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课程开发中“课程审议”的实践探讨

2017-07-06王少华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班级幼儿园情境

王少华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100)



■学前教学研究前沿

幼儿园课程开发中“课程审议”的实践探讨

王少华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运城 044100)

当前隐藏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突出问题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将眼光重新聚焦于具体的教育情境。众多幼儿园试图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探索实践中课程开发思路,本文通过诠释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内涵、形式,课程审议艺术、过程以及课程审议实施中的关键点等,对幼儿园课程开发中“课程审议”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课程研发提供思路。

幼儿园课程;课程开发;课程审议

当前,各地方幼儿园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实践探索的“深水区”,一线幼儿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激情日渐被激发出来,相应的课程改革成果也在不断丰富和推广,各地教育实践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课程开发者将“情境诊断”作为课程探究的起点,将传统的“目标模式”课程开发程序彻底转向实践中的具体行为及方案的选择。课程开发实践中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由与课程开发相关的多方代表,即幼儿园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家长、课程专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组成课程研究群体(学习共同体)对课程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集体审议,运用实践性语言,依靠富有经验性的实践智慧,形成和选择各种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可能备选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进行实践判断,最后达成一致性的意见。课程开发过程中幼儿园总是围绕一个问题或做法反复思量,已经将“审议”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各地幼儿园试图通过“课程审议”的方式来提高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教师集体课程审议面向具体情境中的课程实践,不仅对幼儿园的课程开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幼儿的发展以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有很大的帮助,它能够适时调整改善课程建构策略,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促进课程持续稳步发展。在课程审议过程中,教师更为关注幼儿,通过与幼儿的多方互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来提高课程和教学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课程审议过程中教师通过在行动与实践过程中学习进步,他们寻求的是“我们应该做什么"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间通过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来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关注教学与课程的整体情况。

一、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内涵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审议”。在英文中,“审议”的动词为“deliberate”,名词为“deliberation”。“deliberate”源于拉丁词“deliberare”,意为“缜密思考(to consider well)”;“deliberare”一词又源于拉丁词“librare”,意为“称量”、“衡量(to weigh)”。审议是集体(至少两人)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对特定对象、现象进行深入考察、讨论进而做出决策的过程。[1]

提到“审议”一词,人们常常将它与“反思”混淆,反思是针对某一个活动进行反省,可以理解为一个静态的过程,重视对“教育结果”的思考;而审议是一个动态过程,“ 审议”是指通过对特定对象或现象的深入考察、讨论及权衡而做出一定选择的活动,它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

“课程审议”实质上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又回到理论再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由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如教学活动目标的设计、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实施以及评价的情况,或对问题的分析看法等与其它审议者进行交流分享,教师们围绕问题进行集体思考,通过脑力激荡,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反复讨论权衡,从各种设想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对审议的核心内容、问题经过分析后,统一观点,达成共识,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和要寻找的方法,获得相对一致性的理解与解释,制定相关策略,形成决策,最后进行实践验证[2]

在很多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已经将“审议”内化为一种研究习惯,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审议群体往往会反复思量、讨论幼儿园中某些具体的问题或做法。例如,某所幼儿园发现各年龄段、各班级幼儿在起床环节存在一些懒床、嬉闹等现象,经过集体研讨,幼儿园在下午起床的环节中加进了提示的音乐和午间操,并找出两段音乐配合,第一天试行后,发现还有部分幼儿懒床,于是教师们商议将起床操童趣化,为了增加起床操的童趣,教师们邀请孩子一起参与编排,加入健康元素并为节操起了好听的名字,每天短短的几分钟,幼儿的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天又发现第一段音乐对大班幼儿来说比较长,教师们商议后将音乐又截短了一些;第三天后通过和教师的讨论交流后发现大班有些孩子起床后没有喝水就直接冲到操场,而小班幼儿喝完水小便完到了户外广播操的音乐已放了一半,原因是有些教师对此有误会,以为每个孩子必须要做操,经过与教师的沟通,让他们弄清楚音乐只是孩子们起床的信号,听到音乐孩子起来后喝水、小便,按照幼儿园一日常规的要求去做,同时,尊重孩子的差异,要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状态中自然过渡,这就是一个审议的过程。[3]

