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就业指导的作用

2017-07-06刘许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

刘许

[摘 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的就业问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十分重要的环节,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是提高就业指导工作成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首先讨论高校重点就业群体的类型,随后根据这些类型,提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就业指导的作用,以突出就业指导在促进高校重点群体就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144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2

1 高校毕业生指导工作中重点就业群体的类型

重点就业群体,是指那些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 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他们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实现就业或充分就业,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就业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本文所探讨的重点群体主要是针对高校毕业生中就业困难的特定群体。

1.1 经济条件差、家庭贫困的就业困难群体

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且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有限。这一部分学生特殊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导致他们平时承受的经济压力要比一般学生大,这类学生多来自偏远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尽管国家现在有许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例如学费减免、勤工助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包括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贷款)、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多种形式,但是仍然不能有效帮助有需要的学生。家庭贫困的学生在就业竞争上总体处于弱势地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工作的希冀太高,他们身上背负着家庭的希望和生活的责任,不少学习成绩较差的贫困生拿不刭足够的补助。具体到学校而言,这是因为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大幅增加,比例日益增加,这些学生只能靠自身奋斗,缺乏可依靠的后盾、人脉资源和社会关系,家庭贫困生经济基础薄弱。

1.2 学习成绩并不十分理想的困难群体

有一类学生学习成绩较差,不喜欢所学专业、学习动力不足或主观努力程度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强等因素,导致这类学生不被用人单位青睐,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这一群体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无法?正常毕业或成绩不符合要求,就业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学习成绩较差,且由此导致拿不到毕业证和学位证的毕业生被排挤到就业边缘,学习成绩优秀、动手实践能力强的毕业生最受欢迎,对用人单位的一项社会调查研究表明,这类学生在专业岗位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地位,专业技能低下和操作能力不强。

1.3 身体缺陷及心理不健康的困难群体

身体缺陷及心理不健康的学生群体,因其存在着生理上的残疾或缺陷,在求职时举步维艰,他们很容易对前途产生悲观的情绪,极少数会走向极端。在经受挫折后,特别是在严峻的就业压力、残酷的现实社会环境下,会激化心理疾病。心理素质差的毕业生,表现在平时的行动与言语上,容易产生自卑、孤僻、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内心脆弱。这类学生求职时往往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担心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或是歧视,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在求职择业时往往缺乏自信。不少招聘单位或企业岗位对求职者的相貌要求比较苛刻,有的成绩优秀且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会因外貌无法达标而无缘一些职位。

1.4 综合素质能力低的困难群体

有些用人单位因为岗位的需要,十分注重求职者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等诸多能力,要求求职者具有较强的可迁徙能力,还特别注重考查求职者的综合能力、对专业技能有特定的要求。然而一些毕业生不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综合素质能力低,性格内向。有些学生甚至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无法将自己的思想向他人进行表达,缺乏与他人沟通的基本能力,表现出害怕、敏感、对人屈从。有些毕业生求职择业时不被用人单位看重,不懂得主动推销自己,不敢与招聘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参加应聘时缺乏自信心,这类综合素质能力不高的群体,大多数还存在沟通障碍。

1.5 性别歧视的困难群体

高校女大学生是就业困难群体的一部分。女毕业生求职曲折艰难,压力大,求职耗时长,薪酬低,能够选择应聘的机会少,女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遭遇性别歧视。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女性职工加重了其经济负担,女性在生育期间的奖金、产假工资、生育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受社会、家庭、教育、生理等方面的影响,女大学生在成才、心理与就业等方面一直都处于弱势地位。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对女生的需求大大少于男生,部分企业很明确地表示不招女生,特别是理工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时。

2 职业指导在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2.1 指引指导的作用

首先,建立就业观。职业指导主要是引导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理性对待就业,建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人才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指导可以改变毕业生的偏见,积累工作经验,扩大就业选择机会,引导和鼓励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到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帮助学生建立理性的就业期望,帮助学生了解多种就业途径和职业情况,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就业环境与形势。其次,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提升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使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具有高尚的职业思想境界、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培养其开拓精神。引导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展示用人单位在选择人才时对人的品德、素质的综合要求,职业指导应当引导高校就业群体提前认知就业形式。最后,帮助困难就业群体确立学习目标和职业目标。职业指导通过分析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制定职业规划,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明确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课程、制订学习计划、学习从业技能等,从而使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学会主动,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帮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树立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以在求职竞争中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2.2 桥梁中介作用

首先,使就业困难群体与用人单位形成更紧密的联系,促进职业信息的有效传递。高校职业指导人员将职业信息发布给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与用人单位,采集及处理职业信息,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为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与就业需求之间的信息沟通服务。职业指导信息加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用人单位可获得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资源的相关信息并对招聘计划进行调整,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可根据相关的职业信息,帮助自己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选择,提高职业适应能力。通过多渠道提供的各种职业信息可以帮助岗位供需双方搭建沟通的桥梁,减少人力资源和社会成本的浪费,达到个人、用人单位及社会效益的共赢,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良好就业和任职匹配的实现,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位,各安其所”,实现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有效地将求职者的能力、兴趣、社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职业指导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与职的和谐发展。

2.3 援助作用

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帮扶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内容,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帮助他们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对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增强毕业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能够面对现实,解决毕业生的失业问题,促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助学生早日实现就业。职业指导让高校就业群体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培养择业能力,学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有助于高校就业群体的身心健康,职业指导让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学会选择、学会面对。

综上所述,通过职业指导更能寻找发挥自我特长的就业市场,全面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为就业做好准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增强自我认识,可以帮助就业重点群体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解决重点群体求职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接发.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J].科技世界,2012(22).

[2]王绍阳.试论职业指导在促进高职院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2).

[3]凌琳,耿玮炜.试论对高校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职业指导与帮助[J].新课程:教师,2011(9).

[4]王尔新.试论高校职业指导的开展与实践[J].逻辑学研究,2004(4).

[5]田光哲,李祥伟.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社,2005.

[6]趙辉.试论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3).

[7]王毅平.山东省就业困难群体及其社会支持[J].理论学刊,2004(6).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就业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