于葫芦的传说。苗、瑶、壮、彝、傣、白、哈尼、傈僳、拉祜、佤等少数民族的神话,都有人是从葫芦中出来的说法。

显然,吞口瓢画采用瓢做材质,不是一种随意性的举动,而蕴含着深意。

吞口瓢画的主题——怪兽狰狞的面目尽管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它们都脱胎于虎头。人们历来把虎看作“百兽之王”,在许多民族中,虎是一种图腾崇拜之物。经过闻一多、潘光旦的考证可以得知,伏羲既是葫芦,又是老虎。由此看来,虎与葫芦的结合是理所当然的,这不是随意而无目的的搭配,而是先民们图腾崇拜意识的表现。

画瓢之“怪才”

陆老的母亲擅长剪纸和刺绣,还能剪花样,其中有花围腰头、有围腰飘带、小娃娃的虎头帽、妇女绣花鞋的虎头。这些简朴的绣花、剪纸艺术,给幼年时期的陆老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曾偷偷地在地上、墙壁上、报纸上仿效和胡乱涂鸦,从中取乐。

中学时代的陆光才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美术小组,成为其中的活跃成员。到古镇练习写生,“神龛、佛像、雕粱画栋、虎贲饕餮及哼哈二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艺术造型,线条明快,粗犷又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当时就被迷住了。”

当地的金刚塔、孔子楼、土主庙都成了陆光才观摩木雕、神像、壁画的好地方。休息时,他便去临摹这些古迹上的图案,日积月累,临摹的稿纸堆起来足有一尺多高,他也因此落下个“画痴”的雅号。后来当知青时,他也常常留意观察和临摹一些当地的图腾和雕像,积累了经验。

“过去村里有几个能画镇邪牌、瓢画的老人,我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会常常一起去看画瓢。”

钟爱瓢画的陆光才探索着画了第一个瓢画作品:它与陆老现在大多数彩色瓢画不同,是用锅烟粉、紫土、丙稀为原料画的,如今,在照片中已经有些显现出烟灰色。然而也是这只“近乎平常,与一般的舀水瓢并无多大区别”的瓢画,却被云南画院副院长高金龙所收藏,这让陆老倍受激励。画院几位艺术家评价,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巫楚文化的痕迹,又融合了中原文化的特点。随之,陆老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公认。

“土洋结合”调颜料

陆老在龙、虎图案的基础上,还在作品中融合了京剧脸谱、八卦图形等元素。每个图案都是自己构思的,绝无雷同。

“思绪清晰时,从构思图案到下笔、绘画这一步骤一天就能完成。不过,由于瓢画的制作完全依靠手工,有几十道工序,一幅木瓢画至少需要三到五天才能制作完成。”

他畫瓢所用的木材,大多从州市村子里或四川等地定制而来,必须耐潮、经泡且不易开裂才行。“一般选用水冬瓜木,因为材质比较柔软细腻。除非是有特殊设计,一般不能疤疖太多。”遇到合适的木材,陆老便动手“刨”几个木瓢雏形出来,干“木匠”的活计。

“挖瓢是制作瓢画的基础。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画出好的瓢画。”

找到适合的木材,先进行初步的粗加工,然后按照图纸制成木瓢,再用砂纸打磨光滑。瓢的外形不拘一格,有圆形、长条形、树形等,图样又富于变化,多姿多彩。最后就是按照木瓢的纹理和形状作画。最重要的就是作完画后,要喷漆保护瓢画的色彩。

陆老所创作的吞口瓢画,用色以红、黑、蓝、白为主与紫土、锅烟灰、丙稀“土洋结合”。

上完底色后填色,用黑色或者白色勾线装饰。有时先白描后涂色,有时涂色后再勾线,也可索性不勾线。作品造型夸张,色彩明快,意念在画笔上驰骋点染,贯注神气,神韵相济。

“一只吊睛白额虎头,怒目圆睁,炯炯闪光;血红的嘴露出锋锐的长牙,金黄的胡须微微抖动,天蓝色的鼻子喷着响鼻;额头上方,一个猩红的‘王字,下巴上一幅红黄两色太极图,活脱脱、雄赳赳一个兽中之王!”曾有人这样形容陆老的经典作品。endprint

猜你喜欢

虎头葫芦
“葫芦镇”上喜事多
写意葫芦
夜钓虎头鲨
虎头电池集团更名启事
虎头茉莉的养殖方法
葫芦瓜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宝葫芦
画葫芦
虎头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