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观端午 平均年龄62岁的大妈在新闻南路组团包粽子

2017-07-06

大观周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南路小脚粽叶

每年端午前两天,来自各地的粽子在纂新农贸市场陆续出摊。浓浓的节日气氛由被行人手中一串又一串的粽子点燃。与快节奏的销售风格截然相反,在与纂新农贸市场相隔500米左右的新闻南路上,一家粮油店把这桩一年一度的粽子买卖做成了极具市井风味的大妈、奶奶唠嗑大会。

新闻南路,是一条隐藏在熙攘闹市中的小巷。小巷虽小,五脏俱全。鲜花店、咖啡厅、裁缝店、粮油店、服装店、小餐馆……一应俱全。每天上午八点前后,新闻南路中段的红丰粮油店就开门迎客。老板娘张存英是寻甸人,早在20多年前来到昆明扎根。从小小的粮油店开始,她在新闻南路成了街坊领居口中“能干人”。

小店里,粮油、佐料常年供货。到了应季的瓜果蔬菜上市,门店前就会摊开一张又一张的小簸箕,鲜嫩的果蔬在树荫下招摇。每次走过店门前,不得不放慢脚步多看两眼。

张存英在新闻南路经营粮油店有24年之久,听她说,开店第一年的端午节,她就开始请老人在店里包粽子,今年也不例外。“昆明老人包的昆明小腳粽很受欢迎,这些年里她们包的粽子也一年比一年多,最多的一年有20多位老人一起包。”张存英说,今年有16位老人一起包粽子,另外帮忙洗芦苇叶、煮粽子打杂的还有8个人。

5月26日早上7点,62岁的朱大妈和70岁的孙奶奶带着坐垫来到位于新闻南路的红丰粮油店门口。路边一箩筐带着水珠的粽叶和一盆浸泡得白胖的糯米正等着她们。和其他几位年纪相仿的大妈打过招呼后,朱大妈和孙奶奶先后找到了自己的“工位”。她们把自带的坐垫垫在小板凳上,开始一天的工作。

“家里的粽子包好了我才出来的,给儿子一份,给女儿一份,过节还是要有过节的气氛。”70岁的孙奶奶连续10年都在张存英的店里帮忙包粽子,她说,因为自己身体好,在家闲着不如和老朋友出来聊聊天。

事实上,在老人们到来之前,张存英5点就起床了。窄小的芦苇叶、德宏的香糯米、牢实的毛线、正在加热的煮锅……一一清点必备品之后,她又将事先准备好的宣威火腿、优质红枣、红皮花生陆续放在盘子里。“食材备好,人来了就可以包了。”说话间,张存英抬起手,用手背整理了一下额前的头发。我留意到,她的右手手指整整裹了五个创口贴。问她怎么弄的,她满不在乎,“粽叶刮的,每年多多少少都会留下几道口子。”

与往年不一样,今年的端午,张存英把粮油店门前的粽子“工厂”从人行道挪到了店里,因为“城管事先打过招呼”,张存英让十几个大妈、奶奶自动分成两拨,一拨人坐在店里,一拨人坐在店后的单位家属院,两拨人同时开工。

清洗过的粽叶被捞进竹筐,水滴顺着叶尖滴滴答答流到地上。等不及粽叶上的水珠滚落,朱大妈拎起一张粽叶并顺手折了一个小漏斗。把泡过一夜的糯米装进小漏斗里,边裹粽叶、边填糯米,不到一分钟,形似旧社会裹脚老太太三寸金莲的小脚粽就包好了。

“旧社会里大脚的女人嫁不出去,都要裹小脚。因为这个粽子包得像老太太的小脚,大家都叫小脚粽。实际上,小脚粽就是地道的昆明粽子。”朱大妈说,小脚粽之所以好吃,主要是因为粽叶自带清香。

和朱大妈一样,今年64岁的徐大妈也带着手套包粽子。徐大妈说,本来包粽子不需要手套,戴手套全是为了避免芦苇叶划伤指头。脱掉手套,徐大妈的手已泡得微微发胀,“芦苇叶上面有小齿,一天到晚包400来个粽子,不戴手套手指受不了。”徐大妈也是六甲人,在村子盖上商品房之前,她还是个农人,现在生活轻松起来,“经常感觉没事做”。她说,这是她在张存英店里包粽子的第十一个年头。“来这里包粽子主要的是来赶热闹,聊聊家长里短,一天时间过得就很快,很开心。”她笑着说。

“先把火腿的包了,人家下午过来拿。”张存英说着,把两小盆火腿丁放在徐大妈跟前的粽叶堆上。徐大妈不作声,拿起一块火腿给我看。原来,张存英家的火腿粽是出了名的“良心”粽,不仅食材正宗,分量还足。有拇指一半大小的火腿丁裹在雪白的糯米里,等待着煮熟后被食客发现。

大妈、奶奶们手脚麻利,十分钟左右,十个粽子挂满一串。“十个一串,十个一串,圆圆满满。”市民孟先生路过新闻南路,看到众人一起说说笑笑包粽子的场景,他忍不住拍了一张照,还要求尝一尝粽子的味道。“我第一次吃到这样传统的昆明小脚粽,很香,吃着就能想到小时候。”最后,孟先生拎着二十个小脚粽笑眯眯地离开了。

70岁的孙奶奶身体硬朗,讲话时总是眼睛笑得眯起来。孙奶奶家在六甲,儿时家门口田地边就长有芦苇叶,村里人都是自己去割回来芦苇叶再淘洗干净包粽子。“小时候看着大人包粽子,看着看着就学会了。”

自从村里规划建盖成商品房后,孙奶奶记忆中的“端午味”变淡了。“以前,初五过端午,初一就要开始包粽子,这是风俗。”孙奶奶回忆,初一这天一大早,母亲就起来将糯米放在清水里浸泡,再吩咐几个孩子去塘边割芦苇叶回来,再把芦苇叶的秆剪掉,用清水洗干净。午饭过后,隔壁邻居就到院坝里一起包粽子。

“现在没有院坝了,邻居也常常见不到,端午的味道变淡了。”孙奶奶念叨,以前有以前的好,现在有现在的好,不管怎样,端午节吃粽子才算真正的过节。“过节当天,除了粽子,昆明人还兴煮蚕豆和鸭蛋。” 孙奶奶说,端午节吃粽子是应节气,吃不完的粽子可以切片过油煎,“煎到两面金黄,蘸糖吃,最好吃。”

早上8点40分,第一锅粽子出锅,粽香扑鼻。树上的鸟儿叽叽喳喳,路边的小花狗摇着尾巴……恐怕,它们也是闻见了粽子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路小脚粽叶
端午粽叶香
情浓端午,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过端午
摘粽叶·剪粽叶
青岛四流南路第一小学
小脚猫迟到了
横截沟在子牙河南路下穿西站北广场地道中的应用
中班综合活动:脚丫乐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