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身心影响的个案研究

2017-07-06刘玉红秦东方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身心家庭儿童

刘玉红,秦东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 243041)



■儿童学习与发展

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身心影响的个案研究

刘玉红,秦东方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安徽马鞍山 243041)

近年来,我国公民的离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导致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增多。家庭离异本身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颇具意味。文章通过对幼儿园离异家庭中的两个儿童个案研究,探讨家庭离异对儿童身心的影响,为离异家庭儿童身心正常发展提供参考。

离异家庭;学前儿童;儿童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带动人们的观念在不断更新,尽管我国一向是世界公认的婚姻家庭最稳定的国家,但近年来的离婚率却也在逐年上升。民政部最新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中国粗离婚率为2.8‰,2002年中国粗离婚率0.90‰,13年来粗离婚率逐年攀升[1]。值得关注的是,离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生活事件,同时会带来一系列家庭压力体验,甚至引发教育问题。

随着离异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数量上升,来自离异家庭的学前儿童也越来越多。某幼儿园大班,班额26人,其中8名儿童来自离异家庭,占到全班人数的比例为30.8%。离异家庭儿童父母婚姻破裂,由家庭解体而导致出现一些特殊现象,这种与一般完整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儿童不同,对学前儿童来说,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使儿童在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成长关键期失去了完整的父爱或母爱,往往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伤害,对其成长和发展影响深远。

一、案例导入

案例一:小L,男孩,6岁,大班,2岁时父母离异。父母离异的原因为性格不合,2岁时L就能把父母吵架的情况描述给老师听。L在幼儿园表现异常,喜欢摸着老师的头发说话,睡着了也不能离开老师,上厕所也要跟着老师,会不停地问“你好了吗?”三八妇女节时,老师组织儿童做手工,并要求每个小朋友给妈妈说一句话,L眼睛一直盯着自己做的花但始终不说话。排儿童节节目时,家长来参加亲子活动,而他不能在家长面前表现自己,不知道是尴尬还是不愿意表现,会把奶奶或爸爸赶出去,一旦看到家长在窗户旁边看,他更不会表演,还会大发雷霆,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讲不出来,就告诉老师:“你把他们赶出去!赶出去!”

案例二:小M,女孩,6岁,大班,5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妈妈告诉她父母离婚的事,但父母对她的教育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孩子能接受就接受”。有一天,她主动告诉老师:“晚上爸爸来接我”,然后做手势给老师看,“我爸爸妈妈原来在一起,后来因为他们俩超级性格不合,所以就分开了,现在不在一起了,而且永远不可能在一起了,No,永远不可能在一起了。”M每周一、三、五由妈妈带,周二、四、六由爸爸带,平时在幼儿园会问其他小朋友:“你爸爸妈妈离婚了吗?因为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我爸爸一个家,妈妈一个家。”表情表现得很正常,没有情绪上的波动。

二、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身心影响研究

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影响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家庭离异易导致学前儿童身心问题;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发展也有一定优势,具体阐释如下:

(一)家庭离异易导致学前儿童身心问题

台湾学者丁淑芳对离异家庭儿童发展进行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面对父母离异的最初两年内的反映呈现不同的特点。对于0-2岁的儿童来说,他们会感受到家庭离异带来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恐惧;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他们往往会产生一些行为方式或习惯、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并且爱的丧失感较为严重。可见,家庭离异易成为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阻碍因素。首先,家庭离异易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如被访的幼儿教师反映,案例一中的L情绪表现不稳定,“碰到不高兴的事就会撕心裂肺地哭”;其次,离异家庭儿童往往依赖性较强,教师在幼儿园观察得出这样的结论:“教学活动中比较好动,坐不住、静不下来,需要老师不断地提醒,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喜欢求人帮助,遇到一点点困难就会马上提出。吃东西的时候,挑剔,想要别人帮助,典型地依赖别人,典型的小皇帝,希望别人服务他,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而针对如何应对依赖性较强的儿童,教师表示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关系,对L来说,“继续跟奶奶吃饭,会继续这样依赖下去,跟爸爸在一起吃饭可能要好一些”;第三,离异家庭儿童易存在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教师反映有些幼儿“有时候可能会撒谎,如他会自己私下里去小卖店买个奖状回家欺骗家长,想迎合家长,是为了得到关注和认可”;第四,离异家庭儿童可能存在社会交往能力弱的表现,教师反映是“不会招待别人,不会和别人分享,奶奶从小把东西都给他一个人吃,他觉得这个东西就是他自己的,他觉得别人应该让着他,不会和别人分享;在幼儿园交往上一直都不太好,小中大班都是拽着老师,不和其他小朋友玩”。