二、幼儿园课程审议的形式

常态下课程审议一般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正规审议,一种是非正规审议。正规审议参与人员较多,常常以班级审议、年级组审议、园际审议的形式进行;非正规审议一般会出现在非正规的场合中,交流的对象比较单一、随机,它以教师活动后的反思、教师与管理者、其他教师、幼儿之间的对话互动中表现出来。正规或者非正规的审议都绝非教师一个人的意见和行为。如,某些幼儿园已经将教师群体审议制度化,必会使审议成为教师的自觉追求和主动行为,这一民主化的环境,有利于引起教师思想的碰撞和升华。

班级审议要关注和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与促进幼儿发展,从透过幼儿的“学”、评估反思教师的“教”入手,透析班级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技巧、教育行为以及适宜的环境、材料、目标、内容、方法等。教师们通过与幼儿、自我、班级成员、家长的平等和谐的对话,经过观点分享、脑力激荡的思想碰撞,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然后进行实践验证。

年级审议主要关注的是教育中的普遍性与特殊性问题,年级审议的问题、方案和目标是明确的,审议的形式比班级丰富,可以是对话交流,也可以是照片、影音资源分享,还可以通过有组织的现场教学观摩开展审议活动。

园级审议主要关注的是课程的教育价值取向,所涉及的难度高于班级审议、年级审议,例如,有体现管理者与教师对话的日常工作的审议;有针对性地、有特点的活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专项活动审议;课题研究的审议和学科组的审议等。

三、课程集体怎样进行课程审议

“实践”、“准实践”、“折中”三种艺术是施瓦布在课程审议中提出来的。

“实践的艺术”包括两种:即“观察的艺术”(arts of perception)和“问题形成的艺术”(arts ofproblemation)。通过对具体情境中的研究对象背景进行观察,从背景中获取相关问题,由“学习共同体”进一步审查、甄别形成关键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继而研究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过程是针对个体所感知的具体的、特定的情境而言的。例如,某幼儿园某班级教师曾有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主体展示墙为什么要展示?可否不展示”?这是具体问题情境下的真实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集体分析问题的原因——得出“花费时间太多”的结论,但组织者引导教师讨论“主题墙展示的作用”,经过讨论分析,教师们对“主题墙有展示的必要”达成了共识,于是,又开始讨论解决问题——“利用什么时间来做主题墙”,经过经验分享、献计献策大家对运用什么策略去布置主题展示墙有了把握,为如何发挥主题展示墙的功能提供了大量经验信息。

“准实践的艺术”(arts of quasi—practical)是实践艺术的延伸,主要针对由相互联系、多样的个别情境所组成的准实践的情境,而不是针对个别的、孤立的情境。例如,某乡村幼儿园在开展户外区域活动过程时,与教师们共同审议如何结合本地幼儿园特色,借鉴国外“森林幼儿园”的相关实践经验来进行活动区的创设和材料投放,依据其相同性制定策略并进行实践验证,结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折中的艺术”是针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特殊性,对不同理论进行选择、修改、超越,使之适合“实践性课程开发”之需要的艺术。[4]例如,深圳市彩田幼儿园本着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的理念,在借鉴了国内外多种课程理念和模式的基础上,在持续的课程审议探索及实践反思过程中,通过“借鉴经验——迁移经验——整合经验——生发经验”的课程开发路线,打造出了适合彩田幼儿园实际情况、适合幼儿园研究基础和研究团队、能有效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健康和谐发展的“经验课程”。

实践中三类艺术在问题识别和解决的群体审议过程中会从不同方向融合到一起,就是审议小组面对幼儿园各班级环境、教师、幼儿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多样性和具体性,通过对教师及管理者在班级及园所感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使用折中、调和艺术寻求出解决实践问题方案的过程。

四、幼儿园课程审议的过程

1.明确问题。课程审议的前提在于教师利用审议中的“实践艺术”对幼儿园教育实践问题先行感知,产生需要审议群体解决的问题。教师们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有些是观念和知识层面问题,有些是技术和策略层面问题,先将问题明确提出来。

2.分析问题。这一环节需要审议群体进行“互动性对话”,围绕焦点问题进行讨论沟通,避免模糊化和泛化降低课程审议的效率。在分析问题时一是分析问题的表现;二是分析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三是分析问题的成因。例如,在上边提到的主题墙展示案例中,老师们意识到主题墙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原因是某些幼儿园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工作量较大,还有教师在布置主题墙时没有掌握有效的方法等。

