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探究

2017-07-06李鹏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财政资金

摘要: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下不断加快,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绩效审计更加关注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效果和效益等方面,对于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带动作用,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真正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意义重大。为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就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提出了建议,旨在促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质量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 绩效审计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对贫困地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民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与国家扶贫政策的贯彻落实因为诸多问题而受到影响,其中就包括扶贫资金项目的重复申报,以及资金闲置、挤占挪用等。为此,对新时期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视不够

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支出管理,保证每一笔财政扶贫资金均能得到合理运用是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的目的之一。目前,大多数审计部门就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重要性缺乏深入认识,因而也大大影响了绩效审计力度。现阶段,虽然资金管理愈加细化与严格,但仍需进一步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工作。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的绩效审计水平依然不高,还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其做出规定,其中较为突出的便是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绩效审计和传统审计在实践中侧重点各有不同,对传统审计而言,事项是否合规、是否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是其更为关注的,而绩效审计则将重点放在了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上。所以,应对绩效审计的相关法规和政策性文件予以完善,避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情况在绩效审计中发生。

(三)审计的深度和力度还不够

首先是轻事前、事中的绩效监控,而对事后结果评价过于重视。事后审计是现行绩效审计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但是却很难取得那些真实、详细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如项目立项、资金分配以及执行过程等,如此一来,事前和事中的绩效情况上,并没有真正体现有效的审计监督,而事前尽早防范、事中及时纠正的作用也流于形式。其次是轻政策与制度绩效,重资金与项目绩效。审计人员在查找效益低下问题时总是习惯于从资金管理使用与项目建设实施中入手,而没有对政策与制度层面在设计与执行中存在的影响绩效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讨,需知这些均是导致问题产生的根本因素。最后是轻社会与生态效益评价,而重经济效益评价。不论是社会效益还是生态效益并非都是直接体现的,其显现的时间非常长,量化考核非常难,审计人员因为受到多方原因的制约(取证困难、技术方法与手段有限),所以往往便会避难就易,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经济效益指标上,而对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所忽略,致使绩效审计的力度与深度受到影响。

(四)未充分公开审计结果

现阶段,我国正在积极推行政务公开、三公经费公开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但就扶贫资金审计而言,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第一,从审计实践情况看,公开的大多是审计结果,审计报告相对公开较少,且在内容和范围上有所选择。第二,由于地方审计机关属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序列,受当地政府直接领导,审计结果是否公告、审计报告披露程度等不同程度地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第三,审计建议执行存在难度。目前,对于审计报告中的具体问题,政府部门等被审计单位绝大多数都能整改纠正到位,但是对于涉及完善政策制度、提高资金绩效等方面的审计建议,被审计单位执行起来存在难度,这其中既有政府部门体系的原因,也包括其他原因,使得更加侧重于提出审计建议的绩效审计开展情况不理想。

二、推进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在支持我国扶贫工作,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各级审计机关和广大审计人员首先应加强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重要性的认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共同富裕进程中,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次,审计人员还应认识到,对扶贫资金开展绩效审计有助于优化配置资源。最后,提高政府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效率的必经之路就是對扶贫资金开展绩效审计,其目的在于以扶贫资金的绩效审计促进政府部门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并以此促进政府政务公开。

(二)完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是保证审计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应进一步完善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制度建设。同时,还应在审计过程中科学制订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方案。现阶段,为了切实提高政府绩效审计法律地位,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还应对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做进一步完善,在对绩效审计法律手段予以明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绩效审计规范体系。既要对审计机关在扶贫资金绩效问题的问责权力上做出明确规定,还应明确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与类型。另外,扶贫资金审计机关的法律责任也应包含在明确范围内,从顶层设计的角度不断发展和完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进而建立和完善财政资金绩效审计体系。

(三)开展绩效审计监督和评价

第一,同样重视事前预测与事中监督两个环节,将审计在整个运用扶贫资金的过程中体现出来,针对各项资金的使用目的和使用情况要做到仔细观察,找出运用资金时存在的各种问题,并事先提出在实施项目时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便于尽早处理。

第二,在利用与运作资金上,应更多地站在政府政策和当地整体的大环境方面考虑,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财政性资金的具体运用,使之无法取得较高的效益,绩效审计应基于这一出发点,提出更切合实际、更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审计建议。

第三,关注项目远期收益,对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的项目进行评价。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各级审计机关对扶贫资金投入的经济效益较为关注,因此需要审计机关将关注的重点放在长远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利益上,立体化、全面化衡量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在衡量扶贫项目方案上力求做到全面、准确。

(四)提高审计结果利用水平

首先,需提高审计报告质量,真实完整地反映审计结果,加强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在审计内容和审计报告中的比重,全面反映政府机构运用扶贫资金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审计建议和整改措施。同时,需加强审计结果运用,而在这一过程中,需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即加强同上级部门、纪委以及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更好地实行审计意见,并及时解决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其次,由审计署定期汇总梳理各级审计机关全年扶贫资金绩效审计结果,并进行深度分析,将普遍性、典型性与倾向性的问题归纳出来,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展开深入剖析,尽可能从多个方面提出合理有效的审计建议,如体制、机制以及制度层面,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反映年度扶贫资金绩效审计汇总结果,并就工作成果展开评价。

三、结语

当前,我国处于脱贫攻坚的重要阶段,国家不断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财政支持力度。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财政部门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审计部门也需将资金绩效审计工作落到实处,以顺利开展各项扶贫工作,促进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鹏杰.浅谈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绩效审计[J].财会研究,2016,(6):10-12.

[2]寇永红,吕博.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审计研究,2014,(4):19-22.

[3]宋新莹.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7):26,27.

[4]尉咏梅.探究财政扶贫资金绩效审计工作现状及改进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5,(18):7-8.

(作者单位:审计署驻兰州特派员办事处)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财政资金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