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研究

2017-07-06袁佳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袁佳

摘要: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扶持力度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已经得到了事业单位内部的高度重视与关注。而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的实践与应用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供借鉴。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关论述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涵分析

主要是指事业单位通过实施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不断强化内部的管理建设,旨在保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实施,增强资产和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加以严格的规范和限制,从而促进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可行性因素分析

1.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资金的安全性

事业单位要以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侧重点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要不断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加以规范,进而避免资金的大量流失和浪费。合理利用内部资金,可以降低对外资金的投放。

2.有利于为事业单位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

事业单位在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中,可以促进财务人员的优化重组,加强财务人员的权责观念,提升部门之间的相对独立和相互制衡。此外,还可以有效实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精细化目标,从而使单位的会计资料信息更具科学性、准确性。

3.有利于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可以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以便于部门管理的建设,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可以推动监察制度的完善,进行科学完善的监督与审查,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二、事業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少健全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事业单位制定出了一些财务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但是缺乏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尚不能满足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需求。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重要的建设环节,但是一些管理者却缺少清晰明确的心理认知,进而无法形成以管理者为中心的规章制度。

同时,在日常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财务管理制度较为单一化、片面化,影响着事业单位工作任务的开展,进而很难形成事业单位的制度性保障。

(二)财务管理预算控制工作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

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实施存在着较多的缺陷、漏洞——预算范围比较狭小,缺少细致缜密的预算项目设计;经费审核人主观臆断,较为盲目化、随意化,尚未能很好地开展部门预算与支出的审查工作。

此外,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也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在管理运行期间随意更改预算,导致整体预算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

(三)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

一般来说,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内部财务管理事务相关的执行工作。然而在实际管理活动中,财务人员的财务工作较为随意化、主观化,甚至发生徇私舞弊的行为。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内部监察组织也不完善,监察组织中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未能很好地履行自身的职责,进而使财务管理活动遇到了较大的阻碍。

(四)事业单位控制费用支出较大

事业单位对缺乏制定各种经费支出的标准,尤其是在招待费、交通费等方面的支出中。在事业单位中,实报实销制度应用得较为广泛,只需要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即可,财务部门便可以随意对资金费用进行报销,进而使挪用公款的现象极度恶化。

此外,花费票据管理也不够完善,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报账,多报和漏报的现象经常发生,大大延迟了票据的办理与验证,加大了入账管理的难度性。

(五)财务人员的财务内部控制观念有待进一步提升

事业单位总体管理水平与财务管理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其中,职业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是财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事业单位中,相关编制事项有着较高的行业要求,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难满足其需求条件。一些财务在上岗之前,并没有受到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进而大大影响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的优化对策

(一)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创建科学系统的内部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只有建立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规范相关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而提升事业单位资金回收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自身管理模式加以优化和完善,不断细化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比如资金制度可以细化为使用制度和费用支出制度等,以便于在整体上促进项目工作制度的顺利进行。还要建立较为切实可行的财会工作机制,使财务工作人员都能明确自身的权责范围;后勤管理部门更是不能松懈和怠慢,从而促进管理系统的不断深化。

(二)建立科学长效监察机制,推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部门,有利于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内部财务事务,相关管理机构要将具体的权利与义务实施到位,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也要加强财务监察与财务审计的管理,加大内部审计部门的监察力度,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来填补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的不足,将事前和事后管理紧密结合。

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要设置与之配套可行的审查机构,要将财务工作做到精细、标准,激发工作人员参与财务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共同参与到财务事务的监督管理建设中。

(三)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优化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1)实行岗位分离控制,确保职位的分离和独立。只有实施不同性质的职务分离管理,才能推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健康发展。

(2)对会计系统加以控制。要实施一定的会计制度,根据会计系统的控制需求来分析,必须要设置明确合理的会计工作岗位,树立明确的岗位职责,促成制衡机制的形成。

(3)制定货币资金和票证管理机制。要设置专业人才负责现金的保管,要做到对现金账每日结清,要将现金实施使用情况与账款保持一致,要确保现金余额在库存的使用额度内进行。此外,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也要安排专人管理,要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查。

(四)全面优化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1.预算控制

事业单位的收支标准要严格按照预算的批准来进行,制定合理的支出管理水平,确定明确的支出方向。因此,预算对于内部控制建设来说意义深远。要对资金加以严格的控制与监督,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增强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2.收支控制

在事业单位中,必须加强对收支的控制,收支控制要求其收入来源要合法、规范,制定系统严苛的支出审批程序,票据管理也要做到趋于完善。

3.采购控制

通过一定的合同管理来达到获取所需的目的,工程項目要严格规范有偿工作行为。对于事业单位来说,采购控制可以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不断顺应政府方面的采购政策或者标准,进而制订出更加科学完善的采购计划,不断优化采购方式,使采购控制更能满足内部控制的内在要求。

(五)创建高素质的会计队伍

目前,财务从事人才比较有限,事业单位相关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必须创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对于已经从事财务工作多年的人员来说,要具备较高的实践管理经验,并且善于应用基础理论知识。财务人员在正式上岗之前,必须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并且制定相关的考核试用期,不断提升其财务基础理论知识和财务管理技能。

此外,要注重吸纳会计队伍新人才,扩宽财务队伍建设渠道,为财务队伍注入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强化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1)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趋势来看,事业单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国家在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监管过程中,以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因此,事业单位要积极拓展事业单位的业务经营途径,加大资金的使用数量,进一步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成本核算,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财务法规来进行,以实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目标。

(2)通过内部审计部门或者其他专门机构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加以有效地评价,结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形成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报告。明确责任人,深入了解对比目标与结果之间的差异,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目的、范围以及实施效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践与应用势在必行,可以为事业单位带来更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因此,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来弥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不足,加以必要的调整、控制,充分发挥出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上的应有价值,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许勤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改革中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6):246-247.

[2]陈庆红.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2015,(6):80-81.

(作者单位: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