另外,由于离异家庭儿童生活在单亲家庭或者重组家庭中,往往和异性父母一方接触较多,导致缺失同性父母在性别角色上的示范,在性别角色确认上出现“男性女性化”或“女性男性化”[2]。在上世纪80年代,双性化家庭教育理念流行于美国,认为双性化家庭教育有利于儿童将男性和女性的性别优点集于一身,符合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而家庭成员关系是否和谐、家庭结构是否完整是影响儿童双性化的重要因素,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往往缺乏完整的榜样对象,不利于双性化的发展。

(二)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发展也有一定优势

传统观点认为离异家庭儿童相比正常家庭儿童而言存在更多消极情绪和性格、行为缺陷,承认家庭离异给儿童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如今我们应辩证地看待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首先,家庭离异必然有背后的原因,研究表明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冲突或矛盾导致的家庭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环境不和谐,而通过离异反而有效地避免了家庭矛盾的继续恶化,解决家庭冲突,重新协调和梳理、建立适宜的家庭环境。因此,我们对处于离异家庭中的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问题的研究并非关注离异本身,而是关注与离异有关的家庭冲突和矛盾。其次,有国外相关研究指出,离婚本身远不及社会文化对离异的负面看法对个体的伤害大[3],社会文化是影响离异家庭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而如今年轻父母持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对个人幸福和发展也愈加关注,如案例一中的L爸爸认为“婚姻就像两个人一起爬山,我一直往前爬,碰到更好的风景我就选择更好的了”。因此,现代社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使离异家庭中的儿童发展甚至具备一定的优势,已有事实也证明许多离异家庭的儿童也能坦然接受父母离异的事实,也更加自强、自主,如案例二中的M。

三、家庭离异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策略

(一)指导离异家庭父母正确处理亲子关系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改变了发展学家思考儿童发展环境的方式,认为儿童在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不同都可能归咎于离婚对儿童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提出:“环境是一组嵌套结构,每一个嵌套在下一个中,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其中第二个环境层是中间系统,指的是在微系统中的关系,如儿童所处的家庭、幼儿园和同伴群体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4]。例如,对于离异家庭的学前儿童来说,婚姻关系紧张、缺少配偶支持的父母相比于有着亲密幸福的婚姻关系、夫妻相互支持的父母对儿童更缺乏耐心。美国心理学家奥尔德弗提出“关系需要”的概念,他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修正后提出“ERG需要理论”,指出人类有三种需要:生存需要、关系需要、成长需要,其中关系需要是人们对于保持重要人际关系的需要。当学前儿童成长在离异家庭中,作为家庭关系中最重要的夫妻关系的破裂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因此,在离异家庭中,家长首先应注重通过多种方式与儿童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只有儿童的世界实现了和谐可持续成长,才能解除其生态环境的危机[5]。

Shaffer认为,如果离婚后父母双方能够在抚养儿童的问题上达成协议,相互支持,那么他们的儿童会发展得较好。因此,离异家庭父母双方都要对儿童负责,对儿童保持一致的教养态度。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是由父方或母方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力和义务”[6]。离异只能解除夫妻关系,而亲子关系永远存在。父母应协商好如何和儿童保持联系,如案例二中的M的父母商定每周轮流陪伴子女的做法是值得学习的。另外,儿童所有的抚养者都不应在儿童面前互相谴责,如,奶奶不应在儿童面前说妈妈的坏话,案例一中的L与妈妈的接触不多,奶奶怎么讲他妈妈的坏话他都当听不见,如果讲爸爸不好他也没什么反应,L与父母的关系都比较紧张,这对L的心理发展影响更大。据研究者对某个自幼来自家庭离异的中年男性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父母离异后母亲在单独抚养的过程中一直在谴责父亲的错误之处,并且要求其与父亲断绝父子关系,导致他直至成年后都不愿叫“爸爸、妈妈”。

在对幼儿教师进行访问的过程中,被访教师针对儿童发展的身心特点提出引导离异家庭儿童健康成长的有效方式:首先,教师要引导儿童认识到父母的离异并不代表对自己爱的缺失,让儿童理解父母的做法,不要强化儿童觉得自己“很可怜”的观念;其次,应在家园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家长不要把离婚两个字挂在嘴上,要形成合力、确定好具体陪伴儿童的时间,并且做到多带儿童去户外游玩,迁移儿童的注意力;另外,家长还应配合幼儿园指导儿童学会分享和交往,生活上要像正常儿童一样对待,不要觉得亏欠儿童而溺爱儿童,不要包办或放任等。