3.形成策略。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先广泛形成策略,然后聚焦核心策略,在错综复杂的观点基础上优化、凝聚和提升审议群体智慧,在先放后收的过程中形成策略。例如,审议群体中有些教师结合各自班级幼儿的特点来布置主题墙;有的教师在活动进行中边活动边展示,以延续幼儿的活动兴趣;还有的班级教师会认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较强,会邀请幼儿一起来做展示墙,这样教师会节约很多时间,同时,幼儿参与制作过程的成就感也会被激发出来;有些小班班级的主题墙会多用一些照片也可以节省时间;有些班级则会利用幼儿进餐或者午睡时间来整理展示墙,时间也会比较充裕。

4.课程实施。这一阶段教师将结合班级幼儿的特点,重新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策略并在实践中应用。

五、课程审议实施中的关键点

(一)课程审议的制度管理

审议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完善,审议要按一定的规范进行,幼儿园应该将课程开发和课程决策权下放给教师,集体审议制度必须要使审议成为教师的职责和义务,教师在审议中应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他们不仅是课程审议的参与者,更是主要的决策者和执行者,通过审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讨论和解决的过程中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具体情境中“教师”、“幼儿”的角色定位

师生关系不是建立在日常例行活动或幼儿在学校的学业表现中,而是建立在工作本身上。[5]目前,我们常常将衡量课程好坏的标准定位在“秩序与稳定”上,容易导致管理上的守旧,不讲创造与改革。真正的师幼关系中,幼儿的角色属于“见习者”而不是接受指导的对象,儿童只有从事与其身心相适宜的活动,才能丰富和完善神经系统,才能有灵活和创造的大脑。教师的角色则是协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帮助幼儿找到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提供现成的解决方式,进而借由更复杂、更深入、更凸显的问题去刺激学习的进步。审议过程中,教师与幼儿通过彼此互动、沟通、交流,达成一致。例如,某幼儿园为了“弹性地安排一日活动”,制定一日生活计划表,通过与幼儿沟通,让幼儿预知一日生活的安排程序内容,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和安全感;与幼儿一起共同制定班级活动常规,让幼儿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也可以控制幼儿的不正确行为,确保活动正常、有序进行。

(三)重塑“实践模式”课程开发下的课程观

目前,幼儿园常常出现一种以牺牲幼儿学习动力为代价的短视行为,这种行为会导致幼儿获得“习得性愚蠢”,即对学习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丧失。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过程是一个积极探究、主动吸纳、形成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过程。明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很多幼儿园教师却宁愿给儿童一条条肉眼看得见的“鱼”,而不愿费心教他们捕鱼的方法,体现在课程中就是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比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或情感更为重要,这些功利性的做法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幼儿教师所持有的课程观。幼儿园作为社会化的教育机构,幼儿所学的真正重要的不是事实性知识而是社会性知识。因此,课程的选择应该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四)“实践模式”课程开发更注重“隐性课程”的体验

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更多的是通过隐性课程来内化社会规范,隐性课程如幼儿园的微观环境、建筑格局、教师的仪表、言谈、价值观等能很好地达到某些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品质、习惯、态度方面等),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对于幼儿长远发展更持久、更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五)审议体现在活动的整个过程

审议体现在幼儿园课程实施前、课程实施中和课程实施后,它是集探究、决策、行动于一体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从问题到建议到解决问题再到形成新问题的螺旋上升过程。

课程实施前的审议主要在于教师对决策的制定,这需要教师群体前期针对活动内容制定明确的问题;课程实施中,也要针对幼儿实际情况和各班自身资源优势灵活使用决策,共享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后,教师需要对活动实施中获得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再次梳理,问题解决后可以形成相应的课程资源包,如果有新的问题产生可以产生后续的审议活动。

[1] 张华,等.课程流派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41.

[2] 虞永平.学前课程与幸福童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210.

[3] 唐玉萍.经验课程:在探索中生发[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02.

[4]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23.

[5] 卡洛琳·爱德华兹,等.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7.

[责任编辑 张雁影]

A Probe into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Delib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WANG Shao-hua

(Yuncheng Teachers College,Yuncheng,Shanxi 044100,China)

The current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kindergarten teaching practice require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to focus their attention on specific educational context.At present,many kindergartens try to explore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rough “curriculum deliberation”.This paper approaches the way to practice curriculum delibera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by analyzing the connotation,form,course and process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deliberation and the key points in the course of curriculum deliberation,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urther study and practice.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deliberation

2016-08-26;

2017-03-10

王少华,女,山西运城人,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理论。

G612

A

2095-770X(2017)07-0030-04

http://sxxqsfxy.ijournal.cn/ch/index.aspx

10.11995/j.issn.2095-770X.2017.07.007

猜你喜欢

班级幼儿园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班级“四小怪”
我爱幼儿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