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校贯彻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问题探讨

2017-07-06徐晨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中职学校内部控制

徐晨

摘要:本文首先描述了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贯彻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遇到的问题,然后探讨了中职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防贪防腐,也不仅仅是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体现在报表上,更重要的是建立中职学校现代管理体系,使其成为全面高效的管理工具。

关键词:中职学校 内部控制 评价体系

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系统正式起动,短短几年间,财政部已将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变成全面动态评价体系,用于指导各级政府及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但是,也有不少单位存在将建立“体系”认为主要是“不贪不腐”,而忽视了其重大的意义:政府执政能力的改革和提高。特别是有中国特色的各厅、局下属的中职学校,在“体系”建立中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

一、中职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一是对学校单位层面的控制;二是对具体业务层面的控制;三是形成评价结果;四是优化改进。

首先,学校层面控制主要针对单位的工作机制、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岗位设置、财务与信息系统建设等几方面进行评价。例如:所涉及的业务层面的一些具体工作在编制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评价上面是否由同一人完成。再如:对于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是否建立制衡机制;在分事行权、岗位设权、分级授权、关键岗位轮岗和专项审计方面的执行情况。

其次,业务层面的控制主要从预算、收支业务、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六方面着手,每个业务又围绕与其相关的几个指标进行评价。

最后,形成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经验、做法及取得的成绩,同时可补充说明,单位在内部控制组织机构建立、单位层面内部建设与实施和单位经济业务内控建设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中职学校执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问题

(一)对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认识不足

目前广泛存在的现象是认为学校不是什么大单位,只是厅、局附属的小蚂蚁,无足轻重。特别是认为“不贪不腐”就达到了内部控制的要求。甚至很多人一听到内部控制就认为是财务的事儿,事实上财务控制只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远远超过财务涵盖的范围,而是对学校主要经济业务活动的全面管理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指出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是指由单位领导负责,全体人员共同实施的,为实现单位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的动态过程。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下,制定符合本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细则,强调控制活动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行性。

(二)实施内部控制的人员有名无实

中职学校普遍重视财务人员的筛选,各级领导也能严把关勤检查严防贪腐行为。然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是一个复杂且庞大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填表人员编编凑凑就能完成的,全面而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必须由多个部门相互沟通并协作完成。而现在的人员安排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大部分的内部控制人员只存在于文件中。另一方面是,很多岗位在涉及经济业务活动时没有考虑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关键岗位轮岗制。

(三)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流于形式

学校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目标是为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但现实中因为缺乏执行和监督,特别是过去多年来形成的习惯,难以成为经济活动中指导手册。规章很充足,距离很遥远。

(四)积习难改,新要求下还是老办法

1.预算编制

多数学校还是按多年形成的老一套办,这里既有经费预算制约,上级主管部门对所属学校的重视程度约束,更有主观改革精神不够。多数单位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尚未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委员会,每年的预算均由财务人员参照以前年度的预算结果和决算结果来编制本年预算。在编制方法上,没有推行学校内部的“上下”预算编制方法。在预算标准上,也没有可参照的预算定额编制标准。

2.关于收支业务的突发性

事业单位中职学校的特殊性,造成学校时常要完成上级主管部门所交予的临时培训等任务。这些任务既有利于社会,也有利于学校的生存发展。比如:林业部门会突然根据形势需要安排学校开设护林培训班,或者环保部门会根据突发的环保问题要求学校轮训基层干部,这些工作的突发性、灵活性很大。所有支出金额原先没有设定标准和规定,就加大了资金支出的风险。其次,有个别因不能取得正规税务发票,如边疆民族地区,而用其他发票来冲抵的行为也会发生。第三,开支随意,存在没有预算的开支,和超过预算的开支。

3.关于政府采购业务

采购中的贪腐问题已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事必议,集体决定。最大的问题在于人员安排与人员职责上。没有设立专门负责政府采购专职人员,政府采购相关岗位的职责与权限也不明确。甚至采购需求的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等都是所涉及的科室临时安排人员完成的。政府采购业务终了时的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4.关于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固定资产没有配备专人管理,也没有正确区分学校的固定资产与库存材料,虽然财务室设有固定资产账簿,但因资产管理人员長期缺乏,很容易造成账实不符、账账不符等问题。第二,财务专用章没有设专人保管。

5.关于合同管理

在所有业务层面的工作中,合同管理的规范性是最欠缺的。首先,没有全面的合同管理制度。岗位设置、合同的审批和签署权限,都存在漏洞。其次,对于影响重大、涉及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缺乏专业人士的参与指导。第三,定期对合同统计、分类、归档、登记,合同的订立、履行和变更等情况也不容忽视。

三、完善学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训

领导带头参加培训,定时定点组织学习,围绕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实施方法进行,要讲通讲透,通过写心得体会和抢答竞赛等方式把内部控制建设深入到工作的各个层面中,把内部控制的建设看成是中职学校单位内部的现代管理体系的建立。

(二)认真梳理经济业务活动

中职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对经济业务的梳理。所谓梳理,就是把经济业务活动的每个环节逐一写下来,先后顺序落实清楚、形成流程图,再找出内部控制的关键点。这样有利于保障经济活动的安全性,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降低贪腐的发生率。

(三)建立内部控制长效机制

建立中职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长效机制,关键是把人员落实到位,责任分清,用业务流程规范来管理经济活动。

(四)业务层面的对策

第一,完善预算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在预算编制的方法和标准上,不仅要参考上年的决算数据,更重要的是通过与各部门、各科室在实际工作中的沟通反馈进行填报。预算编制应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第二,加强支出核算的规范化、严格执行归档管控。由财会部门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把支出控制在预先设定的标准之内,做到“依据而支,有据可查”。对于归档资料进行整理装订,登记入册妥善保管。

第三,梳理关系,建立机制。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和合同管理有一个共性: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所以理顺流程,建全操作规范尤为重要。例如:合同管理就应该与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相结合。把握好事前计划、事中监督、事后审核。

总之,中职学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与优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严格执行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勤于思考、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一定会成为最得力的管理工具。

参考文献:

[1]赵小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全面动态循环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6,(9):73-75.

[2]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3.

[3]韓东海.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J].会计之友,2015,(8):116-117.

(作者单位:云南省广播电视学校)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中职学校内部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