(二)呼吁全社会重视离异家庭儿童教育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许多国家的离婚率都要高于我国,但我国因为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离婚率的逐年攀升也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有专家指出:一个离异家庭的儿童,从社会上获得的有可能是同情,也有可能是歧视。在对某初中生进行访谈时该生说出:班上每个学生都知道哪些同学来自离异家庭,并为离异家庭的同学感到“悲哀”,认为他们“怎么学也学不好”。研究表明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与青少年犯罪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但两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其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对离异事件的认识不清,辨别能力不强,因此,更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帮助,离异家庭教育应成为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对离异家庭儿童的教育应从对父母的教育开始。有关调查显示,离异家庭中的父母大多数是工人、个体户或全职妈妈,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往往过于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功能。因此,可以通过社会力量影响家长的观念,如,社区可以开办家长学校,通过邀请教育专家讲座等方式不断提高家长的思想素质,引导家长正确处理和儿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儿童教育的责任感。另外,各地方团体学会等也应将离异家庭儿童教育作为研究问题之一,广泛而深入地开展相关专题研究,直接或间接指导家长和幼儿教师开展适宜的教育。

其次,幼儿园应承担对学前儿童开展“爱的教育”的责任。作为基础教育的起点,幼儿教师在面对离异家庭的儿童时,往往更能走进儿童的内心。被访的幼儿园G老师说:“因为我对L的关注也比较多,他3岁时就能把父母吵架的情况描述给我听,还曾经问我‘你为什么不能留下来陪我过端午节,你为什么不能留下来做我的妈妈?’”可见,教师对儿童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幼儿园,幼儿教师应做到关注离异家庭儿童各方面表现,并注意在集体活动尤其是亲子活动时配合儿童,弥补可能存在的父母缺失的影响;还应注意发挥班集体的作用,注重为离异家庭儿童营造同伴交往机会,让儿童充分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和友谊。

(三)充分重视和发挥正面教育力量

在我国的传统道德认识中,离异一直被视为是不道德的事,成为人们忌讳提到的话题。在对诸多儿童阅读材料的分析中发现,大多数阅读内容都为儿童营造出一种家庭幸福、父母恩爱、童年有趣的想象空间,由此也可见家庭离异往往是受到回避的、给儿童带来很大压力的事件,并且许多离异家庭为避免给儿童造成的伤害而故意隐瞒离婚事实,对于认知能力不成熟的学前儿童来说,往往会表现出最为明显的抑郁,他们不能理解父母离婚的原因,如果他们认为自己对家庭的破裂多少有些责任的话,就会产生罪抑郁[4]。因此,应全面发挥正面教育的力量,在社会环境中形成“让离婚真正成为公民的自由”的观念,社会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积极宣传,引导社会以正面而积极的态度看待离异家庭,避免离异家庭儿童产生错误认知。

家庭离异必然会对儿童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但家庭完整也并不是儿童成长和成功的必要条件,教育子女的关键是父母自我意识和教育意识的完善[5],是对教育责任的主动承担,并应注意避免将婚姻失败带来的沮丧情绪宣泄在儿童身上,而应注重正面教育。在调查中发现,尽管离异家庭儿童存在各种问题表现,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肯定的地方,如案例一中的L比较有爱心,教师反映说:“如果看到别人有困难,L会把自己存的钱捐给别人,看到别人没有笔,他宁肯自己不用也会借给别人”。作为家长和教师,都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手段,多鼓励儿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使儿童体验成就感,从而促进其社会责任感的发展。但应区分鼓励、奖励和表扬的区别,充分发挥鼓励的有效功能。

综上所述,积极的成长环境有利于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7]。家庭离异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影响的研究应尝试做出积极的解释,使学前儿童或社会能从中获得积极的意义。

[1] 吕春荣.中国离婚率逐年攀升 是什么让婚姻变得脆弱[EB/OL].http://www.chinanews.com/sh/2016/07-12/7935495.shtml.2016.7.12.

[2] 张艳,徐东.基于家庭视角的儿童双性化人格教育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1):10.

[3] 卢健颜.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初探[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4] Shaffer.D.R.发展心理学:儿童与青少年[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61,579.

[5] 许静.以“从容”守护儿童心灵生态[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5(5):1.

[6] 全国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EB/OL].http://www.gov.cn/banshi/2005-05/25/content_847.htm.2005.5.25.

[7] 赵秀坤.积极心理学对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启示[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4):12.

[责任编辑 张雁影]

A 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Divorce on Preschool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LIU Yu-hong, QIN Dong-fang

(Department of Teachers’ Education,Maanshan Teachers’ College,Maanshan,Anhui 243041,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rate of divorce in our country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resulting in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divorced families.Parents’ divorce is very influential on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parents’ divorce on children from two cases,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ren in divorced families.

divorced Family; preschool children; children’s development

2017-03-27;

2017-04-08

2014年安徽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14zjjh053);2016年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XM-01);2016年安徽省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2016jxtd120);2015年高等教育振兴计划(2015zdjy204)

刘玉红,女,山东邹城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理论与专业实践;秦东方,男,安徽马鞍山人,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教育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学前卫生学。

G616

A

2095-770X(2017)07-0066-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7.016

猜你喜欢

身心家庭儿童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给身心降个